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川渝两地科技协同创新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加速推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川渝协同创新既有必要,也有条件;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如何在建好“一号工程”的过程中答好科技协同创新这道必答题,需要两地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作答。  相似文献   

2.
陈贤凤 《当代党员》2022,(17):49-5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启动建设两年多来,川渝税务部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税务合作持续加深。“资质互认”“川渝通办”“跨省缴库”“跨区迁移”等一系列办税功能上线,川渝税收征管服务一体化发展逐渐成势见效。“一盘棋”运行,政策执行“一把尺”5月10日,川渝地区税收协定待遇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启动,标志着境外企业在川渝地区可以享受资料一地报送、两地协同管理的便捷化税收服务。  相似文献   

3.
全威帆  江铖 《先锋》2023,(11):55-57
<正>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推进3年多来,川渝两地不断健全产业协同机制、完善产业协同生态、丰富产业协同载体,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等领域多维发力,聚力打造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先进制造业版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两省市联合打造的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等4个万亿级产业去年累计实现产值5.5万亿元。近日,本刊记者来到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成都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探访他们如何拓展供应链、开拓新业务,在“双城记”里找到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省委书记刘奇葆形象地把加强川渝交流合作比喻为“谈恋爱”、“结婚”,就是希望川渝两地要打破行政区划,充分利用两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加强双方基础设施对接、要素互动共享和产业分工合作,形成“1+1〉2”的聚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思考与运用》2007,(8):F0003-F0003
2007年8月30日,备受关注的首届“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高层论坛”在我市隆重开幕,中央国家机关、川渝两地有关专家学者,有关方面负责人聚集一堂,研讨统筹城乡发展大业、共商川渝合作发展大计。探索统筹城乡之路,共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共同打造国家重要增长极……历史赋予了重庆和四川诸多共同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正>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圈建设中同样适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进程中,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市两大“极核”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两省市毗邻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一些远离川渝两地交界地带的县市,同样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是兵团十二师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平台。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园区在产业选择和布局上应同质错位、协同推进,同时,还要采取解放思想,创新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构建积极有效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构建多元的投资融资促进体系;保护生态环境,把引进高科技、低污染、低能耗的大企业大项目作为重点;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同步协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加培训投资、引进科技人才为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共同主办的川渝蓉党校系统"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对接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理论研讨会于2016年12月14日在重庆市委党校召开。重庆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谢金峰、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裴泽庆、成都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郭建平、中新(重庆)项目管理局副局长彭志明、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潘勇等出席开幕式。川渝两地党校系统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9.
经济日趋全球化的环境,对我国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但也是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的机遇。我国经济法律体系建设仍然欠完备,必须加快构建一个包含逻辑维、空间维、时间维在内的“三维交融”的完备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雾霾问题备受社会公众关注,汽车产业亟待转型升级,集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功能于一身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家与社会期盼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供给侧改革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2010—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的多方位动态跟踪,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策驱动效应大于技术进步效应;二是政策强度不均引致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是地方保护扼杀市场互通;四是产业链断层削弱产品认可。与此相对应,给出"技术迈向高端"、"以联合推进机制为纽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全面市场推广"、"产业链协同升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潼南位于重庆西北部,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东,是川渝两地的经济结合部,是重庆对外开放的渝西北窗口。进入新世纪以来,渝遂快速铁路和渝遂高速公路的建设给潼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潼南经济和社会发展驶入了新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2.
楚永生 《求实》2005,(6):51-54
“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立体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范畴。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理顺和协调各种错综复杂社会关系的过程,需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来构建其框架体系,其具体建设方略有:一是从组织框架上构建党领导下的政府负责、社会组织协同和公众参与的社会组织体系;二是从制度框架上构建公平正义指导下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制度体系;三是从发展战略框架上构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人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抢抓世界汽车产业向中国集聚、国家汽车产能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持续发挥湖北汽车产业优势,建设全国汽车产能基地,打造制造强国高地。做优做强湖北汽车产业,要更好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攥紧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的拳头,强化汽车产业规划引导,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汽车产业链条,大力抓好配套和服务,促进湖北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强劲发展。一、做优做强湖北汽车产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赵继敏 《前线》2023,(6):71-74
新时代以来,北京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高水平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在承接疏解、改革创新、经济动能培育和产业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副中心着力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区”建设和数字经济转型三大战略机遇,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尖产业向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以及张家湾、台湖、宋庄等特色小镇集聚,引领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板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周来  张宏 《江淮》2012,(5):45-46
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与日俱增的汽车尾气排放,构建和谐有序的绿色交通体系,满足百姓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安徽近年来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没想到异地拆迁的问题,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现在项目全线施工都很通畅。”去年年底,资阳市纪委监委协同重庆市大足区纪委监委组建的联合监督检查组再次来到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现场,中铁十九局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八标项目经理部副经理、安全总监任懿激动地说道。这是资阳市纪委监委立足“川渝一盘棋”,深耕实抓川渝毗邻地区协同监督,深度践行成渝“一体化”理念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为研讨加强川渝合作,共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共同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探索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之路,2007年8月30日,由重庆市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政府承办的首届“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高层论坛”在重庆市举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川渝两地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两地省(市)级机关和部分区县负责人、部分大型企业负责人以及特邀代表120余人出席了论坛,中央财经办副主任唐仁建等12位嘉宾作了主题演讲。现将本次论坛有关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梦”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高校可通过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大学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三种实施路径,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9.
川渝分治后,成都市的经济发展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四川省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既面临挑战,又有机遇。成都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选准自己的突破口,依靠高素质人才和高科学技术,处理好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在结构调整方面大做文章,培育起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前线》2020,(5):58-61
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组织架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产业转移、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有效推动了协同发展进程,丰富了中国特色“协同发展论”的内涵。面对国家战略机遇窗口期、动能创新升级培育期、资源要素配置精修期等诸多挑战,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既需要在规划同编、制度同建、治理同商、交通同网、产业同链、市场同体、生活同享、创新同思、信息同联和生态同守等方面有所加强,也需要在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全优势、厚植区域创新动力内在性、链接集聚消化全球新资源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不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果,向构建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