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德剑 《中国监察》2010,(24):61-61
在中国历史上,老百姓将清官称为好官。那清官的标准是什么?司马迁的标准是:行教、清廉、守法。在崇尚法家思想的战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要的清官标准。到了"独尊儒术"时期,推行教化又成为清官的标准。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难考核,从三国末年开始,根据司马懿的思想,"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清官也就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官场上有清官、贪官,能官、庸官,勤官、懒官,这是人们熟悉的。近来在对官员的评述上,却出现了一个新称呼,叫做“怨官”。  相似文献   

3.
张凡 《人民法治》2015,(1):58-60
自古以来,公正无私就被中国人视为清官、好官的标准。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一个领导干部不管有多大功劳、苦劳、疲劳,如果在廉政上出问题,所有的成绩和名誉都会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和少数党员干部把为官清廉这一基本政治品格和做人原则底线视为严苛过头,大呼"为官不易",与其冒着风险、敢拼会赢当"能官",不如推卸责任、无所作为当"庸官",搞起片面的"明哲保身"、"爱惜羽毛"的一套,衍生出"为官不为"的消极执政理念,人为地把清官与能官对立起来。清官与能官绝不是对立的,相反,却是人之手足、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行远。清而不能是尸位素餐,必然贻误大好发展机遇;能而不清就是祸国殃民,破坏力更甚。党和人民要求党员干部既当清官,又做能官,正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官”分两类,一类为清官、正气官、干事业的官,是老百姓所拥戴的官;另一类为贪官、腐败官,昏庸的官,是老百姓所唾弃的官。同样是官,类型不同,本质相反,原因何在?官德不同使然。因此,为“官”必先修“官”德。俗话说,做官先做人,处人看人品。人品不正,难以做好官,官风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的眼里,清官情结似乎挥之不去,人们总是希望出现一个好官,一个可以快意恩仇、侠骨豪情的好官。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在社会各种矛盾深化的时期,在现今贫富不均的时刻,这种情结更加的弥漫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由此而来的是希望——强烈的希望——司法的公正。这种需求毋庸置疑,司法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人们心理的底线在此受到种种考验。正如培根所言,  相似文献   

7.
有篇文章提及这样一个问题:清官是 不是吉祥物?有人点头说:盛世出清官.也 有人摇头说:清官出世之时,往往是世道黑暗,腐败猖獗之时,离一个朝代的灭亡不远了.……  相似文献   

8.
大选在即     
由作家胡小林创作的 《清廉市长》一书,讲述了一位地级市 市长的心路历程--当官难,当清官 更难,当为老百姓办好事的清官难上 加难。该书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现 行体制下,选一个好官,会给一方百姓 带来福音;选一个贪官,会给一方百姓 带来灾难。作家用纪实性的笔法、一波 三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个性鲜 明、为政清廉的市长形象,是一部写人 叙事俱佳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出现了一股"廷敬"热。《清史稿》里写及的陈廷敬,其实只是一篇千字文,作者王跃文凭着他的才情却演绎成了洋洋洒洒50万字的小说《大清相国》。"陈廷敬热",表面看是热在这部虚虚实实的文学作品上,实际上是当前反腐视角下人们对官员的一种期许。《大清相国》把陈廷敬打造成了一个从政者的理想楷模。诚如作者所言,陈廷敬是一位好官、能官、清官和德官,好而不懦,能而不霸,清而不酷,德而不讷。笔者在此还想附上一个评说,他实实在在还是一位治贪的力官。纵观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有一条明晰的反贪线索,陈廷敬先  相似文献   

10.
张县长没有别的爱好,唯一喜欢的就是“筑长城”。按张县长的说法,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和几个朋友打几圈麻将,可以换换脑子,便是最好的休息。 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休息休息,以便更好地工作,张县长特意让人把家里面积最小的那间房子收拾出来,并取其名曰“雅趣斋”,正好可以放开一张麻将桌、四把椅子和一套茶具。于是每到双休日或平时工作有了空闲,张县长小小的“雅趣斋”内便哗哗拉拉的搓麻声与欢歌笑语齐飞,热闹非凡。 张县长的搓麻将水平非常高,这是不少科局长、乡镇主要领导和大企业的厂长经理都领…  相似文献   

11.
县长干过啥     
王祥英 《政府法制》2013,(21):41-41
清风县的县长张大山上任的第一时间,就去了乡下的靠山村视察秋收工作。在田间地头,陪同视察的村干部将村民召集起来,张县长发表了饱含深情的演讲:“乡亲们,我的老家在鲁南农村,我年轻时,家里有十亩地,我也插过秧、耕过地、播过种、收过粮,在黄土地上洒过辛勤的汗水,可以说,我也是一个农民。所以我最知道咱们农民的心声,知道农民不容易。大家放心,县里一定会出台新的政策,对农业进行倾斜,让咱们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说完,张县长还把右手朝一边用力一挥。村民们听完都激动不已,拼命地鼓掌,手掌拍红了、拍疼了,却浑然不觉。  相似文献   

12.
上海电影制片厂最近摄制的影片《生死抉择》确是一部反腐倡廉、产生轰动效应并能引起观众深思的好影片。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目前的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现状。影片塑造的李市长不怕邪恶、一身正气的形象感动了无数观众,大家渴望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李市长——当代的清官。如果能这样,则何愁贪官不除,何愁中国不是廉洁的净土。然而笔者却有一丝忧虑:假如省委书记也像严付书记一样是个贪官,或者是个糊涂官,这个清官市长的命运又会如何?为什么大案要案要由地方的行政长官拍板?他们拍得不正确怎么办?我们目前反贪机构的设置能否承担历史赋予…  相似文献   

13.
龚平 《政府法制》2014,(35):17-17
苏州胥门接官厅有一座“民不能忘”石牌坊。这个“民不能忘”者,就是曾在苏州任江苏巡抚的汤斌。现在再来读一读这位“廉政如汤”的清官,不无现实教育意义。汤斌不但勤政爱民、政绩斐然,而且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他为官早年,就立志要做一个“煮不出官味来”的清官。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2016,(1):F0002-F0002
李年春:“清官”要断家务事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调解纠纷让很多人觉得头疼,但在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李年春看来,虽然调解员不算“官”.但调解纠纷、断断家务事,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炮台镇党委书记姜云胜为全镇的经济发展一心扑在工作上,全身心地为全镇人民着想,他说:“其实,我当官可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勤政廉洁的清官;一种是做平平庸庸的轻松官。即清官和‘轻’官。”为大众的利益操心甘为孺子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才会有威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只有“多学习、少应酬”,不断提高自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带领群众走上市场经济的主战场去拼搏。姜云胜作为一名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踏踏实实地造福一方,他还把上级发给自己的奖金全部用在镇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今年42岁的张鲁明,是济南市地方税务局第四征收分局咨询事务所所长。他贪财、贪色,贪得无厌、终于“贪”进了法网。4月中旬,当张鲁明站在被告人席上,面对庄严的国徽和法官的宣判时,这个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犯罪经过的贪??官,这才“贪”梦??后悔不迭……  相似文献   

17.
杜娜娜 《山东审判》2015,(1):117-118
小时候我喜欢听爷爷讲故事。爷爷没进过学堂,识字很少,但乐意讲郑板桥的故事,他讲"郑板桥是个清官,卸任潍县县官返乡时,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载着装有书和笔墨的箱子,另一头让送他的伙计骑。伙计还小心地帮他带上一盆兰花,这就是全部家当"。我扬起稚嫩的小脸问"清官是个什么官儿?"爷爷停下手里的活计,指着桌上的一碗水说"清官就像这水一样清"。参加工作后,回家和爷爷聊起自己工作的事情,他凝视着我递给他的水杯,缓缓地说到,  相似文献   

18.
粉色陷阱     
1998年9月13日夜晚10时许,一声巨响惊醒了沉睡中的某内陆古城,县城中心一幢14层的金融大厦在建到第5层时突然发生局部垮塌,2人被砸死,16人被砸伤,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3个月后,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作出结论,这是一起不具备施工资格的工程建筑队大量使用劣质水泥和钢材造成的人为事故,施工队负责人张为利当即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然而通过对张的审讯又挖出了更大的内幕:张的妹妹张娟系该县县长王力平的再婚妻子,专案组传讯张娟,抽丝剽茧,发现县长王力平对这起事故负有重大领导责任。1998年12月25日,王力平引咎辞职,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处分……  相似文献   

19.
无功就是过     
正旧时考核官吏,既有"廉"的要求,也有"能"的要求。一个官员,不但要清正廉洁,而且要务实能干,这才算得上是称职。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个故事说,一个官员死后去阴间报到,觉得自己生前是个清官,走到哪里都只是喝一杯水,因此非常有底气,在鬼神面前大可问心无愧。阎罗王见后,便教训他说:"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这名官员不服,辩解道:"某虽无功,亦无罪。"  相似文献   

20.
三、举贤任能,选拔与培养勤政为民的清官廉吏素质高、操守好的官吏是廉洁清明政权的基础,对整饬官风,保证封建政治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历史上凡是开明的君主及其统治集团中的代表人物总会在不同程度上重视选拔与培养清官廉吏。1.“治国之道、务在举贤”的重才思想早在西周时期,太师姜尚就提出了“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的思想。管子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到,圣王之治,“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败,“非失人者,未之尝闻”。“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