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酒驾肇事”案件的刑法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驾肇事是对当前发生的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酒后、醉酒驾驶行为的统称。酒驾肇事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行为人酒后、醉酒犯罪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行为人酒后、醉酒犯罪的原因行为与酒后、醉酒犯罪的结果行为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行为人实施酒后、醉酒犯罪的原因行为时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实施酒后、醉酒犯罪的原因行为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我国《刑法》惩治酒驾肇事案件存在法条设置和刑罚制裁均缺失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魏兰柱 《中国律师》2012,(11):63-65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列为"危险驾驶罪"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驾、醉驾处罚力度的提高,"代驾"行业高调出现,本文就"代驾"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作一探讨。一、代驾的概念"代驾"非法律术语,应包含四种情形:一是本人因故无法驾驶车辆,找他人代驾;二是本人直接联系提供代驾的个人提供代驾服务;三是由本人就餐的酒店(免费或收费)提供代驾服务;四是本人因酒后或醉酒不能驾驶,由代驾公司提供代驾服务,驾驶本人使用的车辆,将本人连  相似文献   

3.
施义  周雯 《人民司法》2012,(8):54-55
【裁判要旨】2011年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行政处罚较之饮酒后驾驶普通机动车要严厉得多。认定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应以车辆性质而不是车辆运行状态为判定标准。这种判定标准更具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也更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公共安全为价值取向的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   

4.
2009年,在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恶性交通肇事事件后,我国对安全驾驶问题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来。纵观交通肇事案件,酒后(包括醉酒)驾车,超速驾驶、超载驾驶、无证驾驶、驾驶制动技术不合标准的车辆、报废车辆等这些危险驾驶行为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醉酒驾驶行为的危险性是其刑事可罚性的前提,而危险性的大小则应成为危险驾驶罪量刑的主要依据。被告人的醉酒程度越深,其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受酒精影响就越差,驾驶行为的危险性就越大;同时驾驶车辆的大小及车型不同,对其他道路交通参与人员的危险也不同。因此在确定醉驾案件的基准刑时应以被告人的醉酒程度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到驾驶车辆本身的危险系数。此外,醉酒驾驶行为的实际危险大小还取决于被告人的驾驶能力、驾驶车辆本身的安全状况、行驶路段的实际交通状况及驾驶行为的实际表现等因素,这些情节在确定从轻处罚或从重处罚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12年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道路交通事故酒精检案的特点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酒后驾车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利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对涉嫌交通事故肇事者性别、年龄、肇事时间、肇事车型以及对肇事者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嫌酒后驾驶者男性居多,年龄在20~50岁间占92%。事故多发生于20~24时,以县市区干道为主,肇事车辆为摩托车占46.72%。在1000例乙醇检案中,28.7%为未检出,9.3%为酒后驾车,59.5%为醉酒驾车。结论 2012年贵州省发生的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案件中有一定相关特征,可为"酒驾"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唐昕  胡德葳  任瑛 《法制与社会》2013,(25):178-179
酒后驾驶以及醉酒驾驶因负面影响大,社会危害性强,从而引起了全国各界的关注,因此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司法部门对于酒驾的界定进行了更明确的划分。但是实践操作中,行政与刑事管辖衔接部分的缺失仍导致界定出现模糊现象。根据不同情况以及社会危害程度所做的司法判决也让司法、媒体和民众等多方面产生了分歧,难以统一定罪的标准。同时,酒驾的危害性质、酒驾入刑问题中不同罪名对应的处罚之轻重程度也多少成为民众产生争议的热点话题。如何尽快、更好的解决酒驾问题的界限,成为立法、司法、行政等部门所应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酒后驾驶酿成悲剧,特别是前一段时间一连串的恶性酒后驾驶致人伤亡案件,令上至国家机关,下至普通百姓闻酒驾而色变。与此同时,各地交通管理部门,乃至许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大中企业等都相继对酒驾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处罚问责制度。这其中,有我们大众称赞的,也有我们所不能认同的。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酒驾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酒后驾驶酿成悲剧,特别是前一段时间一连串的恶性酒后驾驶致人伤亡案件,令上至国家机关,下至普通百姓闻酒驾而色变。与此同时,各地交通管理部门,乃至许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大中企业等都相继对酒驾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处罚问责制度。这其中,有我们大众称赞的,也有我们所不能认同的。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酒驾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酒后驾驶酿成悲剧,特别是前一段时间一连串的恶性酒后驾驶致人伤亡案件,令上至国家机关,下至普通百姓闻酒驾而色变。与此同时,各地交通管理部门,乃至许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大中企业等都相继对酒驾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处罚问责制度。这其中,有我们大众称赞的,也有我们所不能认同的。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酒驾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1.
论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血中酒精含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与饮酒驾车血中酒精含量关系及其法医学意义,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2005份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驾驶员血酒精鉴定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性研究。结果饮酒驾车以男性为主,女性饮酒驾车出现醉酒驾车的比例与男性无差别。市区驾驶员醉酒驾车高于郊区。驾驶员BAC<20mg/100mL肇事导致死亡的比例高于饮酒驾车肇事组(BAC20 ̄79mg/100ML),而BAC≥80mg/100mL则低于饮酒驾车肇事组。结论应降低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BAC标准,以利于减少交通事故肇事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张勇刚 《政法学刊》2005,22(3):97-99
酒后驾车对社会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过错造成人员死亡突出因素之一。通过依法管理,技术控制,经济制约,教罚结合,多方参与,堵疏互补等多种管理对策,兼顾以人为本和可操作性,可以减少酒后驾车,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涉嫌酒后驾驶所致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体损伤情况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及人体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467例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人员相关鉴定资料与肇事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进行系统分析性研究。结果涉嫌酒后驾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损伤人员中,以20~39岁男性居多;事故中驾驶员损伤机率最高;酒后交通事故以长头小车及摩托车最多,而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浓度的摩托车驾乘人员伤亡构成比最高;酒后驾驶机动车肇事导致的人体致命性损伤及人员死亡的饮酒组危险程度均高于未饮酒组,在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组与20.1~80mg/100mL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酒后驾驶肇事导致的人员伤亡比未饮酒驾车交通事故严重;未达酒后驾车组(BAC为0.1~20mg/100mL)和酒后驾车组(BAC为20.1~80mg/100mL)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应降低饮酒后驾车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法定标准阈值,进一步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醉驾案件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醉驾人员构成、发生时间以及心理等。方法收集97例杭州市某城区2011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醉驾入刑实施一周年的案件,从醉驾易发时间、驾驶人年龄、性别、职业特性、户籍所在地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97例醉驾案例中,26~40岁、外地户籍、非职业驾驶员的男性为多,22:00至次日5:00易发生醉驾。结论醉驾与时间、年龄、性别、职业等具有一定相关性,醉驾驾驶员多存在侥幸、图方便、逞强、好面子心理。  相似文献   

15.
逯星 《政法论丛》2013,(4):122-128,F0003
针对实践中大量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醉驾案件,无论基于刑法性质、刑法效益,还是基于刑法机能,皆有司法出罪的必要。司法机关以《刑法》第13条但书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法律和政策依据,使醉驾出罪成为可能。具体到醉驾出罪的实务运作,盗窃罪司法解释提供了出罪的模式范本;应在主客观相统一基础上,综合考虑醉酒、道路、驾驶、车辆状况、后果、动机等因素,设定出罪标准;出罪不仅可在审判阶段实现,在立案、侦查、起诉等刑事司法环节也可完成。  相似文献   

16.
赵秉志  袁彬 《法学杂志》2012,33(8):15-21
醉驾入刑一年多来,其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显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法律与政策精神上,司法机关对醉驾行为的处理既要坚持从严惩处的态度,同时也要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醉驾的情形多种多样,对醉驾入罪应根据其情节的不同区别对待,同时合理理解和正确适用醉驾的标准,并从立法上完善醉驾入刑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在以非机动车中发展较快的自行车为例,基于从事故发生接触碰撞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等上面提取和检验得到的微量物质交换及其表面附着物等证据,提出了认定嫌疑车辆的方法,通过大量相关资料、事故现场案卷以及一些典型案例,将现场痕迹检验鉴定方法进行分类和汇总,主要分析、阐述车辆痕迹方面问题,进而重现事故现场。这为判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行驶状态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提高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毒驾”与道路交通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云鹏 《政法学刊》2011,28(5):124-128
近年来,随着一些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酒后驾驶机动车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早已深入人心。而同样与"饮酒"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列为机动车驾驶人上路前绝对禁止的"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的行为却未被公众引起高度的重视!面对道路交通安全领域愈演愈烈的"毒驾"问题,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未雨绸缪,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采取必要的对策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19.
论面向道路交通安全驾驶模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刚  丁立 《政法学刊》2009,26(4):105-107
汽车驾驶模拟器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面向道路交通安全的驾驶模拟系统是由驾驶舱等硬件系统和视景显示软件系统组成。其主要研究内容为视景仿真系统、动态驾驶模拟系统的开发研究,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事故分析鉴定与再现研究和道路交通环境的变化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