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校园暴力向我们发出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的社会变革给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各种犯罪思潮争相向校园渗透;○社会恶势力虎视眈眈盯着校园,貌似平静的校园时时隐藏着血腥的杀机;○严峻的现实已将校园推向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随着社会形态的复杂化,正处在转轨时期的社会开始变得动荡起来,一向纯净的校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犯罪思潮争相向校园和学生中渗透,青少年学生暴力犯罪直线上升。当书声琅琅的校园宁静被打破时,净土开始呻吟,校园暴力的流行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暴力:流泪的心灵在颤抖据有关部门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暴力犯罪人数呈增长态…  相似文献   

2.
法社会学对犯罪的研究在于揭示犯罪的社会学本质和社会根源,这也意味着对校园内的暴力犯罪研究必须把校园暴力问题放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语境中加以细致考察,只有真正揭示校园暴力的社会根据,才是有针对地进行犯罪预防与社会控制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3.
连年不断的美国校园枪击惨案,不仅无情地剥夺了众多无辜的宝贵生命,还给无数个美国家庭制造了心灵创伤。在私人枪支泛滥、暴力文化流行的社会环境中,凶手的人格障碍被普遍认为是导致美国校园枪击案的根本起因。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具有严重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很容易走向暴力犯罪的极端。基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原因,我国青少年群体的人格障碍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部分典型案例警示,正视青少年的人格障碍问题,实行主动干预,是预防或减少人格障碍青少年走向犯罪的上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关爱型校园内涵的阐述,分析了关爱型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而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进行指导,总结出了关爱型校园建设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校园盗窃危及校园安全,影响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有时会破坏同学间的团结,引发“被害补偿”造成“校园解组”。对其基本状况的描述和深层原因的解析是预防的当然前提,实地观察和统计调查是必须借助的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校园违法犯罪近年来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成都市在对本市五所中小学“以大欺小”现象的调查中表明,有三成以上的学生曾经受到不同程度的骚扰,五分之一的学生曾被勒索钱财。校园违法犯罪的情况相当严重!因此,研究校园违法犯罪的特点,揭示产生校园违法犯罪现象的原因,是进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采取针对性对策的一大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校园违法犯罪的特点(一)团伙化。青少年受年龄和生理条件影响社交中往往具有群居性强的特点。因此,单个作案情况少,往往成帮结派。一起违法犯罪,有的望风,有的用语言威胁,有的…  相似文献   

7.
褚梅  史红艳  张欣 《工会博览》2010,(7):165-165
随“校校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投入使用,这无疑对加快信息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实现资源共享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但同时人们对校园网络的安全也越加重视,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搞好网络的安全,就成了网络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校校园安全风险源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的现行法防范存在不足,在处理校园安全问题时适用难度较大。我国应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建全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引入校园警察机制与多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教育与管理;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运用社工理念加强引导,营造和谐的校园秩序。  相似文献   

9.
曹颂雄 《工会博览》2010,(7):242-242
平安校园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落实科学安全观、构建和谐社会、改善高校安全工作面临的现状,都迫切需要建设平安校园。在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中,需加强组织领导。着眼综合治理,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及安全保卫专职队伍自身的素质,依靠广大师生,发动一切可以参与的力量,共同创建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10.
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提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各界形成了一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热潮。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要求我们在建设校园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办学投入与效益,节约型校园建设日益显得重要。本文将对节约型校园建设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一个总结及思考,在操作层面上以期能给具体的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和谐校园视域下的大学生记者团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和谐校园建设的角度,对建设大学生记者团队的必要性,方法.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今年暑假以来,北京、江苏、山东等地校园发生了一些暴力案件,原因何在?怎样预防和制止校园恶性案件发生?一位社会学家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方面矛盾淤积,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很容易将矛盾激化,演变成为恶性事件。如今一些地方在进行幼儿园转制的改革中,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操作,使幼儿园转制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这也是导致一系列  相似文献   

13.
美国校园警察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制由校园警察体制、保卫体制、保安(雇佣)体制等多种体制构成。绝大多数公立大学、著名私立大学都采取校园警察体制。校园警察的主要职能是执法和服务,并执行各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是美国高校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描述了校园警察的法律地位、机构机制、录用及培训、经费及编制等细节,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高校安全管理体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美国与中国在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以及历史传统和问题背景存在一定差异,但作为一种问题解决途径,美国校园警察的经验和思路对我国现阶段而言,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发生伤害在校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再一次表明,日益复杂的校园安全形势正成为目前影响社会稳定、容易引发社会动荡不安的一大隐患。设立校园警察,强化校园安全立法,是现代各国应对校园安全形势的普遍做法。我国在此方面尚无作为,但可以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建立完整有效的校园安全法律保障制度。当前,最为重要之事,就是明确校园警察的法律地位,以促进校园警务机制的尽快构建和良性发展,为校园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校园违法犯罪案件呈高发趋势,已严重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由此,校园安全问题也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为了保护校园安全,抑制校园犯罪行为的发生,司法主体对行为人施以严厉的刑罚措施。不过,总的看来,刑罚作用收效甚微,并未能遏制校园犯罪行为的频繁发生。这从侧面反映出,刑法在应对此类犯罪时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也表明,治理校园违法犯罪行为,除了依靠刑法的规制机能外,还应在刑法之外的其他领域探索和构建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有关校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暴力事件、交通安全事件屡见报端,而且每年的安全数字呈上升趋势。校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织机体,应以和谐为目标,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建设过程,需要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四项原则,突破存在的几个难点。  相似文献   

17.
校园滋扰跟踪是校园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也是校园犯罪的一种形态。在美国,校园滋扰跟踪是四种常见校园性侵害之一,危害学生的性别平等权、受教育权、健康权乃至生命权。校园滋扰跟踪与校园性骚扰经常同时发生,但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借助美国学术界对校园滋扰跟踪的研究成果,探讨校园滋扰跟踪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以期为中国的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校园暴力行为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各国校园暴力行为概况。 校园暴力可称为一种文明病,在世界各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中几乎无一幸免,只是程度各有轻重而已。最早注意到校园暴力的国家是日本。日本自1962年左右,中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典礼前后,不良学生集体对老师施暴逐年增加。这里有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校园暴力行为一览表,说明该地区事件发生的程度。可将亚洲其他国家地区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情况和我国作一比较。 1、极严重型:日本。 2、严重型:也门、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锡金、泰国、尼泊尔、菲律宾、马来西亚。 3、轻微型…  相似文献   

19.
管窥美国校园陪审团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当代世界》2008,(7):32-34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好讼的国家,举凡一切国家运.作和社会生活,大到总统选举,小到邻里纠纷,无不采用诉讼的方法求得最终解决。学校也不例外,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运作中,在学校对学生的处分问题上,他们都会选择以司法途径来裁决。而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除了有负责联邦司法事务的联邦法院和负责各州司法事务的州法院系统以外,美国高校在大学自治的传统下也形成了独特的校园司法制度。这里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美国著名高校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司法制度,这一制度中尤以校园陪审团制度的设计最具有特点。可以说美国人如此热衷于司法活动,应该是源于其对司法制度的自信,而自信的根本又来自对陪审团审理案件公正性的信任。在校园司法中,由普通学生和老师组成的校园陪审团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居中裁判,承担着“事实厘定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在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暴力的施者和受者绝大多数都是正处于花样年华的青少年,而原本应该安全宁静的校园也日日笼罩在暴力的阴影之中。如何防治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如何建立起完善的青少年校园暴力预防系统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探讨的重点。鉴于青少年心理状态的特殊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探讨青少年校园暴力防止措施的完善将会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