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美国与新加坡道德教育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研究美国与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共同特点 ,从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强化“国家意识”,立足于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和“隐性课程”在道德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道德教育的融洽氛围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把握学校道德教育的正确导向等方面 ,提出加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明辉 《前沿》2011,(24):227-229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文章主要是在分析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和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策略,即文化渗透、人格渗透、课程渗透、实践渗透和环境渗透。  相似文献   

3.
《研究与实践》2008,(1):26-27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有重要职责。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如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这些课程和学科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这个重要课题,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耿秋兰 《传承》2009,(16):68-69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揭示了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提供了哲学基础。我们要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努力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途径,从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揭示了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提供了哲学基础.我们要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努力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途径,从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极活动着的显性主体实际上受到一定社会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即“隐性主体”的支配和制约,“隐性主体”作为显性主体实践的根本依据和行为尺度,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始终,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功能和特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生成、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评估三重视角分析“隐性主体”的存在与作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隐性主体”概念及研究“隐性主体”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探讨,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建设,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5,(7):8-8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纪恒在全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准确把握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分析判断,进一步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署要求,切实做好我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李纪恒在讲话中强调,要突出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他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课程以及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切实加强和改进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二要充分发挥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作用;三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课程的重要功能。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深入发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专业特点,把思想政  相似文献   

8.
王兆珍 《青年论坛》2005,(2):106-107
德育潜在课程的开发 ,旨在整合、设计诸多教育因素 ,强调与显性课程的“兼容”与“渗透” ,利用“显性”和“潜在”两种德育资源 ,提高德育实效。德育潜在课程主要存在于学校课程、学校制度、校园文化之大领域 ,因此开发德育潜在课程的策略是 :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 ,挖掘显性课程中潜在课程的作用 ,开展深入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对思想政治教育适应超越规律的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桂海论丛》2007,23(5):55-57
适应超越规律就是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从受教育者的现有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发,又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践的时代要求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不断完善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无沦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都已作为育人环境,与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过程的环境共同构成了以教育实践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是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结构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环境具有教育的功效。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冲击和挑战,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施教和受教育环境的优化入手。优化施教环境主要调整教育时间、地点和方法。优化大学生接受环境主要从受教育者主体情感、接受定势、接受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大学人际环境主要考察大学生之间以及学校社会两方面,即考虑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影响,考虑教学管理环境对大学生心智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课程自本世纪初引入我国高职教育界,研究人员主要从隐性课程的概念、特征、作用与意义、建设策略与途径、改革实践经验总结等方面对其开展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与实践,但总体上存在研究成果以散论居多、深度不够;共性介绍居多、特性研究较少;研究关注实践不足、对实践指导乏力等状况。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者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包括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两个方面。有效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实施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和教育成效的提高能起到积极作用。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措施是,发挥教育者对教育过程组织实施的主体性,教育者要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者要在知识量的占有上,要有优于受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在情感上,要关心受教育者,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发挥教育者对其自身的主体性,教育者要具有创新的意识、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隐性教育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方式,它具有信息传递方式上的隐蔽性、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无意识性等特征,在其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从大众日常生活领域入手,以人为本,采取教育与自觉相结合。从隐性教育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董秀娜 《前沿》2005,(6):149-151
“公正团体法”是科尔伯格重要的道德教育方法之一。本文对“公正团体法”的产生形成,实施评价和作用做了概述,并重点论述了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学校道德教育应持发展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律道德;应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实施;应注重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教材是绝大多数人接受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的最基础的途径,也是专业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学者跨入这个领域的第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政府和社会应当把公安教育作为特殊教育来对待。公安高校应当努力拓宽办学面向 ,密切与公安机关的联系 ,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深刻把握公安工作涉及面广泛、实践性强、规定性强、对策性强等特点 ,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中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 ;改革教育体系 ,使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统一于公安工作实际 ;增强办学适应性 ,积极发展非公安教育 ;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方式、方法 ;树立高校管理的育人观念、服务观念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进一步强化读书求知的风气和学术创新的风气。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西方,价值教育是一种影响广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形式。价值教育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在公立学校实施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价值教育。美国学校的价值教育与西方价值论的繁荣、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价值教育就是价值论为解决价值基础危机、反拨科学主义倾向、应对功利主义教育观、倡导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的一种实践尝试。本文分析美国价值教育的状况,以便为我国学校价值教育的发展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全球意识的培养成为美国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全球意识是指一种立足于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认识、分析和思考世界历史和社会问题,并以此指导行动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从全球意识培养的目的观出发,美国公民教育课程主要包含世界公民意识、交流和合作意识、国际规则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国际参与意识五个方面的内容。解析课程中全球意识教育的内容,可以更深刻地反思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为我国学校的全球意识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美国民众的权利意识觉醒,人们为维护个体或群体利益而采取行动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或"服从"公民观逐渐转向"主动"公民观,主张以一种积极和理性的态度参与社会和政治公共生活,以满足民主制度的合法性要求。"主动"公民观对美国公民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主动"公民教育理念提倡在多元化的美国社会,通过实践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形成公民权责意识、养成公民品格,并掌握"对话与合作"等公民参与技能。在联邦政府推动下,美国逐渐形成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