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贾国成 《前沿》2014,(9):91-94
古人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论,《论语》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同时也是儒家法制思想的发端。《论语》中法制思想,虽不是主流但是却是其治国思想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尝试还原历史语境的基础上,对《论语》中所涉及的法制思想进行解读,以探求其法制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诉求,从而揭示《论语》法制思想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的统战思想司马朝军《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记载孔子同弟子、时人的谈话,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论语》一书内蕴丰富,它给予后人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近来细绎此编,但觉意味深长,如此断烂朝报之中竟蕴含如此丰富的统战思想。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延华 《青年探索》2009,(3):28-30,87
《论语》蕴涵着深刻的心理和谐思想,对于维系国人的心理和谐、增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对《论语》中的心理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进行了初步整理。  相似文献   

4.
赵字 《淮海论坛》2013,(1):38-40
重视伦理关系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在《论语》中有很多篇幅讲述伦理道德问题。其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论语》中的孝道不仅保持了孔子以前时代“善事父母”的传统本义,更强调了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论述具体方法,进一步充实了孝道的内容,使“孝”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一、《论语》中孔子关于孝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李钢 《求索》2010,(9):206-207,187
作为儒家著作之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本质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论语》的"仁爱"学说并不是经文式的说教,它散发着自然清爽的诗性美,这些诗性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仁爱"的社会生态。孔子不仅提倡社会人文关怀,还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孔子学说中,天是万物之本源,万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孔子的这一思想通过"比德"的文学手法,在《论语》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是《论语》的文学之美,更是《论语》反映出的自然生态之美。如果说,社会人文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是《论语》内容的反观与写照,于文学形式,《论语》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质中和"的修辞文学为《论语》美学思想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才使《论语》之语言文字能既简约含蓄又富有意蕴,进而成就诸多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6.
关于小说的起源,一般认为与神话、史传、诸子散文(主要是《孟子》、《韩非子》)有关,很少提及《论语》。其实《论语》与小说有密切的关系。《论语》对于小说的影响,不仅在于思想、内容,而且在于艺术形式与文体特征。一 人物形象《论语》虽然是一部记言的散文集,但是它也塑造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首先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环境氛围等细节的叙述、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言为心声”,语言反映人物的思想。《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它记言记事,通过人物语言尤其是对话展现…  相似文献   

7.
《论语》郑玄注已经失传。敦煌吐鲁番出土了30多个唐人抄写的《论语》郑玄注,可以恢复一部分郑注的面貌。郑氏注体制短小,文字简明扼要。礼学思想是其注《论语》的主要依据,但郑注政教、礼法并用,这也是郑氏政治哲学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杨皓然 《桂海论丛》2004,20(2):67-69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现代行政管理的思想的相应的萌芽形式及其基本价值观念,如德政的思想,任人唯贤的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正人先正己的思想,以义驭利的思想等。学习借鉴这些思想,有利于行政管理的研究吸收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精华,推动行政管理实践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材料,其中有丰富而深刻的共同性思想。孔子通过论述群党、比周、和同等概念,倡导包容差异的有机整体共同性,以情感、礼乐、仁的辩证发展阐述道德实践意义上的情意感通的共同性,吾道一以贯之则探讨了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显现方式。《论语》共同性思想的论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把存在与方法、现实与超越统一起来,并将儒家学派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赋予其中。  相似文献   

10.
素面读孔子     
佚名 《民主与法制》2011,(33):71-71
今天读论语,《四书集注》让我们感受到朱子的中规中矩,博学勤思;《论语译注》让我们敬佩杨伯峻先生严谨雄厚的朴学:《论语今读》有李泽厚先生对时代的思考:《论语别裁》则分明是南怀瑾先生气贯长虹的风姿和气魄,有学者以学院异化的眼光吹毛求疵,可谓自取其辱。  相似文献   

11.
观点荟萃     
<正>习近平的用典法则习近平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阐述思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被其信手拈来,寄意深远。最常引用《论语》:从儒学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方法。引用《论语》11次,《礼记》6次,《孟子》4次,《荀子》3次,《尚书》《二程集》等儒学经典著作也被多次引用。最青睐苏东  相似文献   

12.
王天民  韩冬雪 《前沿》2014,(23):199-201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派系儒学的奠基性和主导性文献,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基本观念。《论语》中所包涵的丰富的天命思想为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灵观念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和宝贵的资源,其中所透溢出的心灵、神灵、天命三位一体的神灵存在论,各有专属、各施其用的神灵功用论,超常人格或超常时刻的通灵观念,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神灵观念和信仰意识。因此,立足《论语》天命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灵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版后的《百家讲坛》,随着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刘心武“解密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等节目热播,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百家讲坛》热播现象,对部队思想教育有四个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14.
顾迁 《求索》2011,(4):194-196
黄式三《论语后案》、刘宝楠《论语正义》,都是清儒诠释《论语》的名著,但学界的研究却并不充分,尤其缺乏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实际上二书诠释经义的方法不同,《后案》汉宋兼采,且有礼学化倾向,《正义》则是纯汉学,侧重章句训诂。《正义》采辑古说虽较《后案》广博,但忽视义理建构,以致于训诂亦多失误。黄式三作为史学家,阐释方式更加灵活,发挥义理也更精彩,《后案》较《正义》杂入更多史家的议论。在体例上,《正义》本当以疏解《集解》为首务,但太多篇幅却用于郑玄《论语》义的解释,因为郑义的残缺,所申又不尽当。《后案》以"礼意"建构《论语》义理体系,于郑玄经学思想往往能偶合,但在某些问题上也会延续郑玄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吕庆建 《传承》2008,(6):94-95
《论语》不仅集孔子思想于一体,更是以孝德思想为特色。本文分析孝德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产生、发展的历程,探讨孝德思想的局限性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晓军 《前沿》2013,(1):36-38,183
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人格教育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而《论语》中的学习思想正可以提供重要借鉴。基于人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知识传授与人格教育统一起来;知行结合,先知后行,以行为本,《论语》在这些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此相应,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脱离书本教育、知识传授,更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人生实践,以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葛长龙 《前沿》2011,(12):167-169
毛泽东博览群书,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他对《论语》内容耳熟能详,在其著作、讲话中多次引用,并赋予新的含义,说明新的问题,古为今用,恰到好处,为我们树立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光辉范例。本文就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其重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中引用《论语》的情况进行列举和阐述,看看毛泽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扬弃《论语》中孔子的有关思想,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的。  相似文献   

18.
20年来的《论语》英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过去20年中《论语》英译研究方面的43篇论文,旨在对国内《论语》英译研究的成果和现状做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为《论语》英译研究走向深入、《论语》新译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高 《前沿》2004,(8):200
《论语双解》 (张信编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 0 0 4年 3月出版 )是作者长期研究《论语》的成果 ,它创造性地寻找现代人解读《论语》的合理方式 ,在经过长期努力创构了系统的方法体系的基础上 ,第一次把《论语》全部资料纳入一个时空框架 ,一个清晰但又不追求微观还原的时空框架。如该书“内容提要”所说 ,该书既是新编《论语》 ,又是以《论语》全部资料编写的一部孔子传。古今《论语注》采用的《论语》版本相似 ,只有个别分章不一致 ,个别用字有差异。古今众多“孔子传记” ,在生平叙述中 ,最多只编入数十例《论语》资料。同这两个系列相比…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07,(3):8-9
不能让小学生盲目学习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文学的经典,小学生应该学习,但是,应当如何学习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用古代文言文写成的《论语》对他们来说,比较艰深和晦涩,《论语》中建筑了一个相当大的古代道德体系,要求小孩子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论语》,显得过于超前。因此,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教材中引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类的简单警旬就足够了,同时配合以通俗易懂的道德教育,深入浅出,让他们渐渐地在成长中领恬传统道德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