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公民迁徙自由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是公民选择居住地点的自由.作为法律概念,它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所享有的选择、变更居住地的权利.我国现行宪法没有确立公民的迁徙自由权,但现实生活中伴随着打工、招聘、停薪留职、异地经商而生的公民自由迁徒现象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且受到社会与法律的默认和保护.这种法律上的无权与事实上的有权之间形成的矛盾所产生的结果,是公民迁徙的绝对自由与人口管理的相对无序.其所带来的消极效应已十分明显.(一)建国初期,我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全国人大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宪法,曾规定公民有迁徙的自由.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关于迁徙自由规定的变化及其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对于迁徙自由采取了限制的态度。这种状况是由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律承认公民的迁徙自由。而我国的现实,又使迁徙自由的实现面临困境。在宪法上明确写入承认公民有迁徙自由,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但是在宪法上承认迁徙自由,与完全实现自由迁徙,是有区别的。我们既不能因为一时还不能完全实现自由迁徙,就从宪法和法律上来限制迁徙自由的权利;也不能幻想一旦宪法上承认了自由迁徙的权利,就能够实现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3.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大修改,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它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宪法修改后,我国刑法也必须根据宪法的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以便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刑法保障。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完善我国刑法,现提出如下建议供立法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新宪法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制定的,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长期稳定性的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再好,也不会自动执行。它要靠人去遵守和运用,靠有力的措施去保障,否则,便是一纸空文。可见,宪法实施的保障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了保证宪法的实施,新宪法作出了一系列的明确规定,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宪法实施保障体系,这就是宪法的法律保障、监督机构的保障、党的保障和人民的保障。党的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继承和发展了一九五四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取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新宪法。它是我国新的历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其目的即在全社会中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时代共识。而要构建起这种共识,则需要通过宪法之实施加以实现。宪法中所体现的共识是社会价值的基础,我国现行宪法中的大量规范本身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互重合,更重要的是,唯有实现宪法中所体现的诸多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会具有牢固的基础。因此,宪法实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广为各国宪法、法律以及国际性人权文件所认可。我国1954年宪法赋予了公民迁徙自由,但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登记条例》使我国公民从实质上丧失了迁徙自由,以后的三部宪法均未予以恢复。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限制迁徙自由正演变为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障碍,它违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束缚了公民个人的自由和发展。限制迁徙自由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宪法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党、国家和人民的宪法意识不断增强;宪法的修改程序、方式和时间趋于定型;宪法的稳定性前所未有;宪法赋予和保障了公民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宪法健全和完善了国家机构;宪法确认和促进了改革开放;宪法阐述和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强调和支持了祖国统一大业;宪法规定和维护了国家标志;宪法树立起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我国宪法建设的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现行宪法自1982年通过以来,已经过1988年、1993年及1999年三次修改。这三次修改都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转型的标志。修改后的现行宪法与社会实际之间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而,这三次宪法的修改都获得了较高的和积极的评价。党中央多次强调指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宪法修正案也将这一国家建设目标载入宪法。而依法治国,首先应当是依宪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现行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依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要大力加强以宪法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法制。实践证明,只有各级国家机关模范地遵守宪法,执行宪法,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会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现行宪法总结了我国立宪行  相似文献   

11.
将迁徙自由重新定入宪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迁徙自由重新写入宪法无论从公民基本权利的应然角度还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然角度已势在必行。而澄清人们对迁徙自由认识上的几个误区则有利于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The decisions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in applying the Treaty principles of freedom of movement to the direct taxation of individuals have been strongly criticised as taking an overly simplistic view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ational tax systems. The interactions often make non-discrimination an inappropriate criter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framework, grounded in economic analy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interactions for freedom of movement. First, I establish a precise definition of obstacles to freedom of movement of individuals as costs of migration, as distinguished from incentives to migration (such as mere differences in national tax levels). Incentives can encourage economic distortions in migration, but they are not obstacles to migration (or free movement). Secondly, I develop the cross-migration test to distinguish costs of migration from incentives. I apply the test to show that two commonly used schemes of double tax relief, including exemption with progression, create unjustified obstacles to free movement.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n the present era of globalisation, control over the movement of people has become the last bastion of sovereignty. This is important both to theoretical accounts of globalisation and to policy decisions by governments. Nation states threatened with loss of control in other realms are implementing a variety of 'crackdown' measures in questions of immigration. Issues of refugee law, illegal migration and skilled migration each challenge sovereignty in specific ways. Whil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tandards have made few inroads in questions of migration, recent decisions in England and Australia suggest that the rule of law may be emerging as a counter to traditional executive free reign in matters of migration law.  相似文献   

14.
张力 《行政与法》2007,(7):49-5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生产要素与人才资源实现最佳组合、优化配置,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也必然引起东三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流向的变化。然而,人才资源与各种生产要求的合理配置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消除体制性障碍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只有实现了人才的自由流动,才能实现人才资源与社会资源、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从而促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A cross-cultural or comparative approach is appli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both of the theoretic background and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and the Swedish principles of employment system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oint out some main/problems of the Chinese system and to make some challenges for suggested reform. After examining basic conflict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ublic policy and the working of free market forces in the two countries, the paper suggests how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alist principles ought to be revised if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 to be developed. The key to reforming the employment system lies in changing the form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by allowing fair competition and bankruptcy of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6.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道德建设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深刻总结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为基础,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以及建设途径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突破."八荣八耻"思想重新定义了新时期的理想人格、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标准,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它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突破口、以青少年的荣辱观建设为重点对象,确立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7.
安然 《法学杂志》2012,33(4):132-136
我国已建立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明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认清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是关键,宪法的统帅作用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应当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身话语体系,在此前提下需要建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尝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一方面要将党对执政实践的自我表达的话语体系以及解读性评价作为特殊法理学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应当在历史事实、现实需要和未来社会之间建立某种平衡性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历史终结论角度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乃至社会主义法治本身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属于特殊的一般法理学的范畴.定位于特殊法理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包含了走向作为一般法理学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理论既有"返本"的一面,又有"开新"的一面."返本"主要表现在:在唯物史观的层面回归生产力决定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层面重新回归社会主义物质基础论."开新"不仅表现在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更表现在实现了从结构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向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的根本转变,从理想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向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的纪念日。现行宪法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制定的最好的宪法,其全面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