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春光 《公安研究》2009,(3):5-9,34
摘要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是同一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思想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促进入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科学发展观宪法地位;调整立法重点,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法律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全民法治意识和科学发展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张启江 《湖湘论坛》2020,33(4):58-70
法律与社会核心价值之间的双向塑造和相互促进是法治建设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是这一规律的客观表现。为了实现从党内法规到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宏观微观多维联动,实现多层覆盖的融入效果,必须坚持发挥党对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的领导、引导和推动作用,明确思想文化是融入的重点领域、法治政府是融入的重要方向以及将核心价值观分层定位分别融入立法目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融入方式。  相似文献   

3.
"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同构、行思互补,契合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过程中。在追求精神层面的关怀与满足、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历史新任务中,浙江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富民强省"实践中奠定"精神富有"的物质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富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富有"塑造浙江形象;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诚信浙江,为"精神富有"营造社会环境;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以"文化自觉"引导和促进"精神富有"建设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价值取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美真  李维昌 《前沿》2011,(19):183-187
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执政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价值取向。从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视域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分别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精神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韦宏思 《传承》2012,(12):24-25,45
新形势下做好典型宣传工作,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线,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这是继“八八战略”、“平安浙江”和文化大省建设后,省委作出的又一重要战略决策。理念是行动的指导。建设“法治浙江”,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坚持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就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就是要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从语义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的诸多核心价值所构成的价值系统,该概念包含社会主义的——核心的——体系性的——价值等逻辑层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霸权主义盛行的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既走向世界、同时又自主发展的精神旗帜;是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石;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有效防止非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化和保持执政地位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维化、多向化的境遇下,增强公安党建工作魅力、繁荣先进警察文化,要认清和把握警察文化与党的建设价值实现和操作层面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差异性特点,克服和纠正制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消极因素,立足公安工作实际和战略发展需要,通过借鉴先进理念,继承优秀传统,吸纳实践真知,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文化建设为支撑,找准党建工作与警察文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不断巩固党组织对警察文化建设的领导地位,用先进警察文化管理抢占未来警务发展的制高点,充分展示党组织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法治中国"实现的前提是社会普遍具有崇尚和遵从的现代法治精神。直面当前社会凸显的"信访不信法"、"唯权"不"唯法"等法治精神缺失现象,如何准确理解法治精神的基本内涵,透析社会法治精神缺失现象产生的危害及根源,积极探寻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精神的内涵,通过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普法教育长效机制、构筑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加快司法行政体制改革、提升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等,对于重构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目标是有必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根基和内在精神,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一个部分,深层次地体现在具体的理论形态和实践环节之中。在经济建设领域,富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在政治建设方面,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民主和法治的保障下,每一个人才有可能实现政治平等与自由。在文化建设领域,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的价值诉求,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渗透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在社会建设层面上,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保障社会公正为出发点,以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从管理科学角度看,帮助民警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是现代警察管理的终极之善。为此,公安机关应从三个层面致力于创建幸福公安组织:在组织层面注重营造幸福公安文化;在领导层面要树立正确的幸福道德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应努力培育民警生活的积极心理、幸福能力,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民主法治建设不可或缺。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秩序的构建需要法治精神的推动,和谐社会要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尤其要注重发挥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核心作用。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只有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依法行政,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3.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32):3-3
四中全会确定依法治国路线图 10月20日至23日举行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重大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推进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廉洁执法,加强警察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只有确保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廉洁执法,才能有效规制强大的警察权,从而推进我国法律实施,促进廉洁政治、法治政府、法治中国的实现。我国警察法治建设应以树立当代中国警察核心价值观为前提,以提升公安干警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能力为基础,以健全公安执法制度为核心,以创新激励机制为重点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15.
执法规范化背景下的公安法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虽然国家已将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公安工作的重点,然而执法不规范仍是现今公安执法工作中的最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公安人员法治意识薄弱、法治教育缺乏。因此,在现今公安执法规范化背景之下,应大力发展公安法治教育,构建公安法治理念教育、公安业务基础法律教育以及公安专门法律教育协调发展的公安法治教育体系,为法治建设培养具有法治理念、法治情怀的公安执法人员。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都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将新型的理性观念贯穿始终。生态文明建设是充实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理论领域推动了法治观念的更新,使法治建设更加尊重和遵守客观规律;在实践领域凸显了生态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并提高了法律的质量。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在理念层面树立法治思维,审视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层面构建制度体系,规范和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在方法层面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融合而成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亮点和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进一步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国家建设的价值目标,释放了社会秩序的价值取向,明晰了公民道德的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焦琪 《人大研究》2023,(2):52-57
<正>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在中国传统社会就曾强调过“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礼法合一”。马克思主义强调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要素的内在关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始重视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法治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方面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19.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的方针和原则。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吸取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必须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对照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深入查摆当前公安执法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端正执法思想、树立执法权威、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执法培训等方面入手,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工作,切实提高公安执法水平,确保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