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许多媒体报道北京部分超市实行购买菜刀实名制,引起了坊间的热议。对此,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表示,这一说法并不属实,日常生产、生活类刀具,只有长度和角度都达到公安部认定的管制刀具标准,才需实名购买。如果超市销售的菜刀不符合管制刀具标准,并不需要实名购买(1月30日《北京晚报》)。近年来,随着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实  相似文献   

2.
危险物品管理是治安管理的重要内容,管制刀具又是治安管理部门严格管理的危险物品的种类之一。当前管制刀具管理中存在着相关法律的不足与缺失,管理意识淡薄及认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此,应充分认识管制刀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管制刀具管理的法律体系,适时修正认定标准,并建议恢复管制刀具制造、销售审批权限。  相似文献   

3.
豫政办〔2006〕4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省公安厅制定的《河南省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六年六月十二日河南省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根据《全国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6月至9月底,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整治爆炸物品、…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法制贩枪支犯罪严重威胁到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非法制贩枪支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制贩枪支犯罪区域从相对集中向全国辐射扩散转变,流窜作案突出。制贩枪支犯罪的组织性特点突出,涉案枪支的制作工艺提高,危害性增大,强制贩卖从现实社会交易向网络虚拟社会交易转变。针对这种发展态势,必须转变观念,建立打击非法制贩枪支犯罪的长效机制,对制枪技术人员和制枪器材实施管制,并且重视对枪支购买人员的打击。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第2号为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化学品、放射性物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管制刀具、弩、仿真枪等危险物品生产、制造、销售、购买信息(以下简称危险物品信息)的管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有效防范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信息非法生产、制造、销售、购买危险物品,严厉打击涉及危险物品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虽然管制刀具的治安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管制刀具本身异常锋利,在社会面上分散广泛.又具有“五个易’’的特点,治安管理形势依然严峻。对管制刀具进行科学有效的治安管理,首先要明确概念、范围和认定标准,系统梳理其管理法律法规,其次应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是我国近年来频发的一种个体仇视、报复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的恶性犯罪,具有犯罪成员的个体性和低层次性、犯罪起因的简单性和多样性、犯罪目的的报复性、犯罪手段的极端性、犯罪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及犯罪后果的恐怖性等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是该类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弱势群体为该类犯罪提供了主体条件,人格缺陷是该类犯罪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安全防范体系中的漏洞为该类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应建构由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构成的宏观预防与由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构成的微观预防相结合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8.
半月备忘     
田军 《人民公安》2006,(16):1-1
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场所一律拘留自8月10日至15日,公安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收缴管制刀具统一行动,各地公安机关将对集贸市场、小商品市场、风景旅游区、娱乐场所、校园周边以及车站、码头、机场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治安危险分子、有劣迹青少年等重点人群进行严密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与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作为全球性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前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社区预防与矫正制度的确立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本文从研究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入手,具体阐述如何进一步确立适合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与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0.
管制刑是主刑中最轻的刑种,它是针对犯罪较轻、认罪态度较好并且不需要关押的犯罪分子而专门设计的。由于没有规定违反管制刑的后果或处置措施,管制刑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从而导致管制刑被虚置的情况发生。管制刑不应被废除而应予以保留。为了使管制刑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应从管制刑的内容、执行程序上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1.
资讯     
动态▲不满16岁犯罪不判无期徒刑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做出的规定指出,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司法解释规定: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矫正。对未成年罪犯量刑应当依照刑法第61条的规定,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对符合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适用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应当依法适用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对…  相似文献   

12.
目前,管制刑的适用、监督及司法解释较少,执行中的措施尚不完善,难以达到改造教育罪犯的目的。为统一地正确地适用法律,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有必要对管制刑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管制是我国刑法的五种主刑之一,是由人民法院根据被告人犯罪的情节、认罪态度和悔改表现作出的一种刑罚。这种刑罚,对罪犯不予关押,而是交公安机关执行和人民群众监督改造。管制刑是我国的独创。在刑法颁布前几十年中,对惩治犯罪、弥补有期徒刑的不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自1980年以来,由于基层群众组织大大削弱,群众监督改造机构不健全,现行刑法中规定的"管制由公安机关执行和人民群众监督"已失去了实际意义,管制实际上已是判而不管。  相似文献   

13.
犯罪的情境预防是指在具体的时空内有效控制犯罪目标以减少犯罪机会的犯罪预防方法。其内容包括犯罪对象预防和犯罪环境预防。犯罪对象预防通过对易遭受侵害的对象予以物质性加固增加犯罪的难度以减少犯罪 ;犯罪环境预防包括环境监视和环境设计管理。  相似文献   

14.
贪污犯罪较为严重是我国的一个社会现实。有效地控制贪污犯罪,加大对贪污犯罪的打击力度刻不容缓。有效控制贪污犯罪的关键在于有效预防。只有在洞察贪污犯罪的原因及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实施社会预防、情景预防和法律预防,才能切实提高防范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贪污犯罪。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日渐成为城市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的农民工犯罪而言,它显现出更为鲜明的特点,犯罪原因也更为复杂。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应该从源头预防、流动过程预防、再犯罪预防等三方面综合展开,而国家和社会积极采取措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合理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则是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最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污染环境犯罪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种犯罪形态,针对该类犯罪的预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环境犯罪治理所应具备的科学理念。基于三级预防理论建构犯罪预防体系是应对污染环境犯罪问题的有力策略。初级预防需要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构建多元环境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社会预防。次级预防需要从严控企业环保准入、建立排污实时监控系统,增加犯罪成本与风险、加强环保监督等方面进行情境预防。三级预防需要从完善环境立法、加强刑罚力度,搭建联合执法平台、健全环境执法队伍等方面进行刑事司法预防。三个不同层级的预防手段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情形,相辅相成,形成密不可分的污染环境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7.
日本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对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率大幅攀升,并且呈现出群体性、突发性、盲目性和严重性等发展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日本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犯罪原因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等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和学习日本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有效经验和成功之处。以期为我国有效开展预防及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内容来看,职业禁止对于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和违反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人进行从业限制;缓刑和适用于管制的禁止令包括"禁止从事特定活动",亦有禁止从事特定职业的内容。从性质来看,在国外立法例中职业禁止包含在禁止令之中,其性质有的是附加刑,有的是保安处分;我国的职业禁止与禁止令则是两种制度,其性质类似保安处分但又有区别。从适用来看,职业禁止不适用于缓刑,其与缓刑中的禁止令没有竞合关系;职业禁止适用于管制的刑罚执行完毕之后,而管制中的禁止令适用于管制刑执行期间;职业禁止也可以适用于管制的刑罚执行期间,与管制中的禁止令产生竞合,有助于扩充管制刑的内容,扩大管制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2 1世纪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增长趋势 ,毒品犯罪、抢劫犯罪、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严重问题。安康计划是我国采取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少年儿童的一项重要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坚持长期预防治理的指导思想 ,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选定具体防治项目 ,加强条件防范措施 ,以控制和消除犯罪发生条件和时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走私犯罪日益猖獗,从严打击走私活动已刻不容缓。走私犯罪不仅破坏了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扰乱市场秩序,冲击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腐蚀了一部分干部和群众,污染了社会风气,使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走私犯罪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国家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国内外商品差价的存在和不断扩大是走私犯罪的最主要原因。要有效控制走私犯罪,须实行综合治理。加速发展国内经济,缩小国内外商品差价,适度放宽外贸管制;加强监督,削弱、限制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整顿国内市场,堵住走私犯罪的后路;加强缉私队伍和设备的建设,提高缉私能力;收集走私犯罪信息,掌握走私活动规律;加强刑事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