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左冰 《思想战线》2012,38(1):100-104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园社区旅游发展过程的研究表明,追求经济利益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最主要的动机,社区成员对于旅游业所能提供的生存和生活资源的依赖度决定了他们的参与程度、策略和形式。这与西方以"自治"为中心的社区参与存在本质性区别。中国农村的社区参与需要在政策上和制度上承认中国社会利益高度分化的现实,通过赋权还能,培育村民的公民意识和集体精神,健全农民的正式参与制度来改善目前社区参与旅游的低迷境况。  相似文献   

2.
"安全社区"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基层治安管理的一种模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建设阶段。社区参与是安全社区的一个主要特征和必要条件。但目前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参与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安全社区乃至社区建设的发展。为此,应使居民利益社区化,增进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建章立制,完善社区参与机制;加强社区居民自身素质建设,进一步促进社区各类组织的完善,增强其自治能力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3.
孙九霞 《思想战线》2006,32(5):59-64
在乡村社区旅游发展中,当地农民的旅游参与状态表现为参与积极性高、参与程度低、参与过程中矛盾普遍存在,从而使旅游发展改变农民境遇的可能不能迅速转化成必然。乡村社区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制度框架下的政策关照和农民自身能力成长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益在政策制定中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宪 《桂海论丛》2002,18(3):37-42
利益和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利益是政策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政策则以利益的调整和实现为内容。要自觉发挥利益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承认人的利益存在的客观性 ;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必须发扬民主、实事求是 ;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政策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使政策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区建设不断发展 ,新兴社区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社团组织、公益事业组织正在努力扮演着中国城市社会的中间层 ,并且发挥着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动员参与、社会整合和提供公共产品的功能 ,但是社区非营利组织在成长过程中同时也面临着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民主参与、市民自治、组织民间化正逐渐成为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社区健康服务政策现状与核心争论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社区健康政策实施十周年历史时刻,城市社区健康服务政策是健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战略举措,是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文从城市社区健康服务政策的历史发展阶段与基本特征、政策框架与服务体系、现实状况与政策评估、面临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基础性理论政策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全面论述和批判分析中国社区健康服务政策框架、服务体系与政策效果,指明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7.
公民政策参与的方式转变与政府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民主法制社会条件下,公民的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利益意识逐渐形成,使公民政策参与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政府的政策取向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即树立民主参与的政策取向,价值兼容和利益双赢的政策取向,公开的政策取向,法制化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是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主体,为推动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教育事业、加快社会组织和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问题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阐述社会组织和社区教育相关概念、特点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存在的政策经费保障不足、参与力度资源不足、教育内容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吸纳更多资源力量参与社区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形式等对策,为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建设包容性社区:居民权利均等化的社会政策想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中国的包容性社会,需要强调国家的责任,也不可忽视基层社会动员的重要性。建设包容性社区针对的核心问题是,基层社会体制依然带有浓厚的差序格局传统和身份制色彩,户籍制度与等级制的社区组织形式相互固化,形成了自利性的地方性传统。这种状态既可能抑制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需求,也可能带来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抗拒。建设包容性社区的核心价值在于倡导基于居住的社区成员权均等,增进社区自治权、社区福利分配权、社区邻里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社区建设的动员,将为落实公民权利平等的宪政价值提供社会文化基础,并在追求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联动。这也为包容性社会政策赋予了培育中国社会现代性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弱势群体政策参与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熹  黄子婕 《求索》2011,(3):82-83,200
政策参与是公民实现自身利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而言,尤其有必要吸纳社会性弱势群体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以凸显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防范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操纵;使社会性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对于提高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增进政策过程的开放性、促进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等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公民社会的政策参与是政策过程中的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红  王翔 《长白学刊》2023,(3):121-130
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是我国社区发展的现实需要,社会组织结构性缺位与治理功能欠缺已成为制约其有效协同社区治理的主要瓶颈。日本社区营造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从开启到发展及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从日本社区营造的实践逻辑来看,政府提供“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加强非营利组织培育发展以及促进市民参与等是日本社区营造成功的重要保障。日本社区营造成功的基本经验是注重对非营利组织赋能,并使其成为社区营造的主体力量。“新公共性”理念、《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以及“协动政策”是日本培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主要经验。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及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亟须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推动社区公益创投与社区基金会政策创新,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与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区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区的建设不仅需要党组织、政府组织和居民个体等主体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建设基层政区与社区的良好互动机制。当前,社区与基层政区的互动主要面临着社区的自治功能发育不足,社区事务的线性参与等困境。实现社区作为利益的代言者和维护者的角色;完善考核方法,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快速运转的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基层政区作为社会组织的培育者角色是建设和谐社区的语境下社区与基层政区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是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必然要求,是一种全新的决策和治理机制。我主要结合杭州市上城区的实践来探讨多元主体如何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确定公众参与意识培育的重点与模式。一是确定培育重点。习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因此,公众参与意识培育的重点应该放在社区。具体的说,是将社区作为一个开放的治理平台,通过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来培养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调动社会各个主  相似文献   

15.
钱洁 《探索与争鸣》2011,(10):78-80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目前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所采用的管制型模式,存在信息不充分、利益取向模糊、垄断管理等问题,需要从公共安全供给的视角转变供给模式。通过对市场主导型和社会管理型两种社区公共安全供给模式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前社会发展背景,社会管理型社区公共安全供给模式是当前我国的适当选择。在向这一模式转型过程中,可能遭遇管制型公共安全管理的路径依赖和公民性缺乏带来的社区公共安全参与不足两大困境,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制度和政策供给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王翔  史雨琛 《前沿》2014,(15):39-41
20世纪90年代至今,“村改居”是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基层自治组织形式变迁趋势。在农民变市民、村委会改居委会的过程中,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凸显出自觉性政治参与意识不强、理性政治参与能力薄弱、组织化政治参与成效微弱、政治参与延续性不足等现实困境,破解此难题应从扩大社区政策制定的合公益性、加强制定社区政策过程的科学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参与模式革新、主流政治文化为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提供保障与导向等必要性与可行性层面进行整体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斌  王勇 《传承》2010,(6):136-137
调查发现,社区直选中居民政治参与主要存在居民政治参与的动力不足、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的效能不彰等问题。巩固和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直选中居民的政治参与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积极构建公民社会;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密切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联;加强对于社区自治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扎实推进社区自治,做真城市基层民主;建立健全居民与居委会的互动机制,提高居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  相似文献   

18.
钱宁 《思想战线》2004,30(6):70-74
从“机构照顾”到“社区照顾” ,是社会福利输送模式的转变 ,也是社会福利发展的新方向。“社区照顾”的发展 ,不仅是社会服务方式的转变 ,也是社会福利政策导向的重大改变。发展社区照顾 ,不仅可以为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老、弱、病、残、幼等弱势人群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而且可以避免完全由国家提供福利支持和缺乏社会参与的种种弊端 ,同时还有助于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福利“以人为本”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时少华 《中国发展》2011,11(5):57-61
中国社区主导型旅游村落的居民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该文以北京郊区一个自然村落为例,针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过程中参与旅游规划与决策、村资源旅游经营、旅游监督、旅游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区居民社区参与旅游不足问题背后的三个体制性影响因素,即村干部委托代理制度、村干部公共管理角色与经营角色的混合制度,以及乡村干部内部利益的庇护网,并提出了可选择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加速进行,社会结构“同质性”快速消解,而“异质性”不断增加,这正是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涌现的历史背景~因此,政府必须建立起满足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平衡机制。对强势集团,政府在对其特权加以限制的同时,应该通过准入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对于弱势群体,一方面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来培养、扶持;另一方面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弱势群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社会地位和博弈能力。另外,应明确公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权利的范围、具体实现路径与程序保障、权利救济等规范.尤其是在弱势群体参与公共政策、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参与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