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行政复议因行政争议而引起。行政争议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因行使行政决定、许可、执行、处罚、强制等行政权力时与管理相对人发生的争议。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对行政争议进行复核审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政救济法律制度。它是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间的行政监督,其监督形式借鉴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原则及方式,具有准司法性质。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对完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规制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履行处理交通事故职责的行为,其法律性质应该是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行政确认行为。  相似文献   

3.
行政指导可诉性比较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思彬 《行政与法》2002,(12):22-24
行政指导行为已被广泛运用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与行政管理过程中。由于目前行政指导缺乏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指导侵犯相对人权益的事实大量存在,很有必要规范行政指导行为。本文将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和我国内地对行政指导的界定及其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必须将行政指导纳入法制化轨道,接受司法审查,从而使中国行政指导在法律规范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行政调解作为“大调解”中的一极,在理论研究以及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混乱,有必要“正本清源”。行政调解是具有行政指导性质的,解决行政争议以及与行政职权有关的民事纠纷的一种活动;行政调解应当遵循自愿自治原则、弱合法性与善良风俗相平衡原则以及不妨碍当事人行使诉权原则;为了保证行政调解的有效性,对调解协议申请法院进行司法确认的途径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闫尔宝 《清华法学》2011,5(2):141-157
行政指导是一种新型现代行政管理方式,其出现对于传统的行政行为法理论造成一定冲击。对于该种行为如何进行法律规范,对由于该种行为产生的行政争议又如何设计救济途径,是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中国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已将行政指导纳入规范视野,这更增加了对行政指导的基础研究迫切性。行政指导是日本行政法的一项代表性制度,因此,了解日本学界对行政指导的认知历史,知晓日本学者在对如何规范行政指导方面的相关争议,掌握日本现行的行政立法、行政诉讼实践对行政指导进行的规范和给予的救济现状,汲取日本行政指导规范与救济方面的相关经验,无疑具有重要比较法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行政指导的性质,并分析了实务中行政指导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此说明对行政指导实行救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行政指导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家管理活动中。本文研究了行政指导的现状,分析了行政指导含义,探讨出行政指导理论的不足。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关于我国行政指导理论的建设性的方法。以期完善我国行政指导理论,发展我国行政指导理论框架,强化法制思维和理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民主法治的发展,行政指导已逐渐成为政府积极管理和引导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行政指导体现了现代法治行政和服务行政的特色,体现了行政关系的平等化和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及限度,必然将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行政指导绝不是离开法治的任意指导,现阶段特别需要加强行政指导的基础理论研究,从而促进行政指导走上法治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与大众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国家机关当属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多是带有强制性的,因此,非强制性的行政指导更显得独树一帜。本文将从行政指导的定义开始分析,从其法律性质到存在不足,最终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法治视野下的我国行政机关权力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先雄 《河北法学》2006,24(7):21-25
当前,我国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争议现象大量存在,由于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解决渠道,这些争议往往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一方面明确规定各行政机关的权限、尽可能减少行政机关之间权力争议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赋予权力争议机关寻求争议解决的法律责任、建立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行政系统内部权力争议解决机制、完善行政机关第三人诉讼制度和构建机关诉讼,将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争议"绳之以法",以促进法治政府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裁量基准的实质渊源——以行政惯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线行政执法经验的总结,行政惯例对行政裁量基准的制定具有引导作用,是裁量基准重要的实质渊源。实践观察显示,行政惯例对裁量基准的制定既具有弥补成文法律规范漏洞、保障相对人信赖利益等正面效应,也具有滋生裁量怠惰、导致行政专横等负面效应。为此,应当通过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和适度司法审查制度,规范行政惯例对裁量基准的指引。  相似文献   

12.
郭殊 《法学论坛》2003,18(2):54-58
行政指导是当前中国行政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行政指导的性质、在国外的运用效果以及在中国的实践状况进行冷静的反思 ,指出在中国目前法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不宜大力推行行政指导 ,对已有的行政指导则可转化为易于规范的其他类型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3.
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而完整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权,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诉、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等权能,还应当包含封行政机关一般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权.行政检察制度改革应当成为未来检察改革的核心,并围绕法律监督权“程序性”、“准司法性”、“专门性”等特点,构建行政公诉、行政一般监督、行政立法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等制度。  相似文献   

14.
行政主体信息义务的行政法理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信息放在行政法理论和行政法规则中分析 ,必然是行政主体的一种义务 ,该义务的法律性质、该义务的具体范畴只有从较深理论层面上揭示才能为行政法治实践对它的规制、监控提供思辨基础。同时 ,行政主体的信息义务对行政法关系的理论和传统行政法关系的格局也有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15.
传统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活动的法律形式为核心建构的体系。但是,现代社会利益冲突的复杂化与行政活动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导致行为形式理论在法律事实的认知与解释的功能上均明显弱化。而法律关系理论则能够提供有关法律现象的全方位观察视角,并适合不同的社会利益关系结构与私人权利基础之分析和论证。因此,法律关系理论可作为行政法学体系建构的另一主要支柱,以分担行为形式理论在法体系中的过重负载。  相似文献   

16.
莫于川 《现代法学》2004,26(3):3-13
行政指导是行政民主化潮流下日益广泛运用并逐渐类型化的一种现代行政管理行为方式,同时也是一个理论基础薄弱、实务问题甚多、法治程度不高的重大行政现象,应当按照现代行政法治的要求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本文透过依法行政理念的演进轨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行政指导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和法学理论背景,并以实证研究方式结合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现实进一步讨论了行政指导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行政指导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并从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完善立法、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推动行政指导法治化的完善路径和具体对策,期能为正在进行中的我国行政指导程序立法和制度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主体义务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主体义务对行政法关系乃至于行政法治的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与行政法中的"权利"和"权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行政法学界历来重视对后两者的研究而忽视了前者,没有给行政主体义务以科学的定位,这不能不说是行政法学理论的一大缺憾。行政主体义务的成立,必须有法律或职权上的依据,有行政法上的义务形态,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主体,有完成义务的行为能力;行政主体义务在法律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一个复杂的义务链条,是管理义务与服务义务的统一,是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的统一,是职权义务与行为义务的统一,是法规义务与契约义务的统一;行政主体义务对行政职权定"责",对行政法关系定"性",对行政行为定"量",对行政救济定"度"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略论行政法视野下的商标评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葵 《行政与法》2005,(12):77-79
现阶段加强对商标权的行政保护是十分必要的,行政机关在具体行政过程中免不了引起行政争议,合理实现行政救济是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关键。商标评审委员会作为商标行政复议机构,在平息商标行政纠纷中发挥了独特的功能。本文结合行政法理论对商标评审机构的法律地位、商标评审行为的法律性质以及评审过程中的特殊规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缪文升 《行政与法》2005,20(2):90-93
行政法的现代性转型不仅要求其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从传统的规范—价值体系向现代法治型的规范—价值体系转变,而且要求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也同如此。而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必须对行政法的基本理念的范畴进行重新建构,把法的生态性理念引入行政法的基本理念的范畴,并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行政法的法律条文之中使我国的行政法不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而且足够的体现对生态自然的关怀和呵护。  相似文献   

20.
责令限期拆除本是行政机关针对违法建设、违法占地行为常见的执法手段之一,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责令限期拆除行为的性质以及可诉性存在较大争议。尽管《行政处罚法》(2021修订)第九条并未明确责令限期拆除是否属于行政处罚,但其第六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作为兜底性条款为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性质保留了法律依据。基于责令限期拆除行为的"二元化"结构,若行政机关作出责令限期拆除行为居于行政执法程序的中间环节,则将其视为一种过程性的行政命令,不具有可诉性;若行政机关作出责令限期拆除行为居于行政执法程序的最终环节,无论其采取何种形式,均视为行政处罚,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履行查处程序并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