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绍祥  葛学礼 《中国减灾》1994,4(1):29-33,45
云南普洱6.3级地震工程灾害剖析与建议丁绍祥,贾抒(建设部抗震办公室)葛学礼,李玉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我们于1993年3月8日至15日对这次地震受灾较重的普洱、思茅和墨江三个县的各类建筑、生命线工程以及其他工程,包括43.个单位,200多个...  相似文献   

2.
特大暴雨及其引发的内涝、交通等一系列次生危机事件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暴雨灾害具有突发性、紧急性、易引起公共社会安全的特征,事件处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如何有效应对及处置此类灾害事件,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损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其降温辐度之大、降水数量之多、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抢险救灾任务之艰巨繁重,均属历史罕见。受灾地区的电力、交通、通讯等生命线工程遭到重创,  相似文献   

4.
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和财产的高度集中,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城市火灾爆炸事故、城市生命线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灾害难以避免会给城市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很重要,一旦发生灾害,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不可挽回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狄娜 《小康》2023,(30):68-70
<正>眼下,提升供水、能源、交通、物流等各类城市生命线系统韧性水平,强化极端情景下生命线工程保障能力,打造一个安全、韧性、宜居的家园,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包容、可持续并惠及所有人,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极端天气频发,暴雨、强风、高温等带来洪涝、干旱等一系列灾害,对城市安全和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比如2021年的郑州特大暴雨曾对电力系统、通信基站等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6.
气候适应型城市实质上是韧性城市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实现了安全理念从“有”到“无”的逻辑转变:即从传统的关注风险如何应对转变为如何创造安全;从以往应急管理思维下如何应对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单一或复合灾害,转变为关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如何保障生命线正常运转或在灾害冲击下科学有效应对并迅速恢复。气候适应型城市需要搭建智能应灾技术体系和智慧应灾社会体系,通过响应、检测、学习和预测去主动实现气候适应,培育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潜能。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中的几种灾害隐患及对策刘宝才,赵志林(河北省建设委员会)一、城市灾害隐患1.高层建筑火灾隐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在一些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许多高层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备,甚至没有消防设施,遗留火险...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现代城市和大中型企业的交通、电力、通讯、供水、供气、输(贮)油气等设施是维持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大动脉,称为生命线工程。地震中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将使生产和城市功能中断,增加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9.
魏淑艳  张乘祎 《前沿》2013,(3):121-123
城市灾害及其衍生出的各种灾难正在不断威胁着我国城市安全及城市化进程。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灾害的集中整治,更好地进行城市灾害防御建设,解决当前遇到的政府对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不强、紧急处置与应对能力亟待提升、综合减灾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有限等问题,我国政府需要进行加强城市综合减灾的体制与法制建设,提高综合减灾的各项关键能力、促进社会主体的参与、加大减灾的社会宣传。只有将综合减灾纳入常态化的城市管理,才能有效地维护城市安全,使城市灾害带来的各种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陈柳钦 《中国减灾》2010,(10):40-41
城市是人类抗灾、防灾的重点,加强城市灾害防治是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城市灾害管理是减轻城市灾害的主要措施之。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城市灾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吉顺 《中国减灾》2001,11(4):56-57
城市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对城市功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事件。城市由于其人口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各类生产、生活设施的现代化及广大民众对公共设施的依赖,使城市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更为突出。一旦遭受重大灾害,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7.8级地震,顷刻之间使这座具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毁坏殆尽,死亡24.2  相似文献   

12.
<正>城市是人类抗灾、防灾的重点,加强城市灾害防治是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城市灾害管理是减轻城市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城市灾害管理模式的形成2003年SARS之后,我国政府加紧了对灾害管理机制的建设:制定并颁布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形成了包括灾害在内的各类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城市灾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城市灾害问题王文楷,张震宇,王超(河南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人类文明与科学进步的结晶。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将日益加大。1城市灾害的多样性与严重性城市不仅...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是衡量该地区城市灾害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该系统包括灾前预警能力评价、灾中应急能力评价和灾后恢复能力评价等三个分系统以及12个子系统,并用综合评价表对政府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递信息和输送能量的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经济发展和市民的生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全面系统地掌握地下管线现状,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对于深圳市来说,地下管线主要包括给水、污水、雨水、燃气、通信、电力等六大类,它就像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日夜担负着传递信息和输送能量的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的"生命线".因此,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地下管线是未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应对突发灾害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运行系统也愈发复杂。规模庞大的交通、通信、供水和供电等城市生命线相互交织在一起,其内生复杂性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使得城市生命线的复杂风险日益呈现出高度不确定性、复杂演化性和严重危害性等特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城市运行系统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同时也使得多领域、跨模态的数据采集和融合分析成为了可能,这为城市生命线复杂系统的全面感知、风险要素的融合分析、风险演化的精准预测以及风险情况的及时预警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在数据采集、数据融合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要强化风险意识,通过完善城市生命线的复杂治理体系,构建跨领域跨模态一体化的综合预测预警平台和加强数据融合分析等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推进城市生命线复杂风险预测预警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8.
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危及城市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建设发展与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抗御治安灾害事故,政府是第一责任者;城市建设中应合理安全规划设计,倡导安全文化;注重城市公共安全基本建设,提高应对治安灾害事故的能力;加强对城市治安灾害事故的科学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城市灾害管理的现状2003年"SARS"事件之后,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灾害管理机制的建设:制定并颁布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形成了包括灾害在内的各类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框架;建立责任政府,加强政府部门的责任和透明;加强灾害管理的国际合作等。这对于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救助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了很好的解决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沿海可持续发展与减灾工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克 《中国减灾》1997,7(3):20-22
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灾害更趋严重,每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对受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背景下,中国沿海灾害呈加剧发展态势[1]。灾害已成为制约中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沿海减灾工程建设对沿海地区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沿海可持续发展与减灾的关系1.1沿海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影响近十多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1994年沿海十一个省市区国民生产总值25523.9亿元,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6.7%,而沿海地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