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这在我国当代哲学界似已成定论。但事实上陆学中的“本心”和朱熹的“天理”一样,对于认识主体来说也是一种客观的绝对精神,他说“吾心即是宇宙”也并非认为作为认识主体的主观精神(即“吾心”)派生世界万物,正是在这点上,王阳明说陆学有沿袭朱学之累。至于王阳明,当代国学大家钱穆先生认为“并不和象山走着同一的路子”,钱先生强调指出:“在心、物之间特别指点出一个‘感应’来,这是王学的超过朱、陆处。”王阳明虽讲“心外无物”、“知是心之本”,但他更强调“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由此看来,将王学归结为主观唯心主义也说不通。钱先生还认为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之说,为的是强调“良知亦在实践中”,这实开中国哲学史上实践学说之先河。  相似文献   

2.
首先,费尔巴哈依循哲学史和神学史的演进逻辑,梳理了有神论——理神论——泛神论,以及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绝对唯心主义的嬗变过程;然后,费尔巴哈论证了黑格尔绝对哲学仍落在笛卡尔所开创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谱系之内;最后,费尔巴哈从黑格尔对语言的误解切入,剖析了黑格尔"绝对哲学"包藏着的虚无主义。正是在此基础上,费尔巴哈才可能清理出未来哲学的新领地。  相似文献   

3.
正一、为什么说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一)共产党人的"心学"与我国宋朝哲学家陆九渊和陆象山提倡的"心学"是两码事。按宇宙观的不同,哲学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分,唯心主义又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宋朝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非常丰富的一个朝代,涌现出了不少著名的哲学家。朱熹是集中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之大成的哲  相似文献   

4.
庄子哲学与存在主义哲学从主观唯心主义的"道"与"存在"出发,演示了客观世界是"道"与"存在"的外化,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他们的宇宙模式,主观的时间性,以及"道"与"存在"的独立根源性的论述,清楚地表明了其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实质.  相似文献   

5.
王伦光 《探索》2007,19(5):142-14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绝大多数以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来界定价值.需要并非天然合理,需要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以满足需要来界定价值,实质上是把哲学上的"价值"等同于经济学上的"使用价值",这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哲学价值应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效应,从根本上说在于能促进主体特别是社会主体发展完善,使人类社会更美好.  相似文献   

6.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之辩"亦是哲学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认识论领域长期论争的一个焦点.毛泽东在批判总结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知行问题的各种观点及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引入其认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知行关系这一传统哲学认识论的重大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考量有限政府,可以将其展开为质、量、度三个层面.有限政府之"质"是指对政府权力控制必要性之理的探索,有限政府之"量"是指对政府权力与社会权利之边界的划分,而有限政府之"度'的思考,是在质与量的对立与统一中来辨析:有限政府既不是"小政府"也不是"弱政府",更不是"无政府".  相似文献   

8.
朱熹(晦庵)、陆九渊(象山)、吕祖谦(东莱)为南宋理学、心学、吕学三大学派巨子.朱、陆之间思想异同之辩曾为历史的一大公案.吕氏折衷朱、陆的"理"本、"心"本之论,又兼采永嘉事功之学.东莱与象山个人交往上有"道合志同"之情谊,学术思想上则共商讨、相融合、互补充,然而他们的思想亦同中有异,在为人治学的风格和探讨社会政治、哲学等问题的见解上亦各具特色.他们打破传统的经学独断论,开一代之风气,在学术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陆九渊立本心之体,倡"心即理"之论,主张以除物欲而保养本心为工夫,系渐悟;禅宗亦立本心为体,认为本心即自性,主张万法缘起性空,本无物欲可除,故应致力于不执着来明心见性,系顿悟。陆学中诸多名相虽类于禅宗,但实际旨归不同:本心论上,二者以本心为万物之本源同也,而其本心之内涵异也;工夫论上,以明本心同也,而其顿悟和渐悟之过程异也;理体论上,事理均以自然万物之本源同也,而人类社会之德理诠释异也。总之,从本心、工夫和理体三方面考辩二者之关系,可知彼此虽遣词相类,然旨归远矣。  相似文献   

10.
从坚持实践标准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再到科学发展观标准系统,贯穿着一条从思想路线的根本转变到价值标准的根本转变.再到最高价值标准和科学发展标准统一的标准系统之根本转变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之链,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科学发展观和非科学发展观的界限.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和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的威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1.
政治哲学是探讨人类社会政治现象起源,反思既存政治关系和为政治发展提供价值指向的理论体系.黄宗羲从寻找宇宙万物的本体转向寻找现实生活世界中的政治现象的本体,这一政治本体的寻找就为黄氏建构政治哲学提供了哲学基础.人性论是黄宗羲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可以概括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与"一家之法"、"公其非是于学校".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我国现实社会的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历程悉心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可以弄清我国现实社会的属性.在社会发展客观进程中,"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近期目标,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现实表现.但"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等都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范畴,都不是指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总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至于"法治社会"、"学习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提法,都体现了一定的价值取向,它们都不是独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之外的.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考证,从时间和逻辑上考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意义几个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的思想都不是从当时的自然科学出发.相反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启发了自然科学.以科学作为哲学前提和基础的做法,不是马克思的方法,而是近现代哲学"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叶子犀 《世纪桥》2010,(11):54-5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其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透露出马克思哲学中的自由精神。马克思哲学中的辩证法可上溯到黑格尔,但同时我们将黑格尔哲学定性为唯心主义,因而忽略了其哲学理论中的自由之维。实际上,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意识或绝对精神,并不是一个绝对抽象的、脱离人与社会的主体,而恰恰是社会的产物,是现实的自由的精神力量。而"以人为本"的自由理念与黑格尔哲学中的自由精神是有一致性的。本文将从理论上澄清黑格尔哲学中的自由内涵,以此加深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自由精神的理解和领悟,同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阐发这种自由理念的现实意义,让大学生真正地建立起科学的、以人为本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5.
李谧  张军 《学习论坛》2006,22(3):5-7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正义"原则及其制度形态的实现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系统的生死存亡.不管是持有正义还是分配正义,无论是程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其政治价值本质都在于实现对政治主体的生存、安全、稳定、平等、发展、民主等需要的满足.与此同时,"正义"又具有多维呈现的性质,"持有正义"是政治价值之源,"分配正义"是政治价值的核心,"程序正义"是政治价值实现的保证,它们共同构成了"正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一、在研究兴起的原因上,有多重背景 许多学者致力于社会哲学的发展,恐怕不单纯是为了创建某种完善的乃至绝对化的哲学体系,社会哲学在我国的创建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一是许多哲学工作者具备了一种强烈的学科意识,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哲学理论不能仅停留在一般学说层次上,而应发展成为一门较为完整的哲学分支学科,并在社会哲学的旗帜下去从事自觉的系统的社会问题的哲学反思.二是社会的变革、发展和结构转型也急需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社会哲学提供方法规范、知识图景、价值方针和政策依据.三是受到国外社会哲学理论的启发和激励.  相似文献   

17.
《墨辩》亦称《墨经》,含《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虽然总计不足8500字,却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方面。这多元的内容,始终服务于“辩学”(逻辑学)这条主线。 《墨辩》是墨家谈“辩”的产物。“辩”本身不是逻辑,但“谈辩”离不开逻辑。《墨辩》在“谈辩”中既有有的放矢的“言辞之辩”,也有将认知为对象的“认识之辩”。正如万物之规律隐涵在万物之内部一样,这两种之“辩”的理则蕴涵在这六篇著作之中,需透视、抽象、概括才能具体出形,展示出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是一个简单从思想到思想的理论传递和接收的过程,而是一个具有和需要多重中介环节的理论与实践复杂互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本文讨论的主要中介为:执政者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和价值目标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方法;党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学习践行,言行一致的组织动员、提升和惠及大众;哲学阐释密切关注时代课题和实践主体的创新智慧的提炼与思想困惑的解答。进而使哲学理论成为能够同社会实践良性互动,切实形成大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智慧头脑"和促动历史进步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摒弃了陆九渊对程朱理学的沿袭之累,在继承陆学的心本论和工夫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缜密的心学体系,从而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0.
在文史哲三大领域,"俗学"与"俗史"研究得最充分、进展最大的是文学,其次是史学.虽尚无人出版一部<中国俗史学史>,但毕竟已有学者开始讨论这一问题.进展最慢的是哲学,至今还没有人提出"中国俗哲学"与"中国俗哲学史"这两个概念.从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到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到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它们代表着近百年来中国学者建构"中国雅哲学(史)"之努力.但从他们对于"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界定看,还应有一个"中国俗哲学(史)"的存在.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等领域之观点,既都有上位与下位之别、雅与俗之别,我们能构建出一部"中国雅哲学(史)",当然就有可能构建出另一部"中国俗哲学(史)".就其地位看,"中国俗哲学(史)乃是中国哲学(史)之"重心",没有"中国俗哲学(史)"之复兴,便没有"中国哲学(史)"之复兴;没有"中国哲学(吏)"之复兴,便没有"中学中理"之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