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成果丰硕,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与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相比,广大的农村地区仍较为薄弱,两者差距明显。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应积极探求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形成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寻求解决对策,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3.
对于我区一些基层政府来说,“吃饭”和“建设”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个别地方的财力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财政困难是制约我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主要因素。提高我区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必须加大中央对我区基层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必须加强我区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必须完善我区基层政府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处于比较匮乏状态,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本文从城市反哺农村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提出了三大工程和四项保障措施对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已逐渐凸显出来,而造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为满足公共需求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路径。政府作为公共权威的代表,需要通过相关路径选择发挥公民参与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6.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公民需求,是现代政府的核心职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宁波81890服务模式具有非常强的公共性和融合性,创新了一般公共服务“规划者一生产者一需求者”的三角结构模型,为实现公共服务生产者及其提供方式多元化、解决公共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以及三者恰当匹配等问题提供了奈件和可能。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无边界、无限选择的81890公共服务模式和小规模公共服务生产的内在机理,解释了社会生活中分散的、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与不规则的公共服务供给如何实现高度对称、对接的现实运作。  相似文献   

7.
贺雪峰在8月2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取消农业税后,乡村组织因为不再向农民收取税费,不再有介入农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农村公共品供给成了个体农户的私事。一些地方甚至将大中型水利设施都拍卖、承包给了农户经营。地方政府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农户经营层面的事情,包括基本的公共品供给,是与地方政府无关的事情。2003年提出“以钱养事”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后。地方政府变成了“我不再向农民收税,农民也别再找地方政府的麻烦”。而一旦离开地方政府的强制力。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为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公共需求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提供了路径。政府作为公共权威的代表,需要通过相关路径选择发挥公民参与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城镇化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一些新态势。这主要体现在: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建设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发展格局从板块化转为网络化,发展理念从速度化发展转向深度化发展。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钱"有效供给问题,最重要的是深化户籍、土地和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着力点,是提升文化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路径。本文从产业规模、产业要素、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需求潜力、产业创新支撑等方面构建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兵团2010—2019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分析了兵团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不断提升文化产业要素供给水平,为产业发展奠定支撑条件;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塑造强势军垦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消费潜力的释放;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康珂  周幼曼 《理论研究》2013,(6):18-21,41
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背景下,大规模经济刺激虽然在短期内把经济增速推高,但带来了更多深层次的问题。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刺激虚假需求导致产能过剩,过量货币投放引起通货膨胀,调整结构困难重重。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只有转型升级才能促进持续发展。面对“滞胀”风险,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对我国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供给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质量下降、地区分布不均和总量不足是其中最突出的三大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有关,也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和民间对高等教育投资不足等因素有关.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供给三大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供给质量;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和教育支持力度,改善高等教育地区分布结构;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增加高等教育总量供给.  相似文献   

13.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挥别非凡和难忘的2016年,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跨入了2017年、新的一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坐标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九大将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将在京举办、这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近期目标的关键之年...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行政组织法制建设和学术研究也得到长足发展,这一切都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不过,仍有一些极为重要的问题被长期忽视,行政组织法制度供给的贫乏和学术研究的不足就属于这种情况。“精简-膨胀”的恶性循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缓慢以及学术研究的滞后是其主要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行政法的制度供给上,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已经成为限制农村生产发展、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政府财政收入不足是造成农村公共物品资源匮乏的根本原因,而城乡分割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是造成农村公共物品资源匮乏的直接原因。因此,要突破农村公共物品资源瓶颈就必须改革财政税收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农村公共物品资源的投入力度;创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让农民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6.
土地经营权流转涉及诸多社会行为主体的利益.因而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供给过程,必然是一个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本文基于对义乌土地流转现状的考察,比较了义乌市2007年和2008年的土地流转状况,分析了义乌市政府、各镇街、村级政权等基层组织为推进土地流转所进行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在变迁过程中,各流转主体在利益极大化原则下,采取的多元博弈策略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作者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品严重短缺、供给不足,是制约云南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瓶颈。突破这一瓶颈,既是云南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又是保证新农村建设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创新思路举措,构建长效机制,加大公共投资,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社会的保障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才能促进云南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守军  王运红 《世纪桥》2009,(19):105-106
我国一些学者根据产品的供给方式和产品的消费特点对教育的产品属性作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必须注意到教育的产品属性的制度安排特点、随着社会历史变迁而变迁的特点和教育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9.
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原则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不同的运作机制,但主体形式应当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形式。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处理上,矛盾的主要方面显然是供给的资源分配优化,组织效率提高与运作机制完善。本文针对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弊端,结合发展市场经济及社会转型的背景,对公共财政为主体的供给体制及机制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13):4-4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尽管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挑战。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