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窗外已是秋风黄叶,一年又要过去了。细算起来,历时三年,编纂《(论语)类篇》至今总算大体就绪,可以嘘一口气了。转头回顾,我所思考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三个:为什么要编纂《(论语)类篇》?怎么编纂《(论语)类篇》?在《(论语)类篇》中如何解读德性文化?一、孔子的形象,几经浮沉。在政治搏击的风浪里,以阶级斗争的眼光看,我们曾经有过历史的疑惑:孔子是  相似文献   

2.
20年来的《论语》英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过去20年中《论语》英译研究方面的43篇论文,旨在对国内《论语》英译研究的成果和现状做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为《论语》英译研究走向深入、《论语》新译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继承孔子的思想学说,必须以正确科学的态度对待《论语》。众多论语译注读本的出版,对普及和研究孔子学说功不可没,但译注工作还需要改进,要在正确理解原文方面下苦功夫。  相似文献   

4.
读书     
《当代广西》2014,(20):62-62
正习近平主席要仔细看的两本书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到曲阜孔府考察时,在孔子研究院看到了《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在深入研究《家语》全书及各篇的基础上,序说认真、细致、准确、条理,注释与通解则网罗、综合各家,充分吸收现有注解成果,既做到择善而从,不标新立异,又爬梳剔抉,陶冶浑成。《论语诠解》立论高远、体例新颖,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十分有洞见的解读,结合新近出土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补充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研究的不足,并对一些《论语》误读提出了新见。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论语》是孔子写的书,其实不是。孔子一辈子没有自己写过一本书。为什么叫《论语》《论语》是在孔子去世几十年之后(大约公元前400年),由他的弟子和弟子的学生根据笔记和记忆加以整理汇编而成的书。全书用语录体的形式编纂,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和他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也记载了孔子一些学生的言论。全书涉及到孔子创立的  相似文献   

6.
黄东花 《求索》2013,(11):168-170
《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是中西寓言的杰出代表,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生活哲理,寓言故事中到处充斥着人际意义的表达,与评价理论关注的研究对象不谋而合。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以评价理论为研究构架,尝试对《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文本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发掘同一语类的不同语言实现语篇评价功能的资源和运作模式,分析不同语言评价意义的异同和理据,为《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语篇的正确解读提供方向,同时为寓言文本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和路径,并进一步验证评价理论在古汉语研究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从《论语》看孔子的言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春燕 《湖湘论坛》2004,17(4):48-49
《论语》鲜明地体出了孔子的言语观 ,而后学对此论及颇少。本文从言语内容、言辞表达和言语态度诸方面对孔子的言语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刘高 《前沿》2004,(8):200
《论语双解》 (张信编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 0 0 4年 3月出版 )是作者长期研究《论语》的成果 ,它创造性地寻找现代人解读《论语》的合理方式 ,在经过长期努力创构了系统的方法体系的基础上 ,第一次把《论语》全部资料纳入一个时空框架 ,一个清晰但又不追求微观还原的时空框架。如该书“内容提要”所说 ,该书既是新编《论语》 ,又是以《论语》全部资料编写的一部孔子传。古今《论语注》采用的《论语》版本相似 ,只有个别分章不一致 ,个别用字有差异。古今众多“孔子传记” ,在生平叙述中 ,最多只编入数十例《论语》资料。同这两个系列相比…  相似文献   

9.
李钢 《求索》2010,(9):206-207,187
作为儒家著作之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本质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论语》的"仁爱"学说并不是经文式的说教,它散发着自然清爽的诗性美,这些诗性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仁爱"的社会生态。孔子不仅提倡社会人文关怀,还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孔子学说中,天是万物之本源,万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孔子的这一思想通过"比德"的文学手法,在《论语》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是《论语》的文学之美,更是《论语》反映出的自然生态之美。如果说,社会人文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是《论语》内容的反观与写照,于文学形式,《论语》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质中和"的修辞文学为《论语》美学思想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才使《论语》之语言文字能既简约含蓄又富有意蕴,进而成就诸多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在病房中读过《论语》之后,写他眼中看到的一个矛盾的孔子。文章中有这样的话:"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在长吁短叹。有诗意的时候……有讨厌的时候……更讨厌他说过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书抛下了。"这位作家对孔子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厌恶与愤怒跃然纸上。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批林批孔运动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子这句话,认为这句话是几千年愚民政策的理论根据,而孔子就是封建社会愚民政策的老祖宗。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不仅是一位教育家,而且是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由于时代所限,他的从政观自然也被打上了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烙印。但剔除这些瑕疵,其从政观对我们今天也有一些可值借鉴之处。 德以服众 在《论语》的第二篇《为政篇》中,记述了孔子的一句名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  相似文献   

12.
贺阳 《求索》2010,(5):118-119,23
一种好的教导,其所引事例和其理论总是相融合的。儒家作为事例的《论语》篇,就可以充分反映其教育的理论特点。我们在本文中就讨论《论语》中体现出的儒门易学。  相似文献   

13.
孔子“仁”的三境界———《论语》伦理思想探微杨才年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十分推崇社会伦理道德。他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着眼于人生伦理道德问题,致力倡导一种以“仁”为中心的心灵境界学说。读一部《论语》,我们就可以深切体会到,孔子所讲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论述《论语》中“道”的含义 ,对古今注解进行对比分析 ,去发现孔子“道”的另外一个世界 ,以期引起学术界在进行《论语》的诠释和研究时 ,深入到孔子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5.
曹洁 《人大论坛》2006,(9):33-34
《论语·子路》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路问政.孔子回答“先之劳之”,又问“请益”.孔子答:“无倦”。这就是孔子关于“为政”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孔子评价子张“师也辟”的“辟”,过去多被理解成邪辟或巧慧善佞,即使有被视为偏僻的.也是指其偏于博爱容众的一面。实际上“辟”指的是子张的偏异求新、逾越常理的性格表现,《论语》中子张的许多言论可以证明。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的统战思想司马朝军《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记载孔子同弟子、时人的谈话,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论语》一书内蕴丰富,它给予后人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近来细绎此编,但觉意味深长,如此断烂朝报之中竟蕴含如此丰富的统战思想。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语》之“言”及其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玲 《求索》2010,(5):115-117
《论语》是孔子诗学思想最完整最重要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诗学内容,其中除人们耳熟能详的兴观群怨、思无邪等诗学概念之外,孔子似乎对另一概念"言"也相当关注。综合考察相关材料,我们发现《论语》之"言"颇有意味,它隐含一个诗歌发生学的判断——原初的诗具有言语应对功能。这一判断显然具有非同寻常的现代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孔子,很多人尤其是研究形而上学的学者并不承认孔子作为一个哲学家的身份,也否认孔子的思想是一种有体系的哲学。对于这一看法,从哲学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是有些道理的。然而如果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来看的话,此论或许有些偏颇。因为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一种面向现实世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学说,这一学说特点是与实践哲学而非与形而上学相契合的。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主要言行的《论语》中显示出,孔子事实上建立了以"仁"、"礼"等范畴为普遍概念的实践哲学体系,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当然是一种哲学,而孔子本人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哲学家。  相似文献   

20.
赵字 《淮海论坛》2013,(1):38-40
重视伦理关系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在《论语》中有很多篇幅讲述伦理道德问题。其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论语》中的孝道不仅保持了孔子以前时代“善事父母”的传统本义,更强调了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论述具体方法,进一步充实了孝道的内容,使“孝”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一、《论语》中孔子关于孝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