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大法系国家对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建构存在差异,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刑法规定了犯罪附随后果,英美法系国家通常认为犯罪附随后果存在于刑法之外。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不同定位会影响其功能、价值与效果。我国犯罪附随后果制度具有“编外性”、随意性以及惩罚性特征,与刑罚制度之间呈现二律背反状态,违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和程序正义。应将犯罪附随后果的功能定位于监管性,并通过刑法内外的不同规范设计,借助刑法规制使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适用实现协调化、规范化,确保其回归监管而非惩罚之功能定位。在刑法中对犯罪附随后果加以规制,需要修改和完善刑法关于职业禁止制度的规定,确立刑法之职业禁止制度优先适用原则,使刑法内外的相关制度实现协调化。同时,应在刑法中构建前科消灭制度、复权制度以及权益救济制度,避免犯罪附随后果制度适用的随意化、泛化,为有前科者的再社会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犯罪未遂是近代世界刑事立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和刑法学犯罪阶段论中最重要的问题。犯罪未遂制度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犯罪未遂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并且在司法实践中和刑法理论上都存在着若干需要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未遂的研究过去比较薄弱,近一两年来正在逐渐重视和加强。从理论研究状况看,侧重点是在犯罪未遂的特征的认定上,对犯罪未遂处罚原则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3.
论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几个问题刘星明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对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填补了我国刑法典关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空白,促进了我国著作权刑法保护制度与国际著作权刑法保护制...  相似文献   

4.
犯罪概念是刑法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对于揭示犯罪的实质内容,确定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正确建立刑法的各种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只就苏联东欧刑法有关犯罪概念中的犯罪的特征、社会危害性、犯罪的分类等问题作一个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创制单位累犯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累犯制度是我国刑罚量刑中从严处罚制度,也是法定处罚情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犯罪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立法者的高度重视,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规定了单位犯罪,为惩罚单位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这就是我国的战时缓刑制度。战时缓刑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刑罚裁量制度,一直受到我国刑法学界和军事法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论无限防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后的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尤其是刑法第20条第三款确立了无限防卫(亦称无过当防卫)制度,这不仅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立法例,而且也更有利于我国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任务的实现,无疑是刑法修订的成功之举。一、无限防卫的特征所谓无限防卫(亦...  相似文献   

8.
于志刚教授《“犯罪记录”和“前科”混淆性认识的批判性思考》一文存在诸多重大理论和方法上的缺陷,其中在犯罪记录与前科制度方面存在关键性缺陷。刑法第100条是为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制度。因此,它既不是“犯罪记录”,也不是“前科制度”,而是要求犯过罪者“强制申报刑事受罚经历”的自我信息披露制度。构成犯过罪者融入社会关键性障碍不在民间评价,而在于官方非刑法领域的前科制度系列。  相似文献   

9.
刚柔并济精神下的绑架罪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一种恶.因此,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必须对犯罪做出回应.在对犯罪做出回应的各种法律制度中,刑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犯罪是刑法规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试析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订后的刑法对自首制度作了更加科学的规定,不仅规定了自首的概念,而且更详细地划分了自首从轻的情节,并规定了“特殊自首”制度,对鼓励犯罪分子走向自首之路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新的自首制度仍未对“单位自首”的问题作出规定,这与刑法大量增加单位犯罪的规定不相协调。我们认为既然刑法已明确了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那么也应有单位实施犯罪以后自首如何处理的规定,否则立法将有失偏颇。对于单位的自首问题,司法实践中不多见,而理论上也缺乏探讨,笔者认为,随着惩治单位犯罪力度的加大,犯罪单位的自首问题也会逐渐作多,因此,…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可以作为犯罪的主体。但刑法中的相应制度却并没有进行同步的改变,对犯罪单位能否适用自首制度没有予以明确地规定。文章对自首制度能否适用于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以及相关处罚原则等问题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2.
单位立功是近年来学界探讨的热点与难点。我国现行刑法未确立单位立功制度,理论界关于单位立功的专题论文也仅寥寥几篇,一些在研究单位犯罪的论著里,提及单住立功的也屈指可数,这使得单位立功实际上处于了立功制度和单位犯罪制度“两不管”的尴尬境地。这种情形,显然与单位作为和自然人并列的犯罪主体这一地位不相符。从转型时期确保社会和谐,惩罚与预防单位犯罪以及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角度来看,建构单位立功制度极其必要。而立功概念的深入人心、单位立功的客观存在以及不违背刑法适用平等性又使得单位立功的具体建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10,(1):5-5
2009年的反腐工作,从立法层面上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在过去反腐的探索基础上更加严密了刑事法网,加强了对贪污犯罪惩处的力度。同时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刑法只是惩罚腐败犯罪的最后一个手段,真正应当做到的是预防或者遏制这种犯罪。预防这类犯罪,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机制制度,制度上的预防腐败比刑事上的惩罚措施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刑法中的类推,就是对刑法上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比照最相类似的条文予以定罪判刑的一种制度。这是我国刑法同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也是刑法中颇有争议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有人认为类推曾经是封建制国家和法西斯国家采用的旨在镇压人民的一种刑法制度,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5.
论非法集资犯罪的制度防范和刑法惩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非法集资犯罪的制度防范   非法集资犯罪乃至所有金融犯罪,从道德评价的层面上分析,只在很低的程度上体现犯罪人的“自然恶”,其突出地表现为他们对抗政府既定制度的“违规恶”。因此,仅仅依靠刑法的制裁是很难减少和杜绝这些犯罪的。甚至刑法的制裁有时无法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罪犯对刑罚的内心服从。①防范非法集资犯罪,从根本上说要从制度上着手。笔者以为,非法集资犯罪的产生,除了人们通常提及的“执法不力”、“审批不严”等原因外,从金融法律制度上作深层次的考察,还有如下不可忽视的两个原因:   一是我国政府长期…  相似文献   

16.
刑法中的严格责任,是指对于一些缺乏主观罪过或主观罪过不明确的特殊侵害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刑法制度。这些侵害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一些特定的犯罪或犯罪类型。法律允许在犯罪构成的其他主客观要件具备时,不论主体是否具备主观上的罪过,均确认其犯罪性质,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魏海 《广东法学》2009,(2):40-48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刑法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刑法政治化是一个不能回避话题,刑法本位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底线,这为深入思考和正确评价余振东贪污犯罪和拉萨“3.14”打砸抢烧犯罪等“敏感”案件提供了新视角和基本路径。以此为视角评判两起案件的裁判合理性的同时,对我国死刑制度、量刑制度等作了反思,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试论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止犯在现代国家刑法中一般都有规定。对中止犯的含义及立法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把中止犯作为犯罪未遂(广义)的一种形态,而称之为中止未遂。一种是把犯罪中止从广义的犯罪未遂中分离出来.与犯罪未遂(障碍未遂)并列起来,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犯罪形态。 我国刑法把中止犯从犯罪未遂中分离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犯罪形态加以规定。并明确地规定了中止犯的概念。修订后的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而使犯罪未达到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的一种犯罪形态。 犯罪未遂作为一种刑法制度.到了2…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考虑到醉酒驾驶和飙车行为均是在没有酿成交通事故的情形之下,立法对该罪设置了较轻的刑罚。但是,危险驾驶罪是刑法中唯一主刑为拘役刑的犯罪,对此,刑法总则之中的减轻处罚制度是否适用于危险驾驶罪的问题日益凸显。一、从刑法理论上考量,减轻处罚制度应当适用于危险驾驶罪。刑法分则仅涉及具体犯罪的特殊性,而很少规定犯罪的共性问题;总则是对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定,抽象概括刑法分则中各个犯罪的共性问题。刑法总则和分则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刑法总则对刑法分则具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因此,对刑法分则之  相似文献   

20.
试论前科报告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第一百条规定的前科报告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控制犯罪的间接手段,对于预防再次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规定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我国刑法应该明确前科制度的法律地位,从前科报告的期限、内容以及不报告的责任等方面完善前科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