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战国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之所以成就巨大、地位崇高,乃至受到后世学者的不断关注,与其文化机制关系密切。稷下学宫的文化机制可以用"不治而议论"进行概括。所谓"不治",是指其实行"学者核心制",学宫由若干个以著名学者为核心的学术教育集体组成,每一个这样的集体都是独立的管理单位;所谓"议论",是指其始终以学术著述和论辩为主,同时不忽视议政。这样,稷下学宫既推动了齐国社会的发展,也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孟子民本思想的形成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德贵 《学习论坛》2007,23(10):59-62
孟子是提倡与时并进的思想家,他赞扬孔子为"圣之时者",他自己则提出"权"的思想,并且及时地把孔子的君权至上调整为民本主义。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他长期在稷下学宫有关。他在稷下学宫与各大思想家切磋学术,不断吸收当时各家的先进思想,从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民本思想。他的民本思想虽然不能和现代民主思想相提并论,但是对当代的意义则是肯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3.
吴良镛 《新湘评论》2014,(22):40-41
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科学美德。战国时齐于临淄设“稷下学宫”,洽官礼、议政事,著书立说,可以说是当时的高等学府与文化中心。其中已经蕴含了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风尚。事实上,科学作风一直是在提倡的,例如各个学校制定的校训很多都是这方面的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4.
创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的稷下学宫,在办学过程中实行尊师重教、政校分离、学术自由、灵活开放、教研结合、流动自由等办学政策。稷下学宫的办学经验对当代高校的办学有以下一些启示: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政校分离,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术自由,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灵活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教研结合,形成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局面;流动自由,制定开放流动的人事政策;规范管理,构建科学务实的人才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稷下名辩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稷下是我国战国时期名辩思潮的发源地.首先,稷下学宫曾展开四次名实之辩,高潮迭起,精采纷呈,影响巨大.其次,稷下学者撰有关于名实问题的<管子>的<心术>等篇、<尹文子>一书、<荀子>的<正名>篇等学术专著,思想精湛.稷下学者在这些论辩和著作中提出许多思想学说为我国古代认识论和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稷下名辩思潮在我国先秦逻辑思想发展史上处于同墨辩、惠施、公孙龙名家鼎足而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论思想政治工作学概念的"起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学概念的"起点",包括历史起点、思想起点和逻辑起点;提出并论证了其历史起点是原始人类群体思想工作,思想起点是原始群体思想工作的思想,逻辑起点是思想联结;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学概念的历史起点、思想起点、逻辑起点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学概念的起点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管子”中的经济哲学丁原明管子思想在齐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管子》书中闪烁着许多卓越的思想,其中的经济思想充分显示了当时齐文化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理论成就。为了发掘齐文化中的经济智慧,本文拟对《管子》中的经济哲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一、以人为本的经...  相似文献   

8.
作为源自上古祭祀文化传统特殊概念的衍变,“真”在《庄子》书中的讨论,起于《齐物论》当叙事的思维框架从“人-天”模式向“物-天”模式转变之际所产生的困惑,进趋为“物化”过程中的“觉”--是为“物-天”世界的自我超越精神。《庄子》追问于“真”的思想讨论,展现了彼时学界对“天人”关系的一种新认识,同时也是催生其“道”思想发展的重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宫泉久 《理论学刊》2006,(6):116-118
蒲松龄始终处于社会底层,他的思想受齐文化的影响至深,其女性观具有齐文化的进步因素,蒲松龄笔下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优秀女性就是齐文化的形象再现。  相似文献   

10.
王学伟 《世纪桥》2010,(13):108-109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动态过程,即学生在学什么,怎么样学的,在怎样的情况下学的,学生是否在继续努力学习,目前的学习怎样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即要重视自身的主导作用,并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动态过程,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向颖羿 《当代贵州》2024,(12):16-17
<正>阳明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不仅是国内,在海外也影响较大。那么,作为阳明思想和文化发源地的贵州,我们应该如何加大其在海外的传播力度?对此,本刊特别采访了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教授任健,与他一起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阳明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珏  胡新生 《理论学刊》2006,(12):97-99
战国时代阴阳五行学派的创立主要得力于齐国的邹衍。邹衍的主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在战国后期各派学说高度发展和燕齐滨海地区“奇谈怪论”较为活跃的时代条件与地理背景下形成的,是对相关的传统思想资料加以继承、改造和发展的结果。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渊源大致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思想,即“五德转移”、“治各有宜”和“符应”的思想。这三个思想分别来自流传已久的阴阳变化与五行生克的观念,古老的天文历法学、物候学、时禁惯例及相应的顺时布政观念,以及自然灾异与政治举措互通互渗的天人感应观念。一阴阳五行观念起源很早。现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态问题;论证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原始形态、前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态、系统化形态、一般化形态、学科群体化形态等五种形态;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诸种形态相应表现为思想工作原始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论、思想政治工作原理、思想政治工作学科群;剖析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各种形态的特点,为人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古语有云“知行合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干好群众工作,离不开“学、思、行”三个字。善学。学习给人启迪,给人智慧,不仅能够使人辨别是非,而且能够定航导向。向上学,学精神,把握方向,掌握主流,思想才不会偏离主线,脱离中心,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向下学,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求教,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才能获取推进工作的动力、破解遇到的难题;向身边,学先进、学典型,见贤思齐,才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态问题;论证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原始形态、前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态、系统化形态、一般化形态、学科群体化形态等五种形态;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诸种形态相应表现为思想工作原始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论、思想政治工作原理、思想政治工作学科群;剖析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各种形态的特点,为人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珍珍 《湘潮》2013,(5):6-8
2004年以来,国内对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是从整体角度推进了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基本特色以及历史地位的研究;二是从理论体系构成要素角度深化了邓小平行政体制改革思想、行政决策思想、行政文化思想、行政发展思想及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思想的研究。今后加强和深化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研究,应该重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行政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宏观把握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同时加强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文本研究,实现党史学与行政学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德既是对居庙堂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任官、考课的重要标准。从周公旦的"以德配天"到孔子的"为政以德",从《尚书》的"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到《大学》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政德思想作为一种政治文明境界,在中华人文史上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这一思想历经千年,至今仍熠熠生辉。在齐文化关于治国理政的煌  相似文献   

18.
孙卓彩 《理论学刊》2006,(6):104-107
诸子文化中墨学之为“显学”,必有过于和异于诸学之处。文章从文化视角探讨了墨学的主要特色,即“爱无差等的平民性质”、“独树一帜的科学精神”和“非攻备御的军事思想”、“折服古今的人格魅力”;并阐述了墨学“追求平等”、“主张互利”、“重视自然”、“崇尚创新”、“向往和平”等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广泛吸收总结全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思想理论。恩格斯在全面继承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并发展了文化思想的内涵。首先,恩格斯区分了“文化”与“文明”概念;其次,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在重视经济基础“归根结底”作用的同时强调所有因素的辩证作用,并突出人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最后,恩格斯具体讨论了自由与文化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论述文化的阶级属性。恩格斯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齐文化中的开放精神郭墨兰在山东地面上,先秦有两大诸侯国──齐和鲁。齐、鲁皆周初封国,战国末年先后灭亡,历经800余年,各自创立了自己的文化。后来两个文化融合为一个地域文化体系,称齐鲁文化。齐鲁文化又融合其他文化,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齐文化虽然已融合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