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的运行离不开法的信仰,“法律至上”之缺位体现在我国立法、司法、执法及执行等各环节,我国虽然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制度并迎来了一个繁荣的立法时代——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层出不穷,但法律仍难以很好地实行,法之难行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障碍。我们不应该只注重在形式上法制的完善,更要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于1884年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考察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过程中,系统的阐述了与之紧密相连的法律问题,科学地揭示了法产生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以及国家和法的本质与消亡规律,堪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平等理论之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法平等乃法律平等之本体 ,其他法律意义上的平等皆因附于其上而具有意义 ,社会主义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其自身必须以内涵完整的法律平等为取向。法学理论应当尊重法律发展的这一现代逻辑 ,克服阶级本质决定论的消极影响 ,摒弃片面、狭隘的实施法律平等论 ,重构以立法平等为核心、以适法平等为保障的立法平等与实施法律平等辩证统一的法律平等理论。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正义的成因和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旺生 《法学评论》2004,22(1):36-41
法律正义的主要成因在于法需要有正义的进入 ,需要以正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目标 ,以导引法和法治在其基本路向上达致比较理想的境况 ,使社会主体从法律秩序中获得正当利益。而法一经以正义为基本价值目标 ,其本身转化为法律正义 ,法的规格和精神品格便也因之而升华。正义是检视或评判法之良恶优劣的无以阙失的标准。正义之中包含大量具有普遍真理意义的规范。在法中摒弃或作贱正义 ,便会使法沦为恶法或劣法。正义观念是促进法的进步性的变革的经常性力量。正义也是法之阙失的一个重要弥补力量。法律正义注重以富有理性的方式实现其价值 ,注重建立富有理性的社会制度特别是社会资源配置制度 ,注重在权利义务分配机制、经济机会、社会生存和发展条件方面确立、维护并保障实行正义的制度。这是正义的主题 ,也是实现法律正义的主题。法治如若漠视以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为其精神中枢 ,就易于甚至必然会蜕变为精巧的、层次更高的专制暴政。实现法律正义价值 ,也需要注重形成和实施合乎理性的补偿制度和处罚制度。法律正义的实现 ,在中国与法治国家之建设有着无可阻碍的关联。这种关联首先渊源于法和正义的天然联系。现代法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正义之治 ,就是以充分体现正义的良法美制所实行的治理。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把法律与理性、斗争联系在一起,法律在人们眼中是冰冷的、残酷的,本文认为法律的本质是爱,温情的法律是社会和谐的根源,保障人权即是法律之爱的具体表现,它是控制犯罪、实现法律目的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改革我国现行法律服务体系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法律服务体系主要指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目标的推进,法律服务体系表现出许多不完善之处。相应改革之,使之适应依法治国之需要。其改革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改革我国现行律师制度,二是重置非律师行业的法律服务机构。以此净化法律服务市场,更好地发挥法律服务体系之作用  相似文献   

7.
章辉 《法制与社会》2010,(6):232-233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法学教育为法律职业培养和输送人才,而法律职业是法律人才就业之首选,此外,还可以为法学教育提供实习基地、反馈教学效果。大庆市法学教育起步较晚,更加需要法律职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文嫔 《河北法学》2007,25(12):121-126
第三人利益合同之效力根源为法律对第三人合同利益的正当化.这一命题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基础合同当事人对第三人利益的赋予为内在的根源,此为自律性的要素;其二,法律对第三人合同利益的正当化为外在根源,此为他律性要素.此二者不可截然分开,只有自律与他律的要素共同作用,才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之效力根源提供法哲学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法之法律目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目的是主体在特定的法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其对特定的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的功能需求,从可供选择的法律价值名目体系中,为特定的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所选择并设定的价值目标。部门法法律目的是其所属的法律规范的法律目的之抽象概括,它统率该部门全部法律规范之法律目的的内容、形式和结构。经济法部门之法律目的中的“正义、秩序、效益”的含义与传统民法部门、行政法部门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法应当属于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0.
闫晶 《法制与社会》2010,(23):293-293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息讼之术产生的根源,并总结其在立法方面的规定和在司法方面的实践。主张对这一传统法律艺术加以扬弃,以利现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经济法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性法律对策。本文从"三农"问题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出发,运用经济法的理念分析了"三农"问题存在的不合理性以及经济法与"三农"问题的消解存在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经济法应加强市场主体立法,加强宏观调控立法,逐步建构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私法的划分与法的内在结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公私法的划分是法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回顾了公私法划分的历史 ,评析了学者们关于公私法划分的根据 ,对公私法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 ,认为公私法的划分是法的内在结构问题 ,划分公私法的直接根据是法律调整的不同方法 ,而法律调整的方法 ,基本上或主要地决定于法律调整的对象。明确这一问题 ,有利于澄清长期困扰法理学界的一些重要问题 ,以便根据法律调整对象的不同和实际生活的需要 ,选择最佳的法律调整方法 ,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部门法哲学"研讨热潮需要回应,刑事诉讼法哲学研究中逐渐暴露的难题需要应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刑事诉讼法哲学是刑事诉讼法学与法哲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具有刑事诉讼法学与法哲学双重属性。针对刑事诉讼现代化,我国应自觉运用反思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狭义上的刑事诉讼法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依法治税"在我国税法学以及税收实务界获得了广泛认同。通过法律话语分析可知,"依法治税"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我国形成的独特话语现象,其理论言说的话语主体为政府官员,其言说的内容是使用法律(包括政策)"治"理税收。这样一种自上而下加以推行的"依法治税"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初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随着"税收法治"的发展,"依法治税"理论言说开始式微,并且成为阻碍进一步推动税收法治的话语障碍。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法律的空洞化现象严重。法律空洞化是指立法风格简略、粗犷,法律的完整性、周延性、精确性和普适性不足,没有实质内容,可操作性差,从而导致法律的控制力不足,法律仅剩一个空壳甚至连外壳都没有的现象。法律的空洞化问题,实质上是法律与政策的关系问题。法律工具主义是法律空洞化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但从时代背景看,法律与政策的关系则是一个纠结在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的一个复杂性问题。鉴于法律的空洞化和"政策之治"产生的诸多弊端,我国当前应加快向"法律主治"的转型。为此,要正确认识法律与政策的关系,坚守法律的目的价值观,树立法律精细化的理念,加强对行政机关的政策制定的法律控制,规范法律解释活动。  相似文献   

16.
试谈地方政府实现文明执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文明执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报端和网络上时常可见的政府执法人员不文明执法的案件却又提醒着我们:探索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文明执法道路刻不容缓。本文对如何推进政府文明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营造文明执法的良好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白乃予 《行政与法》2008,(6):127-128,F0003
全球法律一体化问题是法律全球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21世纪,全球法律正处于空前的融合发展阶段,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法律的互相影响甚至趋同化趋势勾勒出了前所未见的全球法律发展图景。但是,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我们既要看到一体化给世界法律发展提供的契机,也要看到一体化之下隐藏着对公平、正义、本土资源甚至和平与稳定的重大挑战。本文从“一体化”的危机意识入手探求和谐发展法律全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8.
法治在民间的困惑——对羌族习惯法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法治建设应是立足于本土化之上的国际化 ,既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 ,更要注重保留民族传统中的文化之根 ,吸收其中的合理成份 ,进行创造性转化。刻意于对别人的模仿而缺少对现实国情的反思 ,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电信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纠纷的司法管辖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耀雄 《法律科学》2005,23(4):117-121
国内电信运营商之间因互联互通纠纷引发的司法管辖权争议,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利用司法救济手段解决互联互通争议,最终有待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或未来电信法作出明确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政府采购法属于行政法,其法律责任以行政责任为主,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对我国政府采购法的法律责任进行必要的分析,就可以发现政府采购法的法律责任的主要缺陷。完善政府采购法的法律责任:建立法律责任基金制度,完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细化有关法律责任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