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收账款质押是《物权法》新确立的一种担保方式,它扩大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想像空间。中国人民银行也出台了相应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以下分别简称为“登记办法”和“操作规则”)。很多人认为,这将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老问题。那么,在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的法律规定方面,我国与外国有哪些异同?还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明理 《检察纵横》2012,(12):55-55
为什么发达国家中,检察官也被称为lawyer? 在律师界引起广泛反响的《生存与尊严》一书,作者介绍了这一词另一意义:法律人。作者围绕尊严来探讨法律人的处境,探讨如何有尊严突破生存的张力,让法律人感叹不置。  相似文献   

3.
朱宗保 《江淮法治》2014,(14):22-22
不久前我读完了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小说里的“风筝”象征着正直与忠诚。对主人公阿米尔来说.只有追到风筝,完成自我救赎,才能成为人格健全的人。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不都有一只风筝吗?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面临着什么样的诱惑.它都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追上。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10,(16):26-26
越来越多的人去海外高校读书,越来越多的富人去海外定居。这说明了什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7月27日在《联合早报》上发表《中国的知识和财富“退出”潮说明了什么?》一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路天使》剧被擅自改编成《天涯歌女》剧,又在“欢乐”的气氛中被拍卖,那么,著作权人怎么说?法律界人士有何见解?“天涯涯,北望啊,觅呀觅知音。”……一首忧伤、委婉的电影插曲不知牵动过多少人的情愫,不知打湿过多少人的心田,金曲难忘,难忘金曲,然而,更令人们难以忘怀、令人们魂萦梦绕的是电影本身──《马路天使》。《马路天使》拍摄于三十年代,由已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袁牧之编导。该片第一个把镜头对准都市下层贫民的日常生活,以平视的态度,再现了他们痛苦与希望相交织的生存状态。尽管是这样的生存状态,但乐观向上…  相似文献   

6.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5):137-137
沈栖在2005年10月12日的《上海法治报》上撰文《中国人,多一点笑》介绍,被人们誉为“世纪智者”的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上世纪初来中国,经过一番观察,他说:“中国人表情淡漠,没有笑声”。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了,中国人的表情变化了多少?有没有笑声?蒋子龙在《感觉生活》一书中讲了一段趣闻。一个年轻的摄影师别出心裁地把相机放在肩膀上,让镜头对着身后,在天津市最繁华的地段拍摄了5卷胶片,上面几百张面孔和千姿百态的表情:晦暗的、猥琐的、迟钝的、怒目的、咧嘴的、愁眉的。“就是没有一张笑的,那种温柔的、慈和友善的、自信的成足畅怀大笑,礼貌微笑。  相似文献   

7.
孙志云 《江淮法治》2011,(17):48-48
近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条例》,在机动车道行乞和驾驶人在车道上施舍均被列为禁止行为。严重者将面临50元罚款。此条消息引起了广泛争议,这一规定是否有违“以人为本”原则?立法的目的何在?在秩序与安全中应该如何取舍?本期“一家之言”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论对《中国海商法》托运人定义及其相关条款的修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海商法》中托运人的定义及相关条款的缺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第42条规定:“‘托运人’,是指:1、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或者委托他人为本人与承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2、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或者委托他人为本人将货物交给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有关的承运人的人。”《海商法》的这一规定,是对托运人的专门“定义”,它来源于“汉堡规则”。该‘定义”虽然与“汉堡规则”关于托运人的定义在用词方面略有不同,但它的基本含义与“汉堡规则”的定义没有什么重大差别。这一“定义”表明…  相似文献   

9.
李小非 《政府法制》2008,(15):58-59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清爽朴实的歌词,欢快流畅的曲调,一曲脍炙人口的《编花篮》唱遍大江南北,也唱出国门,传唱了半个世纪,历久弥新。 《编花篮》是不是河南民歌?78岁的曲作者郭复善经过20年的奔波维权,终于将它还原成自己的原创作品。《编花篮》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之谜,为何会被误认为民歌,又怎么会在半个世纪后才被正名?  相似文献   

10.
一部电影,一电热播剧,火了一首诗——《见或不见》。近日,这首小诗却掀起了一场版权纠纷。到底谁才是它真正的主人,谁又是它现在的版权拥有者,谁会陷入侵权的沼泽?  相似文献   

11.
一家公司,出资人是张劲和老刘,两人还签订了一份正式的《联营协书》,但实际工商注册股东却只有张劲和张静两人。股东中为什么没有老刘的名字?而这位张静又是何人?—场官司,原告公司和被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是张劲,且案件在第一次审理就“顺利”调解。自己和自己打官司,接着又握手言和,这唱的又是哪出戏呢?  相似文献   

12.
我所在的监狱罪犯中,喜欢写作的人很多,他们中有的是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他们的作品曾被《浙江法制报》等报刊杂志刊登,但有的报社和杂志社知道他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后,就不再刊登他们的文章了。请问:法律是否禁止刊登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的文章?他们的作品是否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在内刊和非内刊上发表作品有何区别?请您指教。  相似文献   

13.
860例皮肤裂创伤口与瘢痕形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均对皮肤创口人瘢痕的长度(或面积)做了明确的规定。它对确定损伤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有较多的案例往往是在伤口愈合形成瘢痕后才进入到诉讼阶段。究竟摊痕与新鲜创口在长度上有何区别?其关系如何?对此,目前国内外法医界及医学界尚无定论,致使许多案件只能凭推测进行鉴定。笔者自1989年至1994年共收检、追踪调查皮肤裂伤案例86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对新鲜皮肤创口与所形成的探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资料分析1.一般情况860例皮肤裂伤案例中,男623例,占72.44%;女…  相似文献   

14.
孔悦 《江淮法治》2011,(18):20-2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重要关系。已在8月13日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公众讨论质疑也随之而起。如何看待这项司法解释的出台,人们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婚姻?这是不是“新结婚时代”的权利宣言?  相似文献   

15.
单晓光 《检察风云》2014,(18):13-13
《检》:一提到山寨奢侈品,也就是俗称的A货,很多人都会意识到这是一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单教授,您能为大家普及一下具体侵犯的是哪种权利吗? 单:有些人会以为《知识产权法》是一门类似于刑法、民法有专门法律条文的法律,但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人类智力创造的成果,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商业中所用的标志、名称和图像,分为工业产权与版权两大类。在我国,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有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我国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与相关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6.
《猫和老鼠》那个动画片,一直让我困惑:为什么要同情老鼠,却贬低那只猫?它不是在为民除害吗?也许是好莱坞的左派情结——好莱坞的艺术家们崇尚公平,厌恶欺压。但是,老鼠难道不可恶吗?它偷吃粮食,传播疾病,而猫咪才是人类的朋友啊?  相似文献   

17.
2月24日,广东开了全省的安全生产会议。这天的《广州日报》报道说,据记者从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广东省将建立特大事故专题汇报制度,凡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的地区,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向省政府做书面检讨。检讨?检讨!检讨??检讨是什么“东东”???  相似文献   

18.
一场车祸夺走了一对小夫妻年轻的生命,一纸判决引发了各界对冷冻胚胎法律性质的讨论。冷冻胚胎究竟能否被继承?医院与患者又是怎样的法律关系?该案作为我国首例冷冻胚胎继承权纠纷案,其涉及到《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和《继承法》等众多法律规则和法理的适用。本刊曾于2014年第七斯案件报道栏目对案情进行了详细报道,本期疑案探析栏目特邀专家学者对案件的争议焦点和疑难问题进行深度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的制定再一次把我国拾得物制度改革的问题提了出来。该法拟规定,遗失物的拾得人在交还失物时可以索取最高为拾得物价值20%的报酬。这一规定被有些人认为有悖于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对社会风气有不良的影响。然而在法律里规定拾得人应无偿交还失物就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吗?就有助于人们美好品德的形成吗?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  一  对于拾得物制度,我国目前有关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刑法等法律、法规中。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规…  相似文献   

20.
就在全中国的法学专家、律师、法官都纷纷走出国门与外国同行就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却有一群人面临着相对尴尬的处境,这就是中国的宪法学者们。英国学者戴雪的《英宪精义》一书,直到现在仍然是宪法学专业研究生们的必读书目,固然,《英宪精义》是传世经典,但这本1885年出版的宪法学著作在中国一再新版,却不能不让人联想些什么。曾经有宪法学教授在上课时这样对自己的学生说:“中国的宪法学者出去跟别人能交流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