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刑诉法学:研究样式的嬗变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样式的创新与突破对刑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刑诉理论研究样式嬗变的历史 ,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刑诉学界应加强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学术界关于诉讼程序的研究中,二审审理方式是一个偏僻的角落,多数著述只在论及审判程序时略点翰墨,而见解又颇不一致。考察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制度,在审判程序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不仅由来已久,甚至约定俗成,而且还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立法者设立刑诉法的主旨,以致法定的刑诉程序形同虚设,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实体问题的质量。有鉴于此,笔者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和完善刑诉立法与审判实践高度对当前刑事审判程序中二审审理方式的现状,进行粗浅的探讨和思考,旨在把此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构造可分为横向构造和纵向构造二重形式,前者指控、辩、裁三方在各主要诉讼阶段中的法律关系,后者指控、辩、裁三方在整个刑诉程序中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刑诉横向构造的实质体现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控、辩、裁三方的制约与制衡关系,而纵向构造的实质则体现为审判程序对侦查程序的制约。我国的刑诉构造,无论是在侦查构造、审判构造还是在公、检、法三机关的法律地位与相互关系上,都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应在立法上加以改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只存在有证逮捕,且羁押往往与逮捕相混,不利于刑诉程序的顺利开展。国外对逮捕和羁押有分别的规定,可以确保安全与自由,侦查的效率与程序正义得到合理平衡,确立逮捕和羁押分离是我国刑诉中必要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上作了全面的探讨:分析了资产阶级刑诉理论中的复审制、续审制和事后审查制;对国外采用的直接审理、书面审理及直接审理与书面审理相结合等三种方式作了扼要的评介;着重总结了我国司法实践中第二审程序所采用的直接审理、书面审理、调查讯问审理三种方式,并对其适用的条件及其优点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作者主张我国第二审程序应采用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诉讼法学研究的五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刑事诉讼法学 (一)“九五”期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况 “九五”期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取得了较为重大的进展。一方面有关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研究继续有所深入;另一方面伴随着1996年3月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学术界就修改后刑诉法的立法精神,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其完善讨论热烈,研究领域得以拓宽,刑诉法学研究呈现出生机勃勃、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一时期刑诉法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 1.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研究。这一时期国内中青年学者普遍关注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深层次的理性探讨,体现在…  相似文献   

7.
<正> 莫晓芙(以下简称莫)。《中外法学》1989年第6期发表了袁红冰,徐友军的对话录,題目是"对我国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认识"。你是否看了? 李心鉴(以下简称李);看了。北大未名湖畔青年学人的漫谈,挺有意思。莫;他们谈了不少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还比较新,这就是刑诉中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的关系问题。李:说比较新,在国内确实.而在国外,很多年以前它就是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了。在日本,它关系到刑诉制度的指导思想、目的、现代特色等刑诉法学中最重大的问题。莫:有那么严重?我对这个问题在国内刑诉中的表现挺有兴趣,你能先谈谈它在日本是怎么回事吗?  相似文献   

8.
<正> 刑诉证据究竟是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这是当前法学界对刑诉证据特征的两种对立意见。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刑诉证据有没有法律性特征?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认为,法律性不是刑诉证据本身的特征,它只是认定证据的诉讼程序问题。如果认为法律性也是证据的特征,那就是给证据本身硬塞进某种主观因素,势必会动摇和削弱证据的客观性。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上)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证据开示已成为刑诉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从证据开示的概念、内容、意义到国外证据开示程序的要点、法理等诸方面,论述了证据开示制度的原理和国外的一些做法,并根据我国新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具体论述了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理论的全新探索─—评《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一书周先权,龙宗智正如人们所认识到的,现有刑诉程序理论虽然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已形成庞大体系,但与极具开放性、灵活性的司法实践尚有距离,且给人以陈旧感,这就既增加了诉讼法学者自身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1.
辨认是刑诉取证的重要手段,为我国广泛采用,面对辨认极易出错的世界难题英美国家采用了极其严格的法律程序做为保障,然而我国还是立法空白。本文旨在从辨认出错的原因和应具有的保障原则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刑诉人权保障国际标准发端于西方近代保障人权的刑诉制度,本文深入研究了该标准这一历史渊源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对标准的深刻影响,认为要在中国刑诉领域中贯彻该国际标准必须借鉴西方相关制度和理论,进行更为广泛的基本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新刑诉法对刑诉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为迎接1997年1月1日新刑诉法的实施,公、检、法、司等机关一方面组织广大公安干警、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及律师等学习、领会和切实掌握新刑诉法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他们正在为新刑诉法的贯彻实施落实配套措施。本刊这一期特邀请几位从事刑诉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新刑诉法学施中应考虑的配套措施谈谈他们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刑诉法新增技术侦查措施一节,本节对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情况、程序的审批机关以及所获得材料的证据效力等做出了规定。为什么新刑诉法要增加技术侦查措施这一节?在新刑诉颁布前实务中对这种情况是怎样处理的,本文将结合国外规定对上述问题以及在新刑诉下,通过技术侦查获得的哪些材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而哪些不行、又由谁来决定哪些材料可以用作证据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强 《法学研究》1991,(4):45-48
刑事责任理论,在整个刑事法律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刑事责任的根据又是该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指导刑法学、刑诉法学、劳改法学的研究,对改进、完善整个刑事立法及法律的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风风雨雨地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最近二十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缺憾与完美同在。未来之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新刑诉法的贯彻与实施,诉讼观念的转换和程序意识的加强,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的拓展,等等,这些都有待刑诉法学界去付出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对刑诉结构类型的分类标准和世界刑诉结构三大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回顾并与我国现行刑诉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认为我国新刑诉法所确立的刑诉结构仍以现代职权主义为其基本特征;并认为我国现行刑诉结构内部存在机理不统一,机制不平衡和不协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不完整的刑事侦查、起诉结构中的职权主义甚至超职权主义因素与完整的刑事审判结构中的当事人主义因素的冲突;以及刑事审判结构中的审问式甚至纠问式因素与对抗制庭审方式改革倾向之间的矛盾。最后针对我国现行刑诉结构的缺陷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可行的完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刑诉法总结近年实践,增设了刑事和解特殊程序,明确了适用的案件范围、条件、程序和法律效力,弥补了原刑诉法律规定的不足,给予了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法律依据,并为刑事和解检察政策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依法办案和司法公正带来了新的考验。本文就试检察机关如何在新刑诉下如何理解和运用刑事和解政策以及刑事和解政策现状的利弊及解决途径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正> 《法学季刊》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发表了王黎明同志的《我国刑诉证据制度宜定名为综合证据制度》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读后颇受启发,但对文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现提出我们的看法,以供商榷。刑诉证据制度是指法律对于证据、证据来源、证据种类以及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所作的规定的总和。我们认为,刑诉证据制度的定名应反映出该种刑诉证据制度的本质特征。纵观历史上出现过的几种刑诉证据制度,无一不是遵循这一原则而定名的。神示证据制度之所以称之为“神示”,是因为在这种证据制度下,  相似文献   

20.
证明责任问题是刑诉证据理论中的基础性问题,也是至今仍在理论和实践上引发诸多混淆的问题,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是刑诉结构架设的基准,也是公诉实务必不可少的指南参照,本文主要从界定证明责任入手,分析论证证明责任在哪些主体之间分配,分配的内容是什么,得出证明责任的承担主体是公诉机关的结论,而后论述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例外情况,最后指明就证明责任对公务实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