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运用历史与理论结合的方法,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理论逻辑及其规律 作了分析阐述。研究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是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中国 化的伟大成果;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在总结经验中曲折发展的;它的发展关键要靠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会 工作者的勤奋实践、探索思考和开拓;按照新的时代和任务的要求,一定要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葛楠 《工友》2009,(12):34-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经过长期探索,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中国工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工会根据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强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工会事业的新发展和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念,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包秦 《中国工运》2007,(12):4-6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紧密结合吉林老工业基地调  相似文献   

4.
自主性是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内在特性,强化学科自主性是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理 论研究的基本线索,是工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本质性规定。工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基础和知识疆域有其自身 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由中国工会的历史传统、价值内核、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结构特征和制度精神等因 素共同决定的,这是设置工会学学科的基本依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工会学学科,是中国工运 事业和工会工作的一件大事,这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 会发展道路守正创新,构建中国工会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 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工会组织如何在这一新形势下,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贯彻落实工会十三大精神, 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试图从邓小平理论开拓马克思主义 “新境界”的认识出发, 通过对 “立”(继承——巩固——坚持)与 “破”(突破——创新——发展), 历史与现实的分析, 结合当前工会工作实际, 论述如何科学把握当前工会工作的 “立”与 “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批判”代替“道德说教”的方式来建构其理论版图,道德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构 成了其劳动伦理思想的双重向度。马克思一方面用宗教批判及法哲学批判的方式完成了对道德层面与实践层面 的再次反转,另一方面从宗教和道德批判入手,进而延伸到政治经济学,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道德 批判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始点和内在意蕴,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的伦理指向亦是如此。二者所指向的目标都是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马克思因批判 维度的转换而将其劳动伦理思想推向了更深刻、更全面、更丰富的论证阶段。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新时期、新阶段工会工作,是党的工运事业取得实效、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在20世纪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文化存在契合性,这种契合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条件。笔者将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来探析两者的契合与贯通。  相似文献   

9.
杨丹玫  杨文伟 《工友》2024,(2):46-47
<正>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工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集团党委工作部署,面对集团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准确把握新时期集团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主动将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共同参与的全员健身纳入主题教育活动中,问意见听建议纳善言,不断开拓新境界,为进一步提高集团干部职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和谐、文明团结的机关和企业文化建设贡献工会力量。  相似文献   

10.
根本保证     
《中国工运》2012,(7):49-50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工会: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运动的面貌就焕然~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时代洪流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提出和发展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予工会工作强有力的指导,标示中国工运事业的前进方向。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表现出特有的革命斗争彻底性和不妥协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由经济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工会理论创新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理论表达。从历史发生学角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与中国工运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是中国工会理论创新的物质性动因,通过一系列突破性的术语革命和关键性的理论路标呈现中国工会理论创新的结果和进程。新时代中国工会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引领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要素更全、形态更优、效能更强,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工会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国家之间的劳动关系协调模式存在着系统性差异,这种差异会逐渐走向趋同还是继续保持多样性是当代劳动关系研究的核心理论争论之一。按照这一主题,相关理论在当代的演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20世纪50-80年代的趋同理论、8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左右的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2000年以后的制度逐渐变迁理论。上述理论的争论及其历史演进对创新中国特色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特别是相关理论中对主要发达经济体劳动关系协调模式的分类和走向的预测,以及对劳动关系制度和其他经济政治制度之间互补性的强调,为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概念工具。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风向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从马克思关于劳动关系的一般论述中汲取理论支撑,从我国劳动关系演进的制度化与常态化进程中借鉴 有益经验,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我 国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是我国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和新型就业形态的涌现给劳动关系治 理带来了_定的挑战,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失衡以及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和谐劳 动关系构建的进程。研究建议,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应始终坚持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大力激发公有制 经济活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新时代工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关系研究植根于本国历史经验、道路实践和国情社情,经过70年来五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理论体系,即借鉴西方的劳动关系制度,但摈弃了把劳动关系看成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单纯用产权规则解决纠纷的思维。该理论体系认为,劳动关系中包含了政治关系,劳动关系双方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利益差别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由此形成了国家主导的中国劳动关系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基础性转变,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种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这些变化必然会带来劳动关系的变化和劳动关系研究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15.
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密切联系。不仅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广大群众 ,而且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武装广大群众。要坚持“以德治国”与加强道德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工人阶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实上。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始终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实践者,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依靠的根本力量。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当代工人阶级应当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归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劳动关系治理促进经济崛起和社会稳定的"中国实践",提炼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系统的"中国智慧",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的"中国道路",能够更好地验证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本研究基于复杂系统视角,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劳动关系系统...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critical agri-food literature has, to date, focused on the uneven relations of power between the Global North and the Global South, and the neolib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porate food regime. This literature has often overlooked the nuances in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particularly in East Asia. China is re-emerging as a powerful state actor in an increasingly multipolar global food system.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hub of capital, facilitating agribusines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s well as new East–South and South–South flows of agri-food trade, technology and capital. This paper aims to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state-led capitalism in China and neomercantilist strategies in the agri-food sector. The paper provide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a case study of China's state owned agri-food and chemical companies ‘going global’. It contends that the current food regime is in a period of transition or interregnum a period of fluidity separating the continuity of successive regimes. Arguably, the analytical contours of a contemporary food regime in transition cannot be adequately comprehended without recognising the incipient importance of state-led capitalism and neomercantilism, and how contemporary socio-political and economic dynamics are reshaping relations of power in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of food.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自执政以来,强力推行"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冲击着现行的国际秩序,使全球贸易体系出现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美国成"变量",单边对决多边,西方阵营分裂,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明显。变局中,特朗普政府孤立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逻辑显现无疑,这给中国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造成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国必须采取稳妥的应对策略,把握战略全局,维护中美关系稳定大局;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多边利益共同体;布局主场外交,提升中国的战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