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老人以家庭照料为主,妇女承担了主要的照料责任,政府减少对老年照料的支持以及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会加重女性的照料负担。本文利用2002、2005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研究了照料父母对农村已婚妇女健康的影响。在中国农村,与不照料父母的妇女相比,照料父母的妇女"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概率将降低7.4%;与配偶健康水平较差的妇女相比,配偶健康水平好的妇女,"健康状况非常好"、"健康状况好"的自评概率将提高33.77%。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3,(5):93-94
王萍、李树茁在《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利用相关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个体增长模型,结合农村实际状况,考察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理健康的纵向影响。获得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提供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显著影响,体现了代际支持对健康的选择效应和用进废退理论。在经济和健康的允许下,利他行为有利于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享清福”的观念有待思考。生活满意度和抑郁能够直接或通过代际支持间接地影响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对农村养老秩序的研究主要是在代际关系失衡与男性父母在"婚姻要价"中受挤压的框架内展开的。中国农村存在显著的地方性差异,不同地区农村的养老秩序也存在差异。本文以北京市W村的家庭关系为例,分析高积累家计模式对代际关系、婚姻圈以及家庭养老产生的影响。本文基于W村的驻村调研发现:多数家庭实现全员就业,形成高积累的家计模式;在高积累的家计模式下,子代在"婚姻圈"中处于优势地位,父代也可以实现"低龄自养";高龄老人依靠相对较高的农村养老金与经济积累实现经济自养,并通过多子间的轮养得到生活照料。在W村,代际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弱,代际关系紧密而无压力。本文为农村代际关系、青年婚嫁逻辑与养老秩序的研究提供新的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2001-2003年“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跟踪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村老年人代际交换对其健康状况影响的性别差异。本文发现,男性老人对子女的经济支持和情感交流有利于其健康状况,但子女对其生活照料的增加对其健康状况不利。而女性老人对子女生活照料的增加和情感交流对其健康状况有利,子女对其的经济支持则对其健康状况不利。这种基于老人需求的代际交换模式一方面说明子女对老人经济和生活照料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暗含了老人健康状况的恶化;另一方面则体现老人对子女的支持和帮助可能得到子女的回馈和补偿,有利于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15日《羊城晚报》刊登武洁的文章,文章提出南京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其中,“家属照料型”模式让人感觉很新鲜,子女、儿媳在家照顾卧床不起的父母公婆,政府也可以给其发月工资。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取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河北上村的隔代照顾进行研究发现,农村中年女性通过"反思性生涯"发展新型的代际策略。与传统婆婆在代际支持上的"缺席"不同,中年女性积极营造与儿媳妇的代际关系,她们通过出让工作权利,诉诸亲密关系,力图"生产"融洽的代际关系与和睦的家庭伦理,进而"激发"子辈的感激、依恋乃至对其未来养老的承诺。但是,在父权制与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下,中年女性的权利在代际关系重构的图景中隐而不见,她们不得不面临权力丧失与主体性消融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对"空巢"现象的普遍关注映射了当代中国家庭的变迁。"空巢"的背后是父母寿命的延长、子女数量的减少、代际间居住安排的变化和迁移流动的发生,其实质是现代化和人口变迁的影响。在青年"离巢"和父母"空巢"成为家庭新常态的情况下,社会应对这些群体给予更多理解和宽容,而国家则应制定更多有利于鼓励和加强代际联系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8.
所谓“全职儿女”,是指与父母同住,通过承担家务劳动和提供精神慰藉换取父母经济支持的青年,形成“父母发薪、工作在家”的特殊代际实践。“全职儿女”现象与老龄化加剧、经济预期放缓、内卷泛化等现实问题相连,是部分青年面对升学就业压力策略性选择的社会避险机制。从个体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和社会风险三个视角逐层分析发现,该现象是青年更为复杂深刻的反向逆行选择,体现自我探索成本加剧与回应社会时间焦虑;是青年与所在家庭的现代性碰撞,丰富了代际实践的内容;是风险社会中青年发展困境、家庭韧性及后疫情时代“疤痕效应”的综合展现。为避免该现象持续发酵,需切实改善青年就业现状,并重视青年问题中家庭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4,(11):51-51
从古至今,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传统,如果有人说现在政府会支付工资给你,你一定会觉得是天方夜谭。但是这已经变成了事实。10月13日《现代快报》报道,南京市民政局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其中“家属照料型”模式让人感觉很新鲜,子女、儿媳在家照顾卧床不起的父母公婆,政府也可以给其发月工资。新闻一出,立刻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好评。  相似文献   

10.
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知识青年,即"知识新移民"受家庭资本、父母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较大,在城市里大多从事非正规就业,职业发展表现出代际传递的特点。如何化解非正规就业导致的问题和不利因素,促进"知识新移民"的正规就业和地位提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受欺凌青少年向父母保持"沉默",隐瞒被欺凌经历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从代际情感互动视角出发,通过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发现,当子代向亲代部分或全部披露欺凌事件,亲代继续实践日常情感互动模式会产生"虚假情感理解"甚至对子代进行身体惩罚,此外长时间的不良代际情感互动会导致受欺凌子代产生负面预期,为避免痛苦"再生产",理性的个体以向亲代保持"沉默"来进行自我保护。代际情感共同体建构是受欺凌子代实现共有感受期望的前提,代际情感互动的时空界限是真实理解受欺凌子代情感需求的基础,消解或转移受欺凌子代负性情感是打破沉默的关键,进而有助于家长理性参与校园欺凌干预,防范校园欺凌风险。  相似文献   

12.
吕芳 《妇女研究论丛》2012,(5):36-42,47
社会支持网是正式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补充。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传统的"男耕女织"演变为"男工女耕",农村留守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不得不重构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然而,目前国内很少有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个体社会支持网构成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16个省份2414名留守妇女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系统考察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的构成。调查发现:丈夫仍然是"缺席"的户主,构成留守妇女情感支持网、财务支持网的重心;"娘家人"在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中的重要性超过了"公婆",尤其在情感支持和财务支持方面;邻居、朋友都是留守妇女日常交往的主要对象,邻居还对留守妇女的生产活动提供帮扶,而朋友则是留守妇女情感倾诉的主要对象之一。亲属倾向于情感支持、财务支持,而非亲属倾向于交往支持。  相似文献   

13.
穆光宗 《人民论坛》2012,(15):60-61
"啃老"是刺目逆耳的负面用词,容易将一度倾斜的代际关系模式化、标签化,甚至将处在中间地带的代际关系往不好的方向引导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因此,有专家称应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其中,老年女性人口的数量、规模、增速和预期寿命,均超过了老年男性人口,"老龄人口女性化"、"高龄人口女性化"趋势很明显;关注老年女性的养老问题,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要着眼于性别差异,对我国老年女性的经济困境、健康问题、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需求、家庭依附与社会地位低下等养老困境及其社会、制度、教育、就业等问题的研究,结合增加全社会人力资本存量以及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的考虑,着重进行制度改革的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15.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菲 《理论月刊》2003,(3):142-143
从农村老年人的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来看,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为了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家庭养老的道德教化力度,提供道德支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为老人提供法律支持。从而更好地保障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上愿意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客观上却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捆绑,在既有的二元社会保障权基础之上,形成了"间架性社会保障权",在形成路径、表征和制度支持方面与二元社会保障权差异明显。从生存到精神再到社会认同等社会保障权方面,没有出现新生代农民工想要的、将他们纳入城市社会保障权的社会政策;而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权的社会政策,并未得到他们积极回应。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和农村社会融合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17.
晚婚化是转型期我国青年婚姻问题最明显的体现。而基于对豫南南部W村的调研却发现,当地男青年多数在20岁(虚岁)之前就已结婚生子。探究其成因机制得知:农村婚姻市场上适婚女性资源匮乏,催生了男青年及其父母对能否顺利成婚的焦虑和担忧,通过提早婚姻进入的时间,男青年可纵向延伸其在婚姻市场上的择偶时间,提高婚配成功的机率和可能,避免"打光棍"的风险;受近年来农村婚姻市场上彩礼"一年一个价"的驱使,男青年通过早婚,可减轻每年上涨的"附加"彩礼对其家庭的盘剥和压榨。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婚姻挤压促使农村男青年早婚上演的相关结论。最后,文章指出早婚对青年人正常的学校教育、代际关系以及婚姻稳定等所造成的一系列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研究的代际关系,既有断裂,也有传承。青年研究的代际断裂呈现出隔阂、误解、排斥、冲突等状态;青年研究的代际传承则呈现出知晓、理解、尊重、支持、融合等状态。青年研究的代际差异有利于理论创新,青年研究的代际传承有利于知识积累,要倡导青年研究不同代际之间的沟通合作,要构建青年研究不同代际之间的成果共享机制。进入新时代,鼓励青年研究的代际传承,推动青年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代际流动可以映射社会长期流动模式和开放程度,合理的教育代际流动能够有效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推进社会公平。本文基于2021年对全国出生于1976-2000年已完成学业并进入劳动力市场的1682份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分析教育代际流动对代际收入流动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我国教育代际流动性明显增强,两性差异日渐消弭;低教育水平家庭的女性实现教育高阶向上流动的比例增加,男性教育代际的顶部传递优势依然显著;父代收入仍对代际收入流动起关键作用,女性的代际收入关联度高于男性;教育代际向上流动能有效阻断父代的代内收入差距向个体传递,教育代际向下流动则会加剧代际收入传递固化,且这一影响更多作用于女性。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双重短缺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重要特征,然而家庭依然承担着照料的主要责任。在老龄化和家庭变迁背景下,老年人照料资源在家庭内部的供求失衡已成为中国家庭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文章从微观层面揭示了中国家庭老年人照料者呈现出女性化、中年化、就业-照料冲突加剧等特征,并在对照料者投入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家庭照料者支持政策的制度框架,提出兼顾照料和有偿工作的政策安排是关键性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