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权保障。科学发展观既是真理观又是方法论。一旦人权保障真正成为刑事诉讼制度与实践的元价值,就必然会以审判为中心,形成控辩平等、控审分离和审判中立的等腰三角形诉讼结构。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体现控辩审三方的分离,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对这一原则体现的不够充分;同时要体现控辩平等原则,在法庭上控辩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以利于保护公民权利。法院只能被动中立地裁判,不能积极地推动审判。目前刑事辩护率较低,不足50%,有的地方甚至不足5%。辩护制度是衡量一国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应当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自 1 997年 1月 1日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定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后 ,如何简化刑事诉讼审判程序成为相当“热点”的问题 ,刑事案件简化审被评价为是对现有审判方式所作的进一步改革。本文认为 :简化诉讼程序并非是我国审判方式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及肯定简化审程序中应有的司法理念问题 ,其意义在于可为创建我国司法审判主流模式取得突破性发展积聚经验。本文还就与简化审相关问题发表意见 ,如普通程序简化审法律属性准确定位、保障简化审中控辩双方诉讼权利、简化审中控辩双方诉讼权利、简化审案件对被告人可否在法定刑幅度内酌情从轻处罚的“审被交易”、简化审案件的当庭宣判、以及“简化”与“细化”的辨证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建构我国刑事诉讼合理构造的理念与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事诉讼构造是刑事程序法律规范所确立的刑事诉讼各要素之间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建构合理的刑事诉讼构造是修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关键。在我国 ,建构合理的刑事诉讼构造 ,必须确立控诉与审判分离、裁判权中立、控诉与辩护平等对抗等理念与原则  相似文献   

5.
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以保护人权为指导思想,对我国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较大的改造,实现了由法官根据起诉、庭讯被告、举证核证的“纠问式”向强调突出控辩审三者诉讼职能的“控辩式”的转化,它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朝科学化、民主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成为我国刑事法制制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审判方式的转型是刑事诉讼模式变更的重要标志,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体现审判方式转型规定的内容可概述为;(1)强调审判责权职能,改变、调整审判机关运作取向和审判机关庭审前调查、取证、“预审”的范围,明确审判机关对起…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控辩平等的检视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冀祥德 《法学论坛》2007,22(6):22-29
控辩平等原则在我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中还只是雏形,其与国际公约和司法准则对控辩平等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尚未达到控辩平等之最低标准要求.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之再修改中,应当以控辩平等原则为基本原则,重构我国控辩关系及其相关体系,厘清控辩平等与刑事诉讼本质及其基础理论的关系,解读控辩平等的现代内涵,建立合理的刑事诉讼权力结构,扩张被指控人的辩护权,培养执法者正确的司法理念与适格的职业素养,研究决策者与社会公众在控辩平等原则构建方面的互动机制,为立法和司法实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当前影响刑事审判方式转型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后,中国刑事诉讼审判模式由法官根据起诉,庭讯被告。举证核证的“纠问式”,转型为强调突出控辩审三者诉讼职能的“控辩式”,并以此为轴心作出的一系列相应的修改,十分引人注目,受到国内的普遍好评,使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朝科学化、民主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成为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①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体现审判方式转型的新规定,其主要内容可概述为:六个强调,六个改变,六个明确。其一,强调审判责权职能,改变、调整审判机关运作取向和审判机关庭审前调查、取证、…  相似文献   

8.
论控辩平等与被控人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障被控人合法权益是刑事诉讼法的内容之一。实现控辩平等是有效保障被控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法都对此作了规定。联合国所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对被控人人权保障的标准及实现控群平等的方式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控辩平等与被控人人权保障制度有不少规定,它显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巨大进步,但问题仍然存在,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徐峰 《山东审判》2004,20(4):33-36
一、问题的提出 刑事诉讼以审判为中心,而判定案件事实和法律 适用的一审审判程序,则是整个诉讼程序的重心。1996 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借鉴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的做 法,一改过去由法官主动纠问的传统做法,以控审分 离、控辩对抗、法官居中裁断为基点重新构建了我国的 刑事庭审模式,以期通过控辩双方的积极对抗,强化对 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实现诉讼民主和公正,并为最 大限度地发现客观真实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此 相适应,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  相似文献   

10.
李伟章 《法制与社会》2010,(28):140-141
我国在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刑事诉讼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刑事案件的审判方式由职权纠问式逐步向当事人主义转移,实行倾向于英美法系的控辩式的庭审方式。控辩双方在一个新的权力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抗,庭审的秩序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庭审方式的改变并没有带动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改变,控辩式的审判方式仍在旧的证据规则下运行,依然存在控辩双方在诉讼中适用秘密证据规则,法庭辩论流于形式,庭审效果不好等问题。本文指出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控辩对抗,充分发挥庭审的作用,庭前证据展示是必经的、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This issue contains translation of Chapters 44–51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Code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dealing with the judicial investigation, pleadings, and sentencing in the criminal trial, trial in cases of private prosecution, appellate proceedings, and execution of court decisions in criminal cases.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第15条明确了辩论制原则,但其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该法第86条的证据收集规则使有悖于指控倾向的事实材料、非国家机关性质诉讼参与人取得的鉴定结论及专家结论一律无法归入案卷。这打破了审前诉讼阶段的控辩平等,违背了刑诉法.最终导致了案件客观真相难以查明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论刑事诉讼中的控审不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控审分离原则的主要价值在于保障裁判者的中立,防止追诉权的滥用,从而强化辩护职能。在宪法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配合制约”原则的影响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以及司法实践中的控审不分现象极其普遍,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应当通过程序的完善和司法体制的改革,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控审不分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第15条明确了辩论制原则,但其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该法第86条的证据收集规则使有悖于指控倾向的事实材料、非国家机关性质诉讼参与人取得的鉴定结论及专家结论一律无法归入案卷。这打破了审前诉讼阶段的控辩平等,违背了刑诉法,最终导致了案件客观真相难以查明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柳炳福 《政法学刊》2011,28(4):92-96
我国的刑事不起诉制度虽然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时作了重大修改,使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大步向民主化、法制化的迈进,但不起诉制度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已经显现出一些缺陷和不足,出现,了诸多问题,阻碍其应有价值和预期功能的发挥。通过比较、研究我国澳门地区的不控诉制度,来完善大陆的不起诉制度,对于教育感化、改造犯罪人,为我国即将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提供必要参考,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略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长永 《现代法学》2004,26(3):26-31
再次修改《刑事诉讼法》既是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实现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人权的程序保障、促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的需要;在修改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结合我国国情之间的关系;修改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加强对追诉权力的控制、辩护权利的保护、保障公正审判的权利以及健全程序侵权的救济机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刘泊宁 《法学》2022,(2):133-148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量刑协商模式。协商性司法模式的确立,使刑事诉讼的重心由审判阶段向审查起诉阶段前移,与对抗模式下的庭审实质化相对应,控辩协商实质化亦成为协商性司法模式的基本要求。然而,控辩平等协商作为协商性司法的核心和量刑合意形成的关键环节,却未受到立法、实务层面的应有重视,相应配套之程序性规则体系与保障措施的缺失,使得控辩协商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控辩双方诉讼实力不平衡导致控辩协商实质性缺位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程序正义是刑事诉讼的灵魂。为增强控辩合意过程和协商结果的公正性,应探索控辩协商之规范模型,从控辩双方的主体地位、决策能力两个层面考量,探讨建立规范、具体、系统的控辩协商程序之基本方向和完善法律规范层面对控辩协商规制不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廖中洪 《现代法学》2005,27(1):145-150
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全面承袭了1979年《刑诉法》的相应规定,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已经明显不适应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需要。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在程序上应当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被害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反诉;撤回公诉以后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等等问题进行完善。在完善相应程序制度的方式上,应当通过立法修改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采用现行司法解释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程序回转,又称刑事诉讼程序倒流,指公安司法机关将案件倒回前一个诉讼阶段并进行相应的诉讼行为。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在刑事诉讼中处于承上启下地位的检察机关适用程序回转措施的情况尚缺乏研究。撤回起诉是发生在检察环节,前承侦查机关,后接审判机关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诉讼回转活动,从理论与注释的角度对目前我国撤回起诉制度的合法性、正当性进行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与缺限,结合立法与司法、理论与实践,以发挥诉讼回转的目的与功效为价值追求,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与完善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未来《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中,借鉴外域“辩诉交易”制度,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控辩协商”程序,已经得到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认可。“控辩协商”程序的设立和运行与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应该以外域实施辩诉交易制度需要的检察官自由裁量权为参照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内容,为建立和实施控辩协商程序提供制度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