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直管县改革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进行的行政层级调整,对于破除市管县体制藩篱、激活和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实践中,市县科层结构"交错纠缠"、省级政府管理幅度偏大、市县资源依赖关系受到冲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省直管县改革的推进,导致改革的政策红利未能充分释放。应从增加省直管县试点数量、推动市县科层结构扁平化、维护市县共生性资源依赖关系、引导市县从资源竞争走向差异化合作等方面着手构建并完善市县横向分治与合作机制,以推动省直管县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2.
杨妮娜 《行政与法》2009,(10):30-32
省直管县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之一。文章认为,在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的过程中,县级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是县级政府职能重构的方向与目标。而解决目前制约省直管县政策的法律衔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督查与指导、人力资源水平等问题是加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意味着我国在探索省直管县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将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关系着省直管县的最终命运。经过多年来的试点,我国省直管县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省管县改革作为整个省管县改革的突破口是其经验之一。然而省直管县的财政改革也是改革,作为重要环节的改革更需要理性的思维和冷静的态度,单兵突进式的财改需要我们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推进的省直管县体制对我国行政体制、行政区划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简化行政区划层级,为省直管县创造了条件;经济发展需要省直管县;经济体制转轨为省直管县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省际差异、原因和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向来由各省在不违背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针的前提下自主决定。论文对1994分税制改革后的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差异、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省以下财政分权与省内财政收入划分向县(市)倾斜正相关,与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负相关。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财政供养人员下沉基层、农民收入、城乡差别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行政管理新型体制即省直管县在浙江实践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效应,十几个省纷纷效仿实行试点,并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本文结合浙江的省直管县体制的改革实践,分析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原有的市管县体制的弊端,并指出省直管县体制对行政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省直管县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在财政体制上扩大县级行政单位的自主权,其实质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进行实现经济社会层面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但是,由于省直管县将财政资源进行了重新分配,较多地向县级财政进行倾斜,导致部分地方城市化进程缓慢或者迟滞。消解两者之间内在的紧张关系,需要从法律、金融、财税等制度层面进行机制、体制的改革,从而破解省直管县与城市化之间潜在性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经历了广泛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其对于城市本身、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具有三大逻辑,即权力导向的政治逻辑,经济导向的发展逻辑以及公共服务导向的治理逻辑,主要体现为以县改市为代表的城市增设、以撤县设区为代表的城市扩张和以市管县与省直管县为代表的市县隶属关系调整等策略,且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划调整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学界对此议题尚未形成足够的关注与系统的研究,未来相关研究应更加注重分析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适用条件、更为精细地界定其内涵、更加全面地评估其效果以及更多地关注政府等多元主体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省直管县”与地级市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上“省直管县”和县委主要领导由省里任命以后.行政上的“省直管县”已势在必行。在这一轮“省直管县”改革中,地级市的利益流出在所难免,面临的问题日趋增多,既有原来地改市留下的诸多问题需要处理,也有在由财政到行政“省直管县”的过程中集聚的大量矛盾需要解决。为此,地级市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变不利为主动,努力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在实现战略调整,协调区域发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城市品牌方面下功夫,以期在“省直管县”的格局中取得新优势.谋求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推行省直管县体制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我国两种省直管县体制的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应通过适当合并部分乡镇、减少县级行政区划的数量,扩大省级行政区的数量、逐步撤销地级市等对策完善省直管县体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关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学界在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概念混淆和滥用现象.本文对“市管县”、“省管县”、“财政省直管县”、“行政省直管县”、“强县扩权”、“扩权强县”等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模式及其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12.
自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后,包括海南、重庆、湖南等在内的许多省、直辖市都加大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力度。扩权、放权后为了对县级政府的权力行使加以严格监督,很对地方都出台了地方性的行政问责制度。当前中央也出台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些行政问责制度无疑对规范和监督县级政府的行政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比如问责主体单一、客体有限、内容狭窄,以及程序不完善等问题,从而致使行政问责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因此,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应针对上述问题,对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加以完善,从而促使县级政府的行政权力得以良性行使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方治理视角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建立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合理的职责、权能分工体系,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界限明确、多元合作的治理框架,建立不同区域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与沟通合作机制,对于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央以一号文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省直管县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部也于2009年6月提出,要在非民族自治地区全面推行省直接管理县财政的改革。依据财政部的规定可知,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目前尚不适宜立即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这主要是由于民族自治地区目前大多存在经济欠发达、管辖地域较大,以及社会矛盾比较复杂等原因。但民族自治地区可开展扩权强县体制改革,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将来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积极准备条件和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市管县体制由于其行政层级多,行政效率低,不利于县乡经济发展等诸多弊端,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改革的一大制度性障碍.在此背景下,许多专家和学者纷纷呼吁在我国建立省直管县体制.随着国家财政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省管县体制改革终于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但改革中难免会碰到问题和困难,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省直管县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地方财政问题的凸显,省管县财政体制为解决我国自分税制改革以来所引发的一些财政问题提供了一条较好的进路。但从各省试点实践的经验来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存在着相应的体制衔接失衡、效率与公平难以协调、农业大县收支难抵、恶性竞争横生以及监督乏力等相关的问题。我们需要针对以上问题,从各方面着手,推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我国以"省管县"为方向的县域扩权改革中,"扩权强县"已成为改革的主流。吉林省采用多种方法,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创新管理体制,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程;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县(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权力重心下移,实现了"扩权强县"的根本目的。这一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改善了县级财政困境,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尹姝 《法制与社会》2012,(22):129-130
地方政府间关系包括基于上下级关系的纵向地方政府间关系以及各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横纵交叉的关系网络。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在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地方保护主义和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失灵。对地方政府间关系进行法律重构的路径有修改我国宪法、地方组织法,对地方政府间关系作出规定;制定《地方政府关系法》,调整地方政府间关系;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地方政府间关系作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行政区划经历了一系列变迁.目前针对河北省行政区划改革的方案主要有县乡合并、省直管县、县(县级市)改市辖区、省级行政区划调整等.这些方案具有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从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着眼,河北省未来行政区划改革的大方向应是“省直管县+大都市区”.在具体措施方面,应适时制定河北省大都市区发展规划,提升城乡整体发展水平,保持县级行政区相对稳定,适当合并乡镇.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目前处于一种失范、失衡、失控的状态。此种格局的存在使得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时代课题。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条块分割"的权力体制以及民主发展的相对滞后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的三大障碍。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的基本方略:一是行政区划与政府层级的重构;二是事权明晰划分与分税制的全面建立;三是财政资源整合机制与府际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而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在实现途径上有维持现状方案、法律改革方案与宪法改革方案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