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源国  袁楠 《法庭内外》2010,(12):25-26
对已故亲人进行悼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死者的安宁和生者的悼念不仅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和孝道,也会对生者的社会评价造成极大影响。关女士因其继母未在继父的墓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将继母告上了法庭,要求重新更换继父的墓碑,并刻上自己的名字,从而引发了一场——  相似文献   

2.
对于看守所内未决犯的死因鉴定,我国实行公安机关初次鉴定和检察机关重新鉴定的鉴定权配置方式。这种配置方式存在正当性不足的问题。在现行法律框架之下可以有两套解决方案,一种是引进死者亲属的重新鉴定申请权;另一种是引入死者亲属的“反鉴定”权。比较两者的利与弊,本文赞同后者。  相似文献   

3.
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立法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修订后的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在若干方面仍存在缺陷。在制定民法典时应当增加关于近亲属名誉权、近亲属亲情保持权、近亲属称谓权、亲属悼念权与遗体瞻仰权、亲属遗体保护权、亲属延续后代权等亲属权的规定 ;完善关于生育权的规定 ;确立婚后共同所得和家庭生活必需的个人所得归夫妻共有的基本原则 ;合理确定无效婚姻请求权的主体 ;建立兼顾身份和产权的婚姻住房制度 ;并应当明确姘居第三人的共同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4.
一、亲属人格权的概念 亲属人格权是死者的亲属基于死者生前的人格利益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权利,是指因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侵害而给死者亲属本身造成的人格利益损害,死者的亲属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权利。它是在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具体人格利益延续出来的一种人格权益。  相似文献   

5.
亲属人格权是死者的亲属基于死者生前的人格利益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权利,是指因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侵害而给死者亲属本身造成的人格利益损害,死者的亲属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权利。它是在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具体人格利益延续出来的一种人格权益。  相似文献   

6.
李晓冲 《法制与社会》2012,(36):264-265
悼念,是人们对亲人表达哀思的一种重要方式.近些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关于悼念问题的纠纷也日益增多.人们倾向于通过法律救济的方式来保护悼念方面的权利.但是,我国有关悼念的立法呈现空白的状态,造成各地法院对相似案件的审判结果不一.随着国内第一起有关悼念权的案例,又相继出现几起有关悼念权的诉讼,就此引起了法学界对该问题的强烈关注和深度思考.本文主要从悼念权的概述、侵害悼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侵害悼念权应承担的责任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我国悼念权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从而对以后的相关立法起到可行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有关悼念权的诉讼,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悼念权的实然和应然状态,阐明其权利的性质,并对悼念权之诉的处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三亲等亲属包括曾祖(含外曾祖)父母,曾孙(含曾外孙)子女,伯叔姑舅姨(内、外、姨)和侄子女。在我国现行继承制度中,所有三亲等亲属都不属继承人范围,都没有继承权。在学术界及立法中对他们的继承问题,也未见有所提及。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司法实践中,三亲等亲属,特别是死者的侄子女和伯叔主张继承或要求分配遗产而发生争议或  相似文献   

9.
吕晓刚 《证据科学》2014,(4):436-446
亲属拒证权制度因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亲属伦理秩序而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这一制度与社会亲属伦理结构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亲属拒证权制度是社会主流亲属伦理观在刑事证人制度中的体现;亲属拒证权制度的制度设计对社会伦理结构具有引导作用,二者之间是一种决定与引导的互动关系。应当根据我国当前亲属伦理结构现状完善亲属拒证权制度,亦应当利用亲属拒证权制度确立的契机引导良好亲属伦理结构的巩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石春玲 《政法论丛》2013,(4):106-113
亲属间一方导致另一方伤害或者死亡,受害者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损害赔偿权利与侵权法的价值并不契合,所以对亲属间的死亡赔偿请求权应予以适当限制。赔偿权利人只限于死者一亲等亲属,并且赔偿只限于加害人故意的情形下。直系血亲间一方致另一方死亡,死者近亲属不得提起赔偿请求。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还应注意赔偿与相关当事人的权利、责任的冲突问题并予以适当协调。  相似文献   

11.
摘取尸体器官构成侵犯尸体的犯罪,尸体解释为已经死亡的人的身体的全部或一部分较为妥当,我国目前不可以"脑死亡"的标准取代传统的"心肺死"标准。死者生前对于自己身体的处分权优越于其亲属和国家的占有和处分权。当存在某种违法性阻却事由时,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则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2.
随着法治与和谐的深入人心,亲属拒证权这一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体现法治人性内涵的法律制度开始引起学者的广泛探讨。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却缺少相关规定。本文探讨了亲属拒证权的内涵和正当化基础,反思了我国关于亲属拒证权的现状,并为亲属拒证权在我国的构建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一名个体焊工,被工厂请去焊锅炉,不幸意外死亡。厂方居然状告死者妻子,要求 法院判决厂方只能支付死者妻子费用1万元,并由死者方承担诉讼费。死者亲属针锋 相对。2004年,打了一年多的官司终于有了公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案情 2007年7月9日9时30分许.犯罪嫌疑人何某无证驾驶无牌照摩托车从某县甲镇驶往乙镇途中.将从左往右横过公路的张某剐伤。张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日.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接电话报案后,及时进行了调查.认定何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后在交警部门的调解下.何向死者亲属作了经济赔偿。死者亲属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未提出追究何刑事责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亲属免证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亲属关系的证人,基于其特定的亲属身份,依法享有的拒绝承担证明责任的权利,或者免除其作证义务的权利。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多对亲属免证权作出相关规定,我国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也对刑诉中亲属免证权进行了规定。亲属免证权的制度构建是国家进行多种利益权衡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国家对家庭关系维系之重视与刑法的谦抑制品格,彰显了法律的人性化。我国刑事诉讼法从1979年立法至今经过了1996年和2012年两次较大的修订,均未对亲属免证制度进行明确、规定,2012年修改后的刑诉法在明确规定证人强制出庭制度的同时,赋予了被追诉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不被强制出庭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免证特权的色彩,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亲属免证特权。  相似文献   

16.
三亲等亲属包括曾祖(含外曾祖)父母,曾孙(含曾外孙)子女,伯叔姑舅姨和(内、外、姨)侄子女。在我国现行继承制度中,所有三亲等亲属都不属继承人范围,都没有继承权。在学术界及立法中对他们的继承权问题,也未见有所提及。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司法实践中,三亲等亲属,特别是同死者之间确有一定扶养关系的侄子女和伯叔,主张继承或要求分配遗产而发生争议或诉讼的案件仍然不少。如何处理,在法律上没有依据。办案人员颇感棘手,意见不一,各案处理的原则和结果悬殊大,当事人的意见大。因此,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钟燕 《法制与社会》2012,(24):293-294
近年来,“大义灭亲”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引发社会民众热烈讨论:将大义灭亲作为义务强加于凡夫俗子身上是对社会伦常的一种挑战,在当前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确立亲属拒证权确属大势所趋.本文从论证确立亲属拒证权的必要性出发,对我国关于亲属拒证权的立法提出了若干设想和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秦淮 《法治与社会》2006,(12):33-35
民工在企业高空作业时坠落死亡,死者亲属在交涉赔偿时,数人被打伤,三人被刑拘,这是发生在全国文明乡镇江苏省兴化市张郭镇的集结人心酸的事。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后,如何建立快速赔偿通道,使死者亲属避免流血又流泪事件的发生?这是摆在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面前的一件十分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1案件资料1.1案情简介某年某月某日,某男(55岁)在赶海时与人发生争执,死者亲属陈述其右侧头部被人打了一拳,倒在海边一石阶上不省人事,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死者亲属认为是被打致死,而被指方不承认打过死者,双方由此发生争执。1.2尸检情况死者衣着完整,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肤色黄规取材切片镜检。显微镜下见: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脑底部为著,脑实质未见挫伤、出血。血管破裂口处中膜平滑肌缺失,管壁变薄,血管外膜可见少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部分区域粥样硬化。提取死者胃内容物经毒物分析未检见常见毒物。…  相似文献   

20.
刘昂 《证据科学》2014,(1):20-29
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188条增设的亲属出庭作证义务豁免权填补了我国现代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空白,丰富了《刑事诉讼法》人权保障的内容,显现出容隐制度呈现出回归的端倪,彰显了我国与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相融合的趋势。相较于中国古代的容隐制度和现代西方国家的亲属拒证权制度,亲属出庭作证义务豁免权只能被视为不完整意义上的亲属拒证权。无论是权利主体范围,还是权利内容,亲属出庭作证义务豁免权都有进一步完善发展的空间;并且该规定在实施中可能遭遇被误读、阻碍案件证明、流于形式以及侵犯被告人对质权的风险。对这些风险和问题应当予以充分认识、合理应对,以使司法实践准确落实这一规定,并为确立完整意义上的亲属拒证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