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夹竹桃     
明知花有毒,偏向髻边簪一在我们常见的绿化植物里,夹竹桃是最得人惊的一种。无他,只因其有毒耳。吴藕汀在《药窗诗话》里写道:"俨然君子影疏萧,名傍武陵渔父桡。不想无常催命客,满身肉色退红娇。"第一句是说"夹竹桃"名字里的"竹"字,第二句是说"桃"  相似文献   

2.
104耳鼓膜穿孔耳内窥镜电脑成像系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耳内窥镜电脑成像系统在鼓膜穿孔法医学鉴定中的价值。方法 用耳内窥镜电脑成像系统,观察已明确诊断97例患者的104耳鼓膜穿孔,并分析不同性质鼓膜穿孔特点。结果 在97例104耳鼓膜穿孔中,外伤性鼓膜穿孔70耳,左44耳,右26耳,均为单侧,以三角形、梭形、裂隙形为主,多发生在前下象限;炎症性鼓膜穿孔 34耳,左19耳、右15耳,单侧20例,双侧7例,以圆形、类圆形为主,多发生在后下象限。结论 两种鼓膜穿孔在耳别、形态、部位等指标上有明显差异;用耳内窥镜电脑成像系统观察鼓膜穿孔,其结果客观、准确,易保存,可为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耳纹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凯 《中国司法鉴定》2008,(3):38-44,53
在法庭科学界,耳纹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引起了欧洲、北美诸多法庭科学专家的极大兴趣。耳纹痕迹研究的三项阶段性成果:第一,耳纹痕迹显现提取问题的研究,包括耳纹痕迹的显现方法、显现效果与遗留时间的关系、显现效果与遗留客体的关系以及提取方法等具体问题;第二,耳纹认定人身问题的研究,在小范围耳纹样本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耳纹认定人身的科学性,并且提出耳纹认定人身的步骤、方法及认定标准;第三,根据现场遗留耳纹痕迹推定遗留人身高的研究,通过实验统计分析,试图找到一个公式,根据现场发现的耳纹痕迹遗留高度推定嫌疑人身高。  相似文献   

4.
《法庭内外》2007,(3):56-56
北京市平谷区北部山区的大华山人民法庭所辖的4个乡镇大桃种植面积3.8万亩,桃农3万余人,是有名的大桃生产基地。针对这一特点,大华山人民法庭主动配合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巡回审判、现场开庭、积极调解等手段为载体,根据大桃生长周期和桃农从事大桃生产规律进行快速高效的裁判,有效地促进了桃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甲醇(Methyl alcohol)又称木醇,进入人体能引起血管麻痹和神经细胞变性,导致人体中毒。最近国内曾相继发生数起甲醇中毒案件。1986年8月广西某县4名违法者将工业酒精掺水与米酒混合后冒充米单酒销售,导致千余人中毒和死亡。经病理解剖,结合临床症状,拟诊甲醇中毒,最后经化验证实。现将中毒较深的  相似文献   

6.
<正> 磷化锌中毒实为磷化氢中毒,磷化氢在体内迅速氧化成初级氧化产物亚磷酸,因而在内脏和血中不易检出磷化氢。迄今尚未见有关磷化氢代谢物的报导。本文经动物实验在中毒兔的肝、胃组织和胃内容中可检出磷化氢;在血和其他脏器中则检不出磷化氢,但可检出磷化氢的代谢物。特别是在中毒半年以上的兔内脏和血中仍能检出微量的代谢物,这就为判定是否磷化锌中毒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正> 有机磷中毒时,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清的胆碱酯酶活性均有显著降低,有助于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诊断。有机磷抑制胆碱酯酶亦可用组织化学方法从形态学上获得证明。人体或实验动物有机磷中毒,通过组织  相似文献   

8.
<正> 为探索中毒致死案的一般规律,提高对中毒案的识别能力及防范能力,本文作者收集1980年至2000年中毒致死的273例尸检材料,作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案例资料 273例中毒死亡案,其中毒人数及其死亡方式见表1,中毒死亡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与死亡方式见表  相似文献   

9.
蟾酥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物,经加工干燥而成。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强心、麻醉止痛等方面。蟾酥的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很强,且毒性很大,有关蟾酥中毒案件时有报道。本文结合近年来关于蟾酥的研究作一综述,总结了蟾酥的化学成分、毒理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及检测方法等,以期为法医毒理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卫生部发布2004年第四次食品卫生预警公告。近期,全国发生多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其中山西省晋中市“万家灯火大酒店”非法使用亚硝酸盐造成168人中毒;陕西省乾县“春锋食堂”非法使用亚硝酸盐造成115人中毒;吉林省长春市因不法分子用亚硝酸盐投毒造成117人中毒;湖北咸宁市一家庭因误食亚硝酸盐造成3人中毒,其中2人死亡。  相似文献   

11.
毒鼠强中毒9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毒鼠强中毒案件时有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观察了9例毒鼠强中毒案例,拟通过中毒后临床症状、中毒死亡尸体征象的观察,对现场案件性质、中毒原因的分析以及现场抢救有所帮助。1资料介绍收集的9例中毒人员年龄在2.5岁53岁,其中男性5人,女性4人;死亡6人,存活3人,死亡6人中男性5人,女性1人,存活的3人均为女性;9例中毒人员中,被他人投毒而中毒(死亡)8人,服毒自杀1人。2临床症状中毒死亡6人中,有3人分别在医院抢救3h、36h、20d后死亡,2人为当场死亡,1人中毒后死亡时间不详。中…  相似文献   

12.
作者测定了中毒鼠血胆碱酯酶活性在体外室温下的动态变化,观察研究胆碱酯酶自动复能的特点。结果表明中毒鼠血胆碱酯酶活性体外自动复能在72小时内达最大值;敌敌畏中毒鼠血胆碱酯酶自动复能较呋喃丹组幅度大而下降也快;至第17天,与对照组相比,敌敌畏中毒鼠血胆碱酯酯活性仍有显著性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就中毒鼠血胆碱酯酶自动复能的法医学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 1987年以来我们对免疫抗A、抗B血清效价达到要求的大耳白兔,采用耳静脉多次采血后又补液的方法,使抗血清的产量提高8倍左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验材料一、免疫动物兔龄6-12个月,体重2.5-3.5kg的健康大耳白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的法医毒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益鹄 《法医学杂志》2004,20(2):101-104
我国法医中毒案件在许多方面具有显著中国的特色。法医了解和认识这些特色,有利于法医毒理病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法医中毒案件的鉴定。下面仅从几个主要方面简要加以介绍。1我国中毒发生原因和方式的特点在我国,中毒是法医实践中继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之后第3位常见的死因和尸检类型[1]。综合北京、杭州、广州、西安、汕头、湖北省部分地区等公开报告的资料[2-6],在5757例中毒死尸检案例中,自杀中毒最多见,计4151例,占72.10%;其次是意外中毒,1050例,占18.24%;他杀投毒也不少见,505例,占8.77%;此外,原因不明的中毒尸检51例。Litovitz等[8]20…  相似文献   

15.
550例中毒死亡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者报告杭州地区1955年至1989年间受理的550例中毒死亡案资料,着重对毒物种类、死亡性质、中毒途径、年龄构成等问题作一分析,以供今后开展中毒死亡案的全国性研究和同道们实际检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1503例中毒尸检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正> 北京地区迄今尚无大宗中毒尸检案例分析的报导。本文对北京地区29年来1503例中毒尸检材料进行总结与分析。资料统计本资料取自北京地区1959年1月至1988年8月法医检验的1503例中毒尸检材料。其中除3例食物中毒,8例有毒植物中毒本所尚未建立化验方法外,其余尸检例均经解剖提取心血、  相似文献   

17.
吩噻嗪类安眠镇静药物易受光、热分解,气相色谱分析法受一定限制。而采用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技术,使七种常见吩噻嗪类药物得到较好的分离。使用紫外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可作为血、尿中此类药物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之一。本法已在刑事中毒案件与临床抡救化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Liang M  Zheng N  Zhou L  Liu Q  Zhang HD  Zhuo L  Liu Y  Huang GZ  Liu L 《法医学杂志》2011,27(3):200-204
目的研究不同年份中毒案例的毒物种类、中毒途径、中毒方式等相关问题,为此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1957—2008年鉴定的607例中毒案例尸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99—2008年218例中毒案例中死者男性居多,30~49岁占50%,中毒以口服方式为主,意外中毒居首位,毒物种类以杀鼠剂、有毒气体、农药类位居前三位。与1983—1998年及1957—1982年的中毒尸检资料对比,不同年份间毒物种类明显变化,近年农药、氰化物中毒减少,杀鼠药、有毒气体及醇类中毒增加,毒品滥用激增。结论农药中毒是长期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类毒物,须对此提高防范意识;对联合中毒日益增多的趋势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毒性死亡案件和与中毒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医学特点,探讨此类案件的防护重点和鉴定要点。方法对四川大学法医学院1985~2004年106例中毒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性别:男性61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36:1;年龄:以21~40岁年龄组(60.38%)为主;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见(52.83%),其次为自杀(33.02%)和他杀(14.15%);死亡原因:CO中毒、有机磷类中毒、毒鼠强及药物中毒多见(72.64%);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不当12例(11.32%),7例为医源性中毒性医疗纠纷,5例为中毒后在医院抢救中发生的医疗纠纷,主要发生于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83.33%)。结论加强毒物的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增加生产安全等是减少中毒性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中毒急诊抢救临床技能是防止中毒性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 钡中毒致死,多由误服或其他原因口服可溶性钡盐引起,由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死亡者罕见。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一例经皮肤吸收硫化钡中毒致死案例,报告分析如下。死者李××,男,22岁,生前系某化工厂工人。某年元月十日晚值班观察硫化钡沉淀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