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警察形象负面影响原因探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绍秋 《湖湘论坛》2007,20(2):105-107
警察形象代表着党和政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保持政治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警察形象的负面影响原因有多方面,公安机关内部应改革机制、改善作风、内强素质;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和谐构建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2.
论媒体与警察形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公”提出,要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警察公共关系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最大限度获得公安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工作艺术。人民警察形象代表着国家、政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何谓警察形象?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而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3.
警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警察组织的概括认识与评价。良好的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当前存在一些丑化警察良好形象的现象。为了重塑警察良好形象,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公安机关应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4.
塑造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是警察组织自身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进"四项建设"以及维护党的领导、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重视。针对社会转型期警察形象受到影响的现状,应从警察组织内外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增强自身能力素质、理顺警察组织体制、注重公安工作宣传、完善警察保障机制和建立社会联防机制等途径重塑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5.
警察网络形象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网络形象是警察组织及其成员基于网络平台、置于网络空间带给网络公众的直观、具体、形象化的总的印象、看法或感受,是警察组织的特征与表现在网络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是网络公众对警察组织及其成员的概括认识和主观评价。警察网络形象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网上警民关系、有助于警察组织内部建设、有助于良好政府网络形象的形成。警察网络形象建设由警察网络理念形象、警察网络行为形象和警察网络视觉形象建设等几部分构成。应当高度重视,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6.
警察形象是社会印象的一个分支,是公众对警察物质、警察精神、警察行为和警察制度的总体看法。通过SWOT方法对重塑警察形象的内在优劣势和外在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对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警察形象建设,保障公安机关融入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明 《公安学刊》2005,(5):84-86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警察形象危机频发.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警察形象建设中有着双重的作用,而警察组织对此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要让媒体在警察形象危机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努力建立四个机制:自上而下的全国性警察形象危机处理机制,党政主导下的警察组织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警察与媒体的友好协作机制,整体策划、稳步推进的公安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8.
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创新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通过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实现警察公共关系与警民关系的和谐统一;进一步优化警察公共关系的传媒环境,促进警察与媒体良性互动;树立以人为本、公正执法的理念,实现警民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马永定 《公安研究》2008,(11):67-71
警察形象是一个警察组织生命力的集中体现,良好的警察形象是开展公安工作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因此,妥善处置警察形象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发警察形象危机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公安机关在处置警察形象危机时,应积极主动、因情施策,注重原则、灵活应对。为预防和妥善处置警察形象危机,各级公安机关还应建立健全处置警察形象危机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四)密切警民关系,调动社会力量,补充警力 现代警察诞生至今170年,西方国家警察经过了专业化运动、现代化运动,最终在公众“要传统更夫,不要机器人”的强烈呼声下,走上了社区警务的改革之路。这给予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密切警民关系,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国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世界警务改革的趋势指向。 1.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良好的形象是密切警民关系的基础,因此,首先要通过培训、经常化教育等措施使全体警员正确理解警察的社会角色、警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警察形象对警务工作的重要影响等,使每一名警员从内心深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公安品牌建设对于公安机关提升工作效能,推进公安业务工作以及公安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漳州110"就是人民警察服务人民的典范品牌。"漳州110"品牌三十年来创立了"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的品牌形象。"漳州110"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牢固树立品牌的"护旗意识";立足自身职责职能,积极改革警务运行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效能;改进服务方式,建立主动服务、科学服务模式;注重公安品牌的形象建设,构建了优良的公安品牌形象。这些也对我国公安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改进公安工作的必然选择。公安机关必须从提升打防能力、加强警民沟通联系、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良好警风等方面入手,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警察的所有执法行为都显露在社会大众面前,但当下的网络涉警舆情却出现了警察群体"妖魔化"的趋势,这对警察的公共形象建设形成了严峻的现实挑战。针对这一现象,为消除互联网时代涉警负面舆情,建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本文分析了当前涉警舆情引导存在的四方面的突出问题,并以"基础研究、应用谋略、及时读判、快速反应、主动引导、慎用警力"二十四字方针为核心,提出了建立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五个设想,最终得出建立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机制是现代公安工作的必然选择的结论,以期对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公安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公安工作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的客观需要。当前,在公安工作中应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大局观念,牢固树立严格、文明、公正、效能、公开的执法思想,切实提高法律素养,自觉接受法律监督,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警务技战术,是建立在良好身体素质基础上的通过训练形成的合理的克敌制胜的方法。警务技战术训练既是能力、技巧和策略的训练,也是执法水平的训练和塑造人民警察形象的训练。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后备人才、提高人民警察自身素质、加强公务队伍建设、进行警讯国际交流的重要阵地。警务技战术教学在公安院校教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公安院校学员对警务技战术的学习也非常重视,同时警务技战术教师既是人民教师又是人民警察,这就要求警务技战术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技战术素质,正确处理好"务"与"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肩负着为辽宁省公安、司法战线培养人民警察的重任,学校一直把廉政教育作为政治建警、政治育警和党建工作新的伟大工程常抓不懈。学校将廉政教育与从严治校、从严育警结合起来,形成了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主题活动为切点、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人本管理为依托的具有创新特色的公安院校廉政教育体系。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廉政建设取得的一些宝贵经验,推动了公安院校廉政教育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公安派出所的绩效考核对推动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桥梁",我国公安绩效考核工作的不足依旧存在。文章以美国行政机构绩效评估的经验为借鉴,找出现阶段公安派出所绩效评估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公安工作,改善警察形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功能定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的时期,服务于民生发展成为其更加凸显社会责任的内在发展要求。城乡社区是影响高校党建与德育育人的外源性、发展性、生成性环境,也是大学生全身步入社会之前实现其"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实践空间。高校学生党组织要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点,推进党建工作格局从准行政化走向公益化,有效延伸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要以党员义工基地等为载体,创新党员教育管理途径,将"志愿、服务、奉献"等公益教育精神嵌入并内化于党员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体系,推进高校学生党建与社会工作的联动共建和长效发展,从而引领大学生党员系统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型,并顺利地实现由"精英毛坯"到"人才成品"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公安事业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需要公安高校的人才支持,当前公安高校无论是为更好地服务于公安现实斗争需要,还是努力推进公安队伍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都应特别要抓住历史机遇,改变培养公安人才的观念思路及体制机制。从各个方面加大投入与改革,切实做到公安高校教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