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的腐败与反腐败腐败,象幽灵追随着人类脚步,似毒瘤侵蚀着社会肌体。20世纪末,腐败风再次穿亚非。扫欧美。1992年9月,巴西众议院以88%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以腐败渎职罪弹劾科洛尔总统的议案。日本政坛元老金丸信在两年内隐瞒收入8亿日元,从中偷税4亿...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启迪     
腐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执政的安危。各国的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一直没有止息过。腐败现象为人类社会深恶痛绝。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反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反贪风暴。 席卷全球的风暴 自从产生国家以来,腐败与廉政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社会现象,一直此消彼长地斗争着,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各国内部政治斗争加剧,人民反金钱政治、要求民主、建立廉洁政府的呼声高涨,在世界范围内,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贪  相似文献   

3.
我国市民社会阶层分化表现出阶层差距过大加剧社会断裂、阶层结构闭塞导致 社会流动不畅、权力配置失当加深阶层矛盾等现状。由此,埋藏着腐败的社会结构诱因。具 体来说,阶层差距过大造成某些公职人员的财富观异化、社会流动滞涩造成既得利益群体腐 化堕落、权力配置失衡及不当运用促发腐败行为。而市民社会也蕴藏着反腐败的阶层动力, 因为腐败行为与市民社会自由平等的价值基础相抵触、腐败行为与市民社会的存在基础—— 商品经济相抵触、腐败行为与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发展进程相抵触。  相似文献   

4.
国际短波     
●泰国 前不久,泰国《曼谷邮报》发表系列文章,讨论泰国当前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文章认为泰国当前的腐败很严重,无论是高级官员还是一般公务员都存在腐败现象,甚至反腐败机构的官员也在所难免。造成腐败的原因一是政治体制存在弊端。泰国政界普遍存在着权钱交易现象,而且当权者均是富人。任何人如果想当国会议员或者政府高级官员,就必须以钱开路,而这些人有权后便开始设法谋取私利。二是社会和工作环境默认腐败。文章认为,泰国社会能够接受、认同并尊重这些腐败官员,而歧视那些诚实但贫穷的人。高级政府官员对腐败分子也持认同和…  相似文献   

5.
腐败与权力孪生相伴,基于权力监督和权力结构维度的防范腐败以及反腐的结果始终无法令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腐败的主体和行为模式已从个体和单一层面走向多主体、多形式的网络结构。腐败网络生成的内在机理在于中国场域中的社会资本负向功能未得到有效遏制,它的生成演化必然会对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形成难以估量的破坏。腐败网络的消解路径必须跳出传统"权力"的视维局限,从社会资本视域探寻腐败网络生成的内在机理,进而通过对社会资本的挖掘、清除和替换,消解腐败网络,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6.
国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现象,而有了国家也就意味着有了行政。自人类脱离洪荒进入文明以来,行政权力对所有社会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民族或国家存在的象征。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显然,阿克顿的这句名言首先针对的就是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腐败现象。腐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及统治秩序的行为。腐败现象的蔓延,往往影响社会的稳定,给政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开展反腐败斗争。本文试对腐败与杈力的关系、腐败成因及反腐对策进行探讨。一、腐败与权力  相似文献   

8.
浅析政府官员的腐败与治理对策陈恒荣众所周知,腐败是一种屡见不鲜、极不得人心的社会现象。因而,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揭露腐败丑闻并与之斗争。目前,我国政府官员的贪污、贿赂犯罪现象依然严峻,其社会危害及其造成的严重恶果,必须引起我...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预防的权力控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务犯罪源自权力的滥用,而滥用权力者,无不是为了满足其本能的物欲、情欲与权欲。既然人类不能,也无法消除欲望,只有通过、内在和外在的约束,对其加以控制。伴随着社会加剧转型,熟人社会强有力的内在道德的约束已经不再可靠,而逐步建立起适应陌生人社会的,以公民权利、公共权力和社会权力制约公共权力的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防止权力腐败和职务犯罪发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杜重骏 《检察风云》2008,(24):26-27
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秩序和规则.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制度维系着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基本秩序.当前,腐败现象仍在一些部门和领域易发多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完善、管理有漏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怎样产生的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腐败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谋私的动机,即腐败动机;二是要有谋私的条件,即腐败机会。一、腐败动机的形成腐败动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诱因很多。人类追求自身利益的天性,决定了权力持有人总是难以排除以权谋私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体制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利益格局调整,利益主体的分化、利益意识的强化、利益差距的拉大,使人们面临着利益选择和利益指向的新考验。相当数量的人对个体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感受比较…  相似文献   

12.
腐败的危害人所共知,治理腐败一是预防,二是惩治,二者缺一不可。但比较而言,预防比惩治更为经济、科学。本文指出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腐败,应当从制度、程序、过程控制、巡视、体民等方面进行完善,如此则腐败这一社会毒瘤将会逐步为人类所掌控。  相似文献   

13.
张集体 《政府法制》2012,(23):58-59
人类历史表明,腐败是权力的滋生物,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词常作为“权力腐败”的代名词,权力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条件下,权力具有二重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能成为损害人民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先后领导了十几次卓有成效的反腐败斗争,大大地打击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为什么在中央三中五令、大张旗鼓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情况下,腐败现象不但未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呢?这就需要对当前的腐败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作出具体分析了。一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确立,人类开始有了私有观念,从而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滋生的土壤。从原始社会末期起一直到现在,腐败这一社会现象始终像幽灵一样在人类社会游荡,不断兴…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当前之所以存在腐败,是由于有滋生腐败的经济基础、外部条件和思想根源等诸多因素。要根除腐败,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制约腐败产生的社会条件,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由腐败带来的社会危害性极大,让人触目惊心,因此我们必须要反腐败。但如果说把腐败比喻成社会的一大毒瘤,虽然加大反腐败力度可以不断地清除社会毒瘤,但是即便毒瘤被清除,毒瘤对社会造成的损害是难以弥补的。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不在这种社会“毒瘤”形成之前就把它“扼杀”掉呢?  相似文献   

17.
自从剥削和剥削阶级产生以来,腐败与廉政作为两种相对立的社会现象,便同生共长,相互伴随,成为阶级社会的永恒话题。腐败现象是人类的共同敌人,为人类社会所深恶痛绝,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一部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历史。本文侧重从消费角度研究公职人员产生权钱交易的思想动机,亦即从公职人员的消费变迁来探究消费这样一种社会经济行为与公职人员权钱交易的内在关系,以求有助于检察机关对贪污贿赂案件的侦破。  相似文献   

18.
预算监督是现代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遏制腐败、增强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制度条件。目前,我国预算监督体系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为此,必须以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能力和增强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为要点,构建起立法机关、审计机关和社会力量三重监督相互配合与补充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9.
辛华 《政府法制》2013,(6):38-39
不管在穷国还是在富国,腐败,这一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痼疾,始终是世人永恒不齿的话题。腐败,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同样也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现实性问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腐败定性为与恐怖主义、气候变暖同等级别的“全球性威胁”,可见腐败现象之世界性危害与普遍存在。他还指出:“腐败减少机会,造成普遍的不平等。腐败损害人权和良政,抑制经济增长,扭曲市场。腐败加剧环境问题,助长危险废物非法倾弃和动植物非法贸易。但腐败并不是什么巨大的非人力量,而是产生于人为的决定,往往受贪婪驱使。幸运的是,人们有办法反击腐败。”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阻碍社会良性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一、廉政法制建设应有效制约当前腐败现象1、反腐倡廉的法制建设必须针对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腐败现象,坚持从严立法,坚决打击腐败行为,以保证社会有序运转。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