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近代化时期由于迅速地、全面地引进了欧洲的法律制度,因此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来看,明治以前的日本古代法和明治以后的近代法之间完全没有连续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形式上完全变成一个立足于欧洲近代市民法的法制国家。但是另一方面,接受近代欧洲法的同时,思想观念上又留下了一些日本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法律观念,而且这些传统观念扎根于人们心灵深处,往往和外来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产生矛盾,有时甚至发生激烈冲突,一直延续到现在。于是,我觉得要想了解有关现代日本法律的情况,就必须先要了解这些传统法律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
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医疗事业得到进一步拓宽。由于人民对改进自身健康水平和改善社会卫生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国政府从发展生产,保护劳动力的目的出发,也开始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卫生措施。从而使卫生工作逐步实行依法管理。许多国家还在近代宪法中明确规定了人民享有医疗保健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意大利1947年宪法第32条规定:"共和国把健康作为基本人权和社会主要利益予以保护"。日本1946年宪法第25条规定:"一切国民都享有维持最低限度的健康的和有文化的生活的权利"。前苏联1977年宪法第42条规定:"苏联公民有享受保健的权利"。1979年第32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3.
前近代的日本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众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近代化过程中,快速而全面地接受了欧洲的法律制度,所以同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法几乎完全断绝了关系.也就是说,日本由于明治维新以来对西洋法的接受,在形式上已完全成为一个立足于欧洲近代市民法原理之上的大陆法系的国家. 但是在接受欧洲近代法的同时,在法意识和法观念上并没有切断同日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法律的联系.可以说,在国民意识的领域直到今天传统的东西仍然广泛存在,并同外来的法制度和法思想有着激烈的冲  相似文献   

4.
论日本行政法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个历史性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继受了德国等大陆法系的行政法理论,在明治宪法下制定了诉愿法、行政裁判法、行政执行法等一系列有关行政的法律,由此创建了日本的行政法律制度。通过对明治宪法及这些行政法的解释,在日本逐渐形成了作为法律解释学的行政法学。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宪法的人权序言中包含了所有现代人权宣言所应具有的要素,并将自由权、社会权均一同视为基于"人之尊严"的、具有自然权性质的权利而加以保障.其宪法第13条后半段所规定的"国民对于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之权利"即为"幸福追求权".它是日本宪法"概括性人权"的总称,是推导宪法未列举权利的根据.在宪法学理上,它可容纳所有对人格的生存不可欠缺的概括的权利;而在宪法实践中,法院则借助个案通过宪法解释从而实现对于"幸福追求权"所包含的具体新权利的确认与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学说:行政法即国内公法论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极力推崇西欧文化,大量摄取先进诸国的先进文化,借鉴法、英、德等国的法律制度,创立了近代日本法制。近代日本行政法就是在借鉴德国行政法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明治宪法时代最标准的行政法教科书是美浓部达吉...  相似文献   

7.
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国民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壁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继受了德国等大陆法系的行政法理论,在制度上,在明治宪法下制定的行政裁判法,并创设了大陆法系式的行政裁判所及行政裁判制度。二战后,日本颁布了新的日本国宪法,废除了明治时期设立的行政裁判所与行政裁判制度,将行政案件的管辖权收归普通法院所有,为此在1947年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民事诉讼法应急措施法,此后在1948年又制定了行政事件诉讼特例法,并在1962年制定了现行的行政事件诉讼法。  相似文献   

9.
于敏  丁相顺 《法学家》2003,(5):51-59
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自由民权运动、法制现代化的需求是日本私立法律学校产生、壮大的历史背景,法律学校创始人的努力和明治政府政策的转变是法律学校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法律学校的发展促进了日本法制近代化进程,对继受法学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当代私立高等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0.
童之伟  姜光文 《法律科学》2005,23(6):103-109
日本违宪审查制是从美国移植过来的,属于美国式普通法院审查制类型。日本宪法界真正开始研究宪法诉讼是从1960年代开始的。日本违宪审查理论包括违宪审查的性质、对象等学说,法院不轻易宣布代表国民意志的国会的立法无效。日本宪法引进的违宪审查制度在日本社会中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使议会和政府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更为谨慎,不得不考虑宪法规范的存在;二是提高了公民的宪法意识和人权意识。  相似文献   

11.
论权利意识     
本文作者认为:权利意识表现为崇尚权利,主张民主,推行法制。对权利的重视始于资产资级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理应将其推向新阶段。权利是民主的精髓,国家保障人民的权利,权利是法制的核心,权利是道德的准尺。权利与义务不可分割,但从源泉、时序、目的看,权利是主要方面。立法的宗旨是确认权利,执法的目的是保护权利,守法的实质是尊重权利,违法的危害性是侵犯权利。法制教育要从权利教育入手,启发民众的权利意识。立法要有正确目的,注意法律的系统调整;执法要有权利标准,把握法律的序列适用;守法既要敢于行使权利,又要善于履行义务。增强权利意识和树立宪法观念,将使宪法获得永恒力量。  相似文献   

12.
柴艳茹 《法学杂志》2013,34(8):115-120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侦查程序的运作密切相关,侦查作为常态社会下最深刻影响公民权利的国家权力运作方式,极易侵犯到公民的宪法权利,导致影响宪法人权保障功能的实现、阻碍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妨碍刑事诉讼任务的完成、降低刑事侦查的效益、妨碍相对人其他权利的行使等不利后果。完善相关法律,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提高侦查人员宪法意识,加强侦查管理、切实贯彻实施法律,严格违法官员惩戒制度、强化律师辩护职能等是保障公民宪法权利不受侵犯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并无宪法诉讼制度,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平等权和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自由等公民基本权利仍没有具体法律予以落实,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还存在诸多障碍。在我国法制环境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公民宪法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可通过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救济途径保障公民宪法权利。但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宪法诉讼救济保障将是最后的一道救济防线,这也是我国实现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张哲 《法制与经济》2008,(6):24-25,28
我国目前并无宪法诉讼制度,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平等权和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自由等公民基本权利仍没有具体法律予以落实,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还存在诸多障碍。在我国法制环境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公民宪法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可通过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救济途径保障公民宪法权利。但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宪法诉讼救济保障将是最后的一道救济防线.这也是我国实现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权利宪法保护始于近代国家,并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考察美国"权利法案"等宪法性文件确立的人权保护理念和宪法性权利可诉制度,所展现的是程序正义的价值取向.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设置有诉讼权利特殊保护条款,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需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在审慎借鉴中逐步调整刑事诉讼权利宪法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的司法改革和行政争讼(一)司法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1945年),以美军为中心进行了推动民主化的诸多改革,裁判制度与明治宪法时代(1889~1947)相比也较民主化。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虽然法官的统治逐渐加强,但与国民救济有关的判决却没有出现。结果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在日本,司法  相似文献   

17.
论文题目专业学生姓名导师权利救济的基本结构及其转型法学理论贺海仁夏勇公开审判权的法理研究法学理论刘宇鹏夏勇作为法律权利的学术自由权法学理论谢海定夏勇政治与法律之间:寻求违宪审查的正当性法学理论邹利琴夏勇中国传统法的现代转型法学理论沈国琴信春鹰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研究法学理论黄金荣信春鹰宪法与人民主权:人民主权宪政原则的理论、制度分析及其在宪法制度上的构造宪法与行政法学肖君拥李林论警察权及其法律控制宪法与行政法学李英才白钢中国地方基层政府基本单元研究宪法与行政法学王修达白钢改革政府:中、韩、日…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宪法的高度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宪法原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认的结果。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成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是一百多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必然产物,没有中国…  相似文献   

19.
刘为勇 《法治研究》2013,(6):116-125
"营业自由"是一个近代中国宪法文本中流行的关键语词。该语词由日本传入中国后,对近代中国的宪法文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中国宪法文本中"营业自由"的基本含义有多重表达。"营业自由"在近代中国宪法文本中频繁出现,表明该语词具有独特的法律功能。从历史演变来看,随着国家本位主义营业观占据统治地位后,"营业自由"在当代宪法文本中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0.
从"资本主义精神"透视近代民法中的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喆 《法律科学》2007,25(2):78-85
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与近代民法的同构性,资本主义精神必然在近代民法上有所反映.近代民法的权利本位制度设计,其心理根源在于民法人的"权利意识".近代民法中人的原型是商人/资产者,商人/资产者的"赢利欲"是普遍的资本主义精神,它说明了民法人时刻保持"权利意识"的正当性与合理性,鼓励每个民法人尽最大努力,为权利而战.不宁如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形式的民事利益都可以换算成法律上的权利单元,并以货币单位计量.因而,一个合格的近代民法人,不仅要蓄养"权利感",而且还需要学会以一种冷静的计算精神对各项民事权利的经济价值进行估价和运算.由此,随着计算精神对近代民法人心理上的渗透和扩张,近代民法必然呈现(形式)理性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