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阐述过去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技术应用创新丰富监所医疗手段,完善监所医疗机制,实现被监管人员入所体检、所内及出所诊疗信息全程电子建档,引入被监管人员入所前社会医院医疗数据,准确掌握既往病史,积极利用社会医疗资源,探索实现远程就医诊断,充分保障被监管人员生命健康权,减少因病死亡,有效维护监所安全。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赖以顺利实施的宏观前提和动力机制。公安监管机关在贯彻中央社会管理创新决策中任务艰巨,须始终抓住确保监管场所安全文明的主线,以实践创新载体扎实推进。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运用信息科技手段研制开发出监管远程视频监控智能管理平台,对基层公安监管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大局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新的时期对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越来越成为服务公安中心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做好新时期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公安机关各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公安重要基层基础工作之一的监管工作因为其特有的工作性质和模式,更是需要信息化作为有力的支撑。中山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创新思路,立足新起点,强力推进信息主导监管工作战略,建立了以监控为主体的安全防范体系、以戒毒所信息管理系统为主体的信息化办公体系,各项信息化应用日臻成熟,全所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监所的前列。然而监所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重道远,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下的信息化建设仍需要广大民警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的公安监管工作急需一支既懂得当代犯罪问题形成的基本理论,又精通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既熟悉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又掌握现代监所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既掌握监所安全的防控手段和措施,又精通各种警技战术的专业化公安民警队伍。因此,教育必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突出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公安监管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大潮对公安户政部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挑战。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开展流动人口通报协查工作 ,实现信息共享 ,为预防和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手段。由于当前流动人口通报协查工作主要以传统手段为主 ,以及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等原因 ,流动人口通报协查工作存在回函率低、回函不及时、工作效率低、覆盖人群有限等突出问题 ,必须寻求新的工作手段。近年来 ,公安机关网络技术特别是公安综合业务通信网 (公安专网 )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全国联网工程的建设应用为流动人口通报协查工作提供了网络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盖州市公安局监管大队在大队长张兴文带领下,监所领导班子成员始终把“创新机制,规范执法,提高监所安全管理水平”作为工作目标,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断创新监所管理机制,逐步规范监所安全执法环节,  相似文献   

7.
公安监所管理文化建设之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监所管理事业的发展,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建设的推进,公安监管部门软实力和公信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公安监管部门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必须加强公安监所管理文化建设;创新公安监所管理文化建设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公安监所管理工作;要把公安监所管理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所管理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智慧监所建设背景下,以"动态信息主导勤务"为出发点,提出了在统一时空框架下的数据汇聚、快速感知、预警研判及共享联动的创新模式,构建以监所真实场景为核心承载的数字孪生安防实战平台,实现监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立体直观呈现,场景化沉浸式表达监所范围内的安防动态、人员信息、警情状态及应急处置等业务,做到实景全局立体可视化高效指挥和智慧监管。  相似文献   

9.
<正>为落实公安部党委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智慧公安的部署要求,以科技信息技术推进公安监管工作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公安监所保障安全、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在全国公安监管部门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智慧监管建设工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智慧监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智慧监管建设技术指南》,为各地各级公安监管单位开展智慧监管建设应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指引。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构筑安全智慧监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是公安监管工作中最为关注的要素,如何实现对监所在押人员精细化安全管理,保障监所安全规范运行,是公安监管的核心工作。探讨了如何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构筑安全智慧型监所,实现监所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进而提高监所安全管理水平,全方位保障监所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李瑾 《警察技术》2013,(1):19-21
符合公安监管工作规律、科学规范执法行为的信息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的第一警力,是推动公安监管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2009年以来,全国公安监管部门以“信息化是公安监管工作第一警力”为指引,以实现公安监管工作“安全、文明”为目标,服务公安中心工作,贴近公安监管实战,精心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专题人物,本刊独家专访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局长赵春光,为读者带回他对于我国公安监所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深度解析。  相似文献   

12.
监所亚文化是指在监所中以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通行于在押人员群体内部的文化体系,它与监所主流文化一起构成了在押人员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双重价值体系,具有群体规范性、低层次性、传承性、吸引力、同化力和腐蚀力等特点,对在押人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监所亚文化的研究,可以了解监所亚文化的本质,探寻存在于犯罪现象特别是犯罪的交叉传染性和反复性等问题背后的文化因素,为从公安监管工作入手实施犯罪防控之策提供依据,具体可从强化监所主文化、监所环境、监管民警的作用等方面的影响来抑制监所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公安监管场所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落实"互联网+"创新精神和"惠民生、解民忧"行动理念,充分运用互联网金融和数据安全保障技术,通过搭建被监管人员亲情汇款系统,使被监管人员家属和监所民警都实实在在体会到"移动互联+电子支付"给寄存款管理带来的规范、高效、优质、便捷,全面提升了监所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网络化和智慧化水平。该系统"投资小、见效快、实用性强、简单易用",真正做到了"科技微创新、群众真满意"。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公安厅监管总队以建设"全省监所智能化管理平台"为龙头,以实现"智慧监管"为目标,精心做好公安监管信息化体系架构设计和建设应用组织管理,在全省公安监管部门初步构建了以信息化为引领的现代公安监管警务机制,为打造安全文明监所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蚌埠铁路公安处看守所依托铁路监管工作特点,在上级领导和监管业务部门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以确保监所安全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看守所对社会开放为抓手,尊重和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全力打造阳光监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3,(16):F0002-F0002
都说公安监管场所是一方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从事监所工作,真真切切就像是坐在火山口然而,就是在这方特殊的战场上,山东省高密市看守所以确保监所安全为核心,以等级化管理为重点,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狠抓监管队伍正规化和监所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监管工作和队伍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各项业务指标连年名列潍坊市局前茅。  相似文献   

17.
《警察技术》2014,(4):92-92
在今年由公安部监所管理局与我刊联合举办的公安监所智能监控建设与应用征文活动中,江苏省公安厅监管总队王强、林通等同志撰写的5篇论文获一等奖,浙江省杭州市看守所张祺等同志撰写的10篇论文为二等奖,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支队陈健敏等同志撰写的14篇论文为三等奖;上海、江苏、浙江、广西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监管总队为先进组织单位。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对上述同志和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颁发荣誉证书,以资鼓励。本刊现发布活动获奖作者名单,详细获奖论文内容敬请参看《警察技术》杂志2014年"公安监所智能监控技术"专刊。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的监管实践证明,安全文明管理是公安监管工作的主线,而抓安全,必须适应羁押监管形势的变化。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引,顺应安全工作规律,强化基础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以综合治理为主要特征的安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对监所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见性,提升监管民警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才能在监管安全的大前提下,确保监所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公安监所内被监管人员中普遍存在多种羁押应急心理,容易出现闹监、自残、自杀等恶性问题,严重影响监所安全。总结实际应用经验,依据监管数据特点并结合业务痛点设计搭建了被监管人员风险评估预警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被监管人员风险识别预警能力,实现公安监管工作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的警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公安监所是指我国公安机关依法设置并管辖的有关刑事羁押、特定刑罚、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机关。公安监所是我国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刑事、行政执法机关。其任务是:有效监管,保证羁押、刑罚、处罚和强制措施执行的运作,提高执法效益;严格管理,建立良好的监管秩序,保证监所安全;对被监管人进行教育、改造和矫正;打击、制裁犯罪,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