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孔建平  岳峰 《求索》2010,(12):202-205
上世纪末出现的"审美文化"中的"审美"一词源于"Aesthetics"的日文意译"美学",但后者本身就歧义丛生。鲍姆嘉通用希腊文"Aesthetics"来命名一门学科,本意是论证对感性的研究有价值,但他用"美"来为感性价值正名,引起诸多混淆;维科在《新科学》中没有使用类似的词汇,却为文学所表达的先于反思的感性价值做了有力辩护,对西方现代美学影响深远,也与中国诗学相契合。当下流行的"审美文化"实际上多指"时尚文化"或"艳文化",其内涵与"美学"的核心价值缺乏学理关联。  相似文献   

2.
情与理:作为西方文化原型的柏拉图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把柏拉图美学简单归结为神秘主义的美学之源。柏拉图美学思想内部同时凝结着思辩理性和宗教感性两种因素。其理性部分开辟了西方理论美学的思辩之路;而其感性部分代表了西方美学、艺术的浓厚的宗教情调。柏拉图美学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原型,其内部情与理二元的相互交织与矛盾,体现出西方文化内部理性与感性二元动态平衡的结构,这正是柏拉图美学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基础论纲斯民马克思主义美学及文艺美学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内在完满自足的系统性。可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美学和文艺学的专著,虽然二位导师有过此心,但在繁忙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却无暇进行具体操作,他们的美学、文艺学观点,散见...  相似文献   

4.
陈敏南 《求索》2010,(8):189-191
新媒体艺术建立的审美体验的综合性、审美过程的交互性、审美情境的虚拟性等全息性审美方式,与中国艺术美学的"天人合一"、"整体观照"理念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汲取和发展中国艺术美学思想,使之适应新媒体艺术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表现,将使中国新媒体艺术创作不断彰显时代特色和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5.
曾小月 《求索》2011,(2):195-197
中国古典文论与武学思想均受到虚实审美观的影响。一方面,古典文论与武学思想在展现虚实之美时具有精神上的相通点;另一方面,由于所从属的领域不同,二者在具体的艺术实践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就本文而言,在虚实观上,古典文论与武学思想主要在空间变化、"动静"转换、"活法"三方面构成了相互体照。通过与武学思想的比较,我们不仅能对文学虚实观有一个新鲜的认识,而且也能为古典文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钢 《求索》2010,(9):206-207,187
作为儒家著作之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本质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论语》的"仁爱"学说并不是经文式的说教,它散发着自然清爽的诗性美,这些诗性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仁爱"的社会生态。孔子不仅提倡社会人文关怀,还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孔子学说中,天是万物之本源,万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孔子的这一思想通过"比德"的文学手法,在《论语》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是《论语》的文学之美,更是《论语》反映出的自然生态之美。如果说,社会人文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是《论语》内容的反观与写照,于文学形式,《论语》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质中和"的修辞文学为《论语》美学思想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才使《论语》之语言文字能既简约含蓄又富有意蕴,进而成就诸多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7.
常康 《前沿》2010,(3):17-21
李贽"自然人性论"使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呈现平民主义色彩,至今仍具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核心价值和内涵蕴藉表现为:重视提炼"有德之言",追求表现"凿凿有味"的朴实生活美;强调"尽意""无声"审美效益,主张"以自然之为美"的艺术生活美;倡导倾听"百姓之迩言",崇尚表现"率真""俗善"的拙朴生活美;讲究"格"、"调"、"情"、"性",欣赏悲壮激越生活之旨趣;呼吁恢复"童心"创作"至文",追求"化工"的生活审美之境界。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所创立的平民主义"生活美学",不但丰富了中国美学史宝库,而且至今仍昭示着它生活审美哲学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实践观中不但确确实实包含着存在论维度和内涵,而且他的与实践观紧密结合的存在论思想还为现代存在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的美学、文艺学研究及发展切实开启了一种崭新的可能性."实践存在论"美学,正是以马克思唯物史观固有的存在论思想及其与实践观的结合为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直觉,或者说审美直觉,是西方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一个中心范畴。对直觉的极端强调和崇尚,是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重要表现。作为二十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学家,卢卡契自然没有回避对审美直觉的研究。这对于我们批判地借鉴西方现代文艺学,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有相当的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李思飞 《青年论坛》2011,(3):143-145
服饰是透射一个民族艺术哲学理念的重要窗口。中国传统服装美学一方面受到儒家礼教规范及伦理道德的影响,注重"美"与"善"的相似性,缺乏对人体之美的正视与研究,把服装审美创作看作传播教化、塑造人格、维护礼制的形象表征,遮蔽人体曲线,宽衣博带;另一方面在道家思想统摄式思维观照下,追求衣饰与人体在整体审美上的和谐,淡化人体特征而凸显精神气韵。西方服装美学注重"美"与"真"的共同点,求真务实地强调人体曲线,以探求表现人体的本质美为审美理想。如何承袭中国传统美学智慧,又借鉴西方服装美学求真精神,创造出中国服装独有的时代语言,是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们面临的一个意味深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王志 《湖湘论坛》2003,16(1):18-19
法学和美学本属于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 :法学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 ,属于理性研究范畴 :美学研究美的现象及其规律 ,属于感性认知研究范畴。然而如果把法律现象当作审美对象加以分析 ,人们便可以借助法学和美学的结合发掘出某些对法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新视角和新见解。本文拟从法律美的表现、特征和内在机制、价值效应等几个方面对法律之美命题作一点尝试性探讨。  一、法律之美的现象表现如果说对法律现象进行审美评判 ,不难发现理想状态下的法律现象具有下列美的表现 :(一 )法律自身的内在美。这种内在美表…  相似文献   

12.
"审美无区分"是伽达默尔诠释学哲学与美学的基础性思想。"审美无区分"思想渊源之一是柏拉图的审美意识理论。柏拉图的审美意识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认为艺术模仿是虚假的主要来源,因此艺术不能达成对真理的认识;其二,坚持艺术与审美的政治和道德标准,艺术应该为理想的人格教育服务。伽达默尔肯定并吸收了柏拉图的艺术和审美的道德原则、政治原则,认为艺术的标准不是纯粹审美的。同时,伽达默尔对柏拉图的艺术模仿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艺术也是认识真理的必然之途。伽达默尔对柏拉图审美意识理论的扬与弃,是形成其"审美无区分"思想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公民的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关于美学的活动领域。政治美学作为一门艺术将外在自然的对于政治规律的认知理性与内在自然的关于政治理想的政治感性相互协调,这也就极力缓和了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张力。通过李泽厚先生关于美学的"积淀论"学说,我们发现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理性是"积淀"于政治感性的,通过这种"积淀"政治理性与政治感性相互融合,从而产生出和谐的美感。因而政治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政治理性引入到政治感性的自由意识之境,从而帮助公民完成"情感本体"的构建,公民以此作为政治人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4.
李清 《前沿》2013,(22):156-158
王国维的悲剧美学思想深受西方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西方悲剧美学思想与王国维悲剧美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从而了解西方悲剧美学思想对王国维的具体影响.二者诗学理论的相通之处主要有:悲剧的“真”:人生苦痛的诗学;悲剧的“美”:“壮美”说;悲剧的“悲”:悲惨毁灭的大结局.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王国维的悲剧美学思想中西方悲剧美学思想留下的鲜明印痕.  相似文献   

15.
汪琦  王炎琪 《求索》2010,(6):92-93,67
中华民族"和"之乐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在先秦奠定,汉魏晋唐对"和"之乐的着力继承与发展,宋元明清"和"之乐与"礼德"得到了有机融合。"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静脉,"和"之乐彰显了东方人特有的气质和魅力。  相似文献   

16.
陈军 《求索》2011,(7):138-139,106
尼采将"存在"理解为求权力意志的虚无世界,基于此,在尼采的思想体系中,通过创造虚无,艺术(尤其是悲剧)成为把握"存在"的本源性方式。换言之,尼采颠覆了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经典戏剧美学思想,他不再把戏剧艺术作为模仿或显现理念的工具,而是把戏剧艺术理解为创造存在之意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顾凤威 《桂海论丛》2005,21(4):55-57
把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称为"过时的思辨美学"是经不起论证和推敲的忽略了文化对社会现实的建构作用,是没有道理的.文艺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一方面需要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指导,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展开了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美学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4,30(1):82-87
人类审美个性与其普遍性文化功能是德国古典美学两主题 ,其间存在的逻辑矛盾与历史张力以及其审美个性研究的不够深入 ,都深刻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美学。以宗教为参照 ,可以深化审美个性研究 ,则审美是人类追求即时性感性精神愉悦的活动。审美感性是物质感性、具体感性和即时感性 ,这些决定了审美乃人类精神生活起点、大众文化之典型代表。审美是最世俗的人类精神活动 ,美学则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 ,这当是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确当起点。在拓展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 ,审美较科学、宗教、哲学均远为逊色。  相似文献   

19.
杨洁涵  卢志民 《求索》2011,(2):121-123
纵观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研究的现存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研究虽已有较大拓展,但大都停留在对老子管理思想内容的简单归类和重新编排上,体系性研究缺乏。现有文献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本质一般都概括为"柔性管理"、"水性管理"、"朴治管理"和"道治管理"等,而基于"母亲管理"概念统摄下的研究几乎无人涉及。基于此,本文将对老子管理思想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以便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老子管理思想体系。我们的研究认为,老子管理思想体系基本上由管理之"道"、管理之"德"与管理之"治"三部分组成,其目标就是达成"无为而治"的管理效果。文章最后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实践意义做出了适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西方人文科学的经典著作及其核心观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关部分有所提及,并给予了适度点评,涉及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文艺学和语言学等。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的思想精髓和思维方法,尤其是蕴涵其中的人文素养,而不是满足于记住他们只言片语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