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个人文化、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一个互动的整体,道德学习要在教化的同时,更多地重视学生主体的自然、生活化的道德学习和文化体验,强调在一定文化多样性、开放性的社会情境下的个体经验和对待整体环境的文化敏感性,在体悟文化生态融合中,理解和升华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
学校事故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事故是因学校管理不当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包括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引发的学生人身损害以及教育教学设施引发的学生人身损害。与师徒关系不同,集团性管理是学校管理学生的特点。学校无家庭职能,对学生的管理也非基于亲权,学校对学生的照顾和保护职责无监护属性。学校违反关照义务造成学生损害的,应承担相应责任,如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有责任能力的受害人或其他学生的不当行为,行为人应就损害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民法中,责任能力制度主要适用于侵权法领域,是侵权责任承担的基础。但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以及侵权法救济功能的强化,该制度遭受到一定冲击,而基于责任能力进行过错判断的必要性也值得质疑。我国《侵权责任法》并未将责任能力设立为一般制度,只是在相关具体制度中有所涉及,并主要作为衡量过错和减轻责任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过错责任作用的发挥提供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侵权责任法》的救济功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职业道德的问题越发受到关注。良好的职业道德离不开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也是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根本办法。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新时代的教育方式,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创新的方式促使道德自觉的生成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而这种生成需要道德体验模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学校中的两类社会关系与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的道德实践,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受教育者在学校中接受道德教育,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学习,因此,认识学校现实的社会关系,对于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是会有所帮助的。在学校中存在着两类社会关系:即制度性关系与非制度性关系。这两类关系是学生在学校中进行道德学习的现实的条件,这两类关系的统一,是学生道德积极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校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法制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发生在校园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逐年增加,并且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热点。由于这类案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等诸多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样性,也由于当前法制相对滞后,各地法院在执法尺度上存在很大差异,对这一问题进行法律探索就显得尤为迫切。根据法律规定,学校负有监督、管理、教育、看管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行为的职责。这种职责自未成年学生进入学校始起,学校就自动承担,可称之为准监护责任。准监护责任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所谓准…  相似文献   

7.
《律师世界》2001,(6):1-1
我们施行以德治国方略,必须要健全我们的道德体系,建立我们的道德标准。健全道德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否认,建国五十多年来,我们已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要健全与完善我们道德体系,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继承与发展则是健全我们道德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道德调节的是个体与群体关系,由于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使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对群体的依赖进一步减少,使得个体得到进一步的张扬,也使得个体对道德的违背变得容易与可能,因此,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也就使得人类美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8.
从微观社会关系来看,在乡土社会的熟人环境中得以构建的信用系统,主要是靠伦理道德来维系的,这种道德又源于生产力低下所致的社会成员之间的高度依赖性。而传统道德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不确定性,从权力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这也是其基本都是强势者理论的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出现和个人的解放,传统诚信体系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基础,取而代之的是在尊重个体基础上的权利观念。由于权利的确定性,基于权利观念构建的诚信系统就有着非常高的确定性,也更容易产生普遍性意义上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晓红 《法制与社会》2010,(29):283-285,291
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如今已被国内外主流观点所认同。虽然学者们和有关机构至今并未能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性质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企业应在追求利润之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张,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也从最初的道德责任,演变成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二者并重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完善,要求行政人必须以较高的素质水平来应对政府和社会面临的复杂的问题。政府行政人在充分认识到行政责任地位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道德责任日益凸现的作用。文章在论述行政责任与道德责任地位及关系的同时,也论述了提升道德责任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了提升道德责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浅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红 《行政与法》2005,(12):70-71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网络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影响。重视与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探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健康心灵和良好德性是互促互进的,对个体健康成长来说,二者缺一不可.关注心灵健康与德性成长,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其最为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儿童的心理与道德问题日益增多和日趋严重,与我们对其心灵健康与德性成长关注不够有关.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坚信在培养健康心灵和塑造良好德性方面,教育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而且要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心态去引导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确立人生的目标,过有意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人是道德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具体化,构成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包括为“我”性、求善性、内在超越性、自由意志性、自我约束性。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教育和受教育通过以道德化为中介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德性自我建构的活动。主体道德教育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它以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为保证,关注个体的需要,以培养生活中的道德主体为根本。  相似文献   

14.
个人道德责任的确定性问题有规范与美德两个维度,二者不可或缺.现代多元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责任,是规范维度而不是美德维度的.现代社会存在着的道德去崇高取向,不能成为我们忽视美德濡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让“寓教于乐”走进德育——大众传媒对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作为受众群体庞大的传播媒介,其本身的传播方式、承载内容都被越来越广大的学生受众群体所接受.大众传媒在寓教于乐中具备了正视受众的接受心理、倡导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建构真实性、平民化、生活味的传媒内容等特质,从而给德育教育以许多有益的启示:高校德育应该让大学生们在可亲可信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行之有效的活动中抵达教育的彼岸.  相似文献   

16.
当代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状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涛 《政法学刊》2004,21(4):110-112
道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学校德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全世界各 国所重视。借鉴当代国外学校道德教育成功的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德教育、规范教育在当下的中国教育界渐渐地形成一种紧张、激荡、碰撞和整合的复杂而失范态势,对道德教育理论如何做出整合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发展.一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只有与其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共同谋划才能获得知识的合法性和教育的有效性.在这种理念的观照下,对于尚处于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错综复杂的经济、文化结构中的中华民族来说,对传统美德教育、现代规范教育深刻反思和整合才能产生道德教育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公司社会责任指的是公司在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首要价值目标之外应考虑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承担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在能够实现其价值持续增长和企业持续存在的前提下承担的利益相关者责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责任。公司社会责任包括三个层面,即守法层面上的社会责任、道德义务层面上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理想层面上的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完善立法和道德规则法律化、制定自治规则和认证标准,以及借助政策、舆论和非政府组织运动的引导与监督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高校教育中最令人困惑和不安的也许就是道德教育,而高校道德教育的困境无疑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诸如社会环境、教育导向等外在的原因,又有道德教育观念陈旧、方法不当等内因,而后者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前瞻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创新体系,以人为本,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必须贯彻“知行并重”,重在践行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与身体"这一古老命题的现代意义在于,通过梳理现代科技-人文景观中身体进入道德教育的路径,再由"道德教育与身体"的现代关系中反思道德教育的"身体观"选择;确立"身在论"作为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从而,使得现代情境下道德教育对"人自身的关切"的主题技艺保持.而不致异化为现代性的规制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