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菲菲 《传承》2012,(20):90-91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际出发,结合法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我们在预防与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坚持法治的视野、法治的原则、法治的方式,将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
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给政府应对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掌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诱发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及时、妥善应对.具体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要注重搭建网络对话平台,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机制,进一步推进“网络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入了高发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我们在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坚持法治的视野、法治的立场、法治的原则、法治的方式和法治的程序,将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4.
法治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法治的视角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策略十分必要。目前导致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公民法治意识欠缺,国家法制制度不完善,法治预设的救济渠道不畅。要处置好群体性事件,应培养公民现代法治意识,拓宽民意表达的合法渠道,完善法律制度,严格依照法律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对群体性事件本身的认识是否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理。本文分别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由来、群体性事件与突发事件的区别以及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等多个角度,提供了认识和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新视野,进而提出“新群体性事件观”,这无论在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治理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向前  安静 《前沿》2013,(19):97-98,136
“民主与法治的分离”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瓶颈.同时,在我国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社会公众所扮演的“民主参与角色”起了巨大推动的作用,为此,特将“网络问政”引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历程,通过网络问政的规范化建设,实现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预防主体单一,社会矛盾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违背群体性事件预防规律,社会矛盾易激化;不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未来我们应贯彻"治理"理念,加强实现多元善治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预防规律,确立正确的预防思路;恪守法治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2,(5):44-45
杨海坤在《法商研究》2012年第2期撰文《我国群体性事件之公法防治对策研究》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众多个人组成的群体所制造或形成的事件,它是一个中性概念,“违法性”并不是界定群体性事件的基本要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群体性事件处于多发时期。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官民”关系错位.二是利益表达机制梗阻,三是权力运行机制封闭,四是权利救济渠道缺损,五是法治化应急处置机制缺失.六是善后处理制度缺位。预防群体性事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理顺“官民”关系,建立表决权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云南绥江“3.25堵路事件”是典型的水库移民类群体性事件,反映了我国水库移民普遍存在的共性矛盾。从法治视角看,私权保护不足是引发水库移民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实体层面,未将“人”作为考量水库建设可行性的主要因素,对水库移民的补偿不足。在程序层面,公民难以参与公共决策,权利救济的路径狭窄。预防与控制水库移民类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对策是:慎行水库移民,完善移民补偿立法,建立移民程序机制,慎用强权对待权利诉求。  相似文献   

10.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显雷 《公安研究》2001,(12):50-53,83
从法治的角度判断群体性事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要从合法与非法、违法性质及程度、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原因与表现等方面分析。法律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耀海 《求索》2012,(5):214-216
社会群体性事件是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法治弱势,社会部分成员缺乏畅通有效的途径来主张、维护其受到危胁或侵害的基本权益。而要解决社会群体性事件多发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法治的要求着手,从厘定利益分配、法治政府的建设、司法职能的强化和增强民众法律意识等方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群体性事件”的称谓不一,如2000年4月5日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中,称为“群体性治安事件”;2004年11月8日中办、国办转发的《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玉凯 《时事报告》2009,(11):34-36
1993年至2007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l万起增加到大约9万起。2008年至今,全国各地已经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其中不乏产生全国影响的恶性事件。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特点可以用“四个上升”来概括,即:数量在上升、严重性在上升、影响力在上升、维稳的成本在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一些社会矛盾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从“瓮安事件”到“石首事件”的一年间,各地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在国内外造成很大影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问题,2008年1月30日,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和指导这一事关改革开放大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疆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及处置工作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首先要找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和“催化剂”,采取七个方面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和边疆地区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在发展上有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抗性明显增强等趋势。对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需要遵从法治、公平、及早、依靠基层、依靠有关方面人士等原则,构筑多层次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给政府应对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掌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诱发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及时、妥善应对。具体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要注重搭建网络对话平台,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机制,进一步推进"网络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8.
从群体性事件看政府公信力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隐患.然而,频频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凸显出的是政府公信力的不足,政府在公正、诚信、服务、法治、民主等各个层面都已暴露出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因而,如何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增进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对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考之一 :近年来我省群体性事件呈现新的特点 ,一是总量越来越多 ;二是规模越来越大 ;三是组织越来越严密 ;四是行为越来越激烈 ;五是情况越来越复杂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思考之二 :必须找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做到妥善处置。主要原因有 :改革力度加大、利益格局的调整 ,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客观因素 ;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根源 ;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不法之徒乘机破坏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群众法制观念淡薄 ,提出不合理要求 ,也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增多的一个重要方面。思考之三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应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 ,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处置 ;防止矛盾激化 ;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 ;慎用武器警械 ;依法果断处置。思考之四 :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必须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指公众为谋求生存权与环境风险预防需求而发起的预防式群体抗争。当前我国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呈多发趋势,其外因主要包括:政府以GDP至上,引进大项目;公众参与环境评估制度缺失;环保法规不完善导致“先上车后补票”。其内因主要包括:“法不责众”心理效应;“搭便车”心理效应;“去个体化”心理效应;“风险预防”心理效应。深入探究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外因和内因,有助于优化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处理对策,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