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质上是各行为主体在"共同体"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跨域治理与区域协同治理。它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基于客观实际而产生的创新性诉求和应然性选择。政府在跨域协同治理方面应采取理论创新、人文主义交流、主体资源整合、网络化治理及绩效评估反馈等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厦漳泉同城化规划的不断推进,规划理念已经步入实际项目的运作当中,而这必然涉及到跨域公共治理问题。由于在现有的区域治理格局中,地方政府之间依旧存在着"碎片化"的治理状况,影响着区域地方政府跨域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因此,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将借助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推进厦漳泉同城化进程中,涵摄了行政、服务和监督等方方面面的整合,从组织、制度和法规等多维路径来不断完善都市圈公共事务的治理框架,也希望对其他区域政府的跨域公共事务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流域治理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跨域问题的典型表现,具有跨越边界的外部性、不可分割的公共性、政治性、层次性等特点.我国流域治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层级差异,在跨省域治理层面是中央调控下的派出机构层级管控模式,在省域治理层面则主要表现为省政府调控下的地方政府协调模式,在城市内的流域治理主要为城市政府主导下的层级考核模式.总体而言,中国式流域治理在当前针对跨域问题时,仍然呈现出对层级组织的高度依赖、公众参与不足等特点,这也体现了跨域治理理论在当下应用中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显著成效印证了纵向“权威型”跨区域协同治理方式的有效性。基于“激励—结构—行动—反馈”框架的分析表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存在政治激励、中央统筹、运动治理和中央督查反馈等特征,并相应地存在动力差异、结构不合理、缺乏合作以及逃避监督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治理机制,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应建立包容性的激励机制、多主体参与的跨域环境治理机构、可持续法治化的治理过程和多元化监督途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立高效可持续的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北京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及跨域治理的必要性已为人们所共知。但这一思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对大气污染治理理念和实践的长期探索。跨域治理的理论突破。20世纪80年代初,为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北京、天津有关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就对京津渤区域环境质量展开综合研究。这属于国内大区域环境综合研究的首次尝试。研究报告认为,这个区域内两个特大城市紧邻,城市化程度高,容易形成向心型  相似文献   

6.
镇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镇域经济的定义、内涵、区域性特点、意义等作了一些分析,在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镇域经济统筹发展要走共享式道路的观点,并且分析了镇域经济统筹发展走共享式道路的可行性,最后从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和政策共享四个方面阐述了实现镇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共享式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是我国在日益跨域化、复合化的现代公共危机治理上的模式选择,旨在通过多元主体的协作共治来化解、消弭公共危机.实践中,我国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可以尝试从提升社会信任、加强规范体系建设、发展公民社会三方面着手培育我国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中的社会资本,提升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如何突破“组织边界”带来的治理壁垒,走出一条跨域治理的新路径,是有效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跨域治理现状、面临困境的深入分析,可以明确价值共识整合度低、组织运行效率不高以及合法性、保障性支持不足的困境挑战,进而提出运用跨界治理思维,强化党的领导和“元治理”要素,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统筹安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安徽省境内一个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主轴,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支撑,以合肥经济圈为核心层,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和加快皖北及沿淮地区发展为两翼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它实际上是一种由多层次政策交叉覆盖而形成的开放式综合性立体化统筹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具有着鲜明的安徽特色与时代特征,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目前安徽区域发展还很不协调,主要表现为这些规划的示范区和实验区及其内部各行政区之间,往往都是自成体系,彼此之间由于缺少统筹与协调,还没有形成各区域之间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安徽区域的发展,总体上看是南强北弱,特别是皖北及沿淮地区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面对新形势下"三区一圈"跨行政边界功能区的整合与治理等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统筹安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发展差异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也是经典作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经典作家统筹区域发展思想的合理内核 ,积极借鉴西方最新区域发展研究成果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统筹区域发展思想。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对于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一 )第一代领导集体统筹区域发展的初步探索建国后我们的生产力布局思想主要来自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是我国在日益跨域化、复合化的现代公共危机治理上的模式选择,旨在通过多元主体的协作共治来化解、消弭公共危机。实践中,我国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可以尝试从提升社会信任、加强规范体系建设、发展公民社会三方面着手培育我国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中的社会资本,提升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21,(5)
大数据已成为新时代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助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合作互通有障碍、跨域联动成本高和资源统筹有困难等困境。研究发现,应用大数据特征优势解决跨城际困境,在学理解释上存在高度耦合性。在实践层面,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影响区域广、程度深的特点,疫情的联防联控是跨城际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的体现。大数据助力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为大数据驱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典型案例。运用大数据的收集、储存与共享、分析与挖掘、监控与预测等处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驱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黄河金岸”建设:宁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城市群的世纪,建设跨区域的城市群是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打造"黄河金岸,塞上明珠",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求,统筹区域与城乡发展,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中共南京党校教育长王玉珍教授,依据丰富翔实的资料,在长期钻研的基础上,撰写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书,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新颖的看法,对于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  相似文献   

15.
区域生态协同治理具有环境治理整体性和行政区划分割性的特点,在合作过程中政府的行为和利益结构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是否具备合作意愿。治理成本、政府政绩理念、利益分配机制对政府合作意愿、合作行为会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要不断提高政府在跨域生态治理中的合作意愿,需降低合作交易成本、规范利益分配、完善补偿机制、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城市圈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城市圈域经济作为经济区域化的空间实现形式,在国家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发展不是服务于区域中的某一城市,也不仅仅服务于区域经济,而是服务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战略。当前,我国城市圈域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基础,其发展主要以政府合作的形式展开,而这种合作并非无所不包,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着力于三大职能:一体化的制度供给和监管职能、城市规划的统筹引导职能及政府机构间沟通协商职能。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行政区治理模式面临着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已经不适应园区快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园区多种风险叠合,多种公共问题杂合、难以提供即时持续的管理服务等,因此,必须加以调整.从所面临公共问题的跨区域性、治理理念的适应性、政府组织架构的对应性等方面考虑,奥林匹克公园由“行政区治理”模式调整为“区域治理”模式具有可行性.根据区域治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奥林匹克公园应当从公共组织结构再造、公共组织职能重塑、搭建合作治理平台等方面调整和完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跨区域环境治理需要地方政府间的密切协作,同时也离不开具有更高权威的主体的介入。作为我国的跨区域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保督察局应当在跨区域环境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功能缺位,长期以来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在跨区域环境治理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我国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在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功能定位。基于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实践,通过对“污染影响跨区域”和“污染源跨区域”两大类我国目前主要的跨区域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应当担任“监督者”而非“管理者”的角色。充分借鉴中央环保督察的制度框架,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应当通过构建跨区域环境问题的信息和线索收集机制、督促整改机制和问责启动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涉跨区域环境问题执法的有效监督,从而发挥区域环保督察机构的跨区域环境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29个长江沿岸中心城市联结而形成的经济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实力、活力和潜力的发展轴.重庆市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协调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依靠政府间的协调合作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互动多赢,在现行体制下既是使重庆从一个西部中心城市跨越成为全国性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引擎"的重要安排,也是沿江各中心城市叉好又快发展的理性选择.重庆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协调合作能否获得新的进展,关键在于各方能否克服合作发展面临的体制约束及进行制度创新,取决于重庆及各方能否采取正确的可持续共谋发展战略的政策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20.
跨区域治理公共责任的履行依靠意愿、合作、信任、监督等内外动力共同发挥作用。跨区域治理的监督是公共责任得到实现、跨区域整体得到发展的最后保障。跨区域治理公共责任履行的监督主体主要依靠中央的监督、共同的上级组织的监督、相互监督和社会团体及公民的监督等;监督内容主要有诚信监督、契约监督、过程监督和效率效能监督;监督方式主要有信息互通、交流对话、召开会议、绩效考核、政治监督、法律监督、问责监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