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在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从宪法制定到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在苏联宪法理论于中国大陆全面传播之时,刘少奇作为苏、中法律嫁接的桥梁,将苏联的制宪建议、宪政精神和选举制度等传入中国;通过移植苏联宪法,主持和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为"五四宪法"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在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从宪法制定到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在苏联宪法理论于中国大陆全面传播之时,刘少奇作为苏、中法律嫁接的桥梁,将苏联的制宪建议、宪政精神和选举制度等传入中国;通过移植苏联宪法,主持和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为“五四宪法”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09,(11):58-59
刘少奇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他一贯重视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作出杰出贡献。他的宪政民主思想非常丰富,有许多宝贵的理论观点。学习和研究他的宪政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8年11月24日是全党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刘少奇同志一百周年诞辰。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作出...  相似文献   

5.
唐瑜  王建柱 《中国监察》2008,(23):58-60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这位历史伟人,本文撷取了刘少奇同志生前在作风修养、人品人格等方面的几个故事,让读者再一次领略这位伟人高尚的品德风范。  相似文献   

6.
文章较为全面地探究了毛泽东同志宪政思想的萌芽与形成,通过回顾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政思想和实践,认为“人民立宪”是其宪政思想发展演变之主线。其主旨在于,一是建立一个由人民代表组成的立法机关,二是制定出反映人民意志的民主宪法。它如同标志宪法生命的“人民主权”原则一样,是中国宪政史上永具活力的一份宝贵遗产,结合中国实际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宪政实践和理论,对当今中国宪政建设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教训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四辈 《中国法学》2004,(5):150-157
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留下了许多教训:落后的经济基础只能起到束缚作用;传统农民不是宪政建设的社会基础;战争环境不可能成功建设宪政;列强是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阻挠力量;"人治"方略难以推进宪政建设;不成熟的理论只会导致宪政误入歧途;脱离实际的模式会对宪政造成致命的危害;离开司法制度建设的宪政将一事无成;军队近代化是宪政建设成败的关键。分析和总结这些教训,对于发展市场经济、加速城市化进程、保持社会稳定、开展宪政和法治建设、培养法治观念、完善司法制度和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基础之上 ,深刻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其中 ,民主宪政思想是其依法治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思想作了探讨 ,并认为正是民主、宪政、法治三者的有机统一折射出第三代领导集体宪政思想的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同志的冤案终于平反昭雪了。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个主要领导人,对我国的政法工作极为关心,作过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巩固我国无产阶级专政和对公检法三机关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一伙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采用种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对刘少奇同  相似文献   

10.
传承久远、底蕴深厚的家园意识使得中国的传统社会形成了一种拒斥宪政文明的天然屏障。传统家园意识与宪政运动纠缠在一起,注定了近代中国宪政建设飘渺无驻的命运,也演绎了几多英雄悲歌。今天的考察或可注解前人的失落。深刻反思传统家园意识在近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角色功能,对两种传统作细致地、剖根溯源地比较并对宪政本身作解构性的思考和探索,以消解传统的家园意识对宪政建设的消极影响,必将是我国宪政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与宪政文明关系论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 ,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 ,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宪政文明是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就是宪政文明。宪政文明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中国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和宪政文明建设的有益的经验 ,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建设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宪政文明和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提出,“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它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革命和建设的始终。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描绘了关于宪政建设的图景:民主是宪政的灵魂、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是宪政的法律表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政制度的基本政治组织形式、政府是宪政建设的关键所在等。在这些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开拓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宪政建设道路,引出中国宪政发展现状,对中国走宪政道路的必要性进行理性分析,清晰认识中国当前宪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14.
宪政建设与法治建设浑然一体的国家建设,二者密不可分。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宪政建设的水平和法治建设的水平紧密联系。依法治国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标志,宪政建设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治国本质上就是依据宪法治国;宪法和宪政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入手,探讨在中国进行宪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探讨宪政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宪政建设道路,引出中国宪政发展现状,对中国走宪政道路的必要性进行理性分析,清晰认识中国当前宪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今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深切怀念少奇同志的同时,回顾一下他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伟大建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宪政建设的目的,宪政建设是人权的保障,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人权的基本要求和宪政的内涵出发,通过对比中外人权现状,对现今中国宪政建设中的人权保障问题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面临不同层面的理论分歧,其中分权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理论冲突,集中反映了中国宪政建设中不同制度发展方向的理论选择。然而,宪政建设中的实践问题既不可能等待理论上的冲突尘埃落定,也无法完全涵盖于上述理论冲突中。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中面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下的控权机制问题、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化问题、新媒体时代的"权利-权力"关系问题、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度化问题以及宽容的宪政文化的养成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超出了纯粹的理论选择问题。不应以理论上的所谓"冲突"取代对宪政制度具体问题的关注,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宪政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制度与文化的百年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制度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出发,探讨中国宪政在民主、法治、人权和分权四个维度上的百年进化历程。百年宪政之路表明,中国宪政要取得进步,必须首先克服"国情论"和"本土论"的误区,虚心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制度经验。中国只是世界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民族与人种有着同样的人性需要和追求。这就决定了中国宪政也必然具有世界各国宪政的某些共同特点,并为了共同的人性目的而遵循某些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统治规律。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程尤其表明,中国宪政并不是世界宪政的例外,而是日益融为世界宪政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人民自觉拥护宪政理念并主动产生制度建设的诉求,中国宪政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并为世界宪政文明贡献独特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20.
宪政自清末传入中国,到今天,已有了百年的历史,然中国宪政建设仍尚待完成,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把握好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对宪政体制下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对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宪政建设做些有益的思考,从而推动我国宪政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