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姜素红 《求索》2011,(1):172-174
自环境权概念产生以来,法学界对其认识就充满分歧,以致人们认为环境权概念模糊,进而造成立法上的迟缓和司法实践中的被排斥。本文立足于法学理论,对环境权的主体、客体、内容进行分析,以便正确把握环境权的涵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权保护在我国物权立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向一 《理论月刊》2006,(10):112-115
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环境权概念的提出是人们重视自身环境权益的体现。本文从环境权的内容入手,分析环境权的法律性质,尤其是其和传统物权之间的关系,指出环境权保护在我国传统物权制度中的缺失,希望在未来的物权立法中对环境权保护有所体现,并提出了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权是基本人权,现行的人域法是环境权所遵循的普遍规则之一。界定环境权范围的普遍规则应是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要保护一切生物的环境权,保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权与经济利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宪法的生态化趋势谈公民环境权入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时代推进了法律的生态化进程,在环境时代的冲击下,宪法的生态化已经成为必然。宪法的生态化完善需要基于自由权和发展权而发展起来的环境权入宪,体现环境时代环境权利的保护。通过对公民环境权概念的解读与界定,提出宪法位阶上环境权的定义,分析公民环境权入宪的理由及我国宪法的立法现状,进而提出构建我国公民环境权条款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入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争明 《前沿》2010,(10):110-113
环境权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承认,许多国家宪法规定了环境权,中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宪法会削弱其他法律对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力度,不利于提高公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我国环境日趋恶化的要求,环境权的基本属性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议中国宪法明确承认环境权,并且放在宪法第二章即"公民"那一部分,另外,应完善国家环境权,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宪法,完善环境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环境权是一种新型人权。环境权在理论上讨论得十分热烈,但法律实践却背离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权立法中,环境权从一种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转化,但从环境执法的案例可以看到,环境权仅是一种法律宣示的权利。与环境权的立法相比,环境权无论在已规定环境权或尚未承认环境权的国家几乎都不被承认可以作为诉讼的根据。我国法律对国家、单位和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义务规定得比较明确、具体,但却很少涉及或没有明确说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在享受环境条件方面的权利,法律实践中也未出现依据环境权获得胜诉的案件。我国现有的环境权研究主要有两种学术思想: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我们需要搭建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论者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论者以及主流法学论者之间的共同的学术舞台,建构共同的学术空间,开放式地运用各种理论资源和学术资源,致力于环境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命题的批判和重构。环境权研究必须跨越环境法的固有领域,寻找更加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刘敏 《中国发展》2002,(2):34-38
本文剖析了环境权的理论概念及其在法律上的应用、环境权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现实意义,并指出环境权理论是人权理论的延伸与扩展,具有本源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危机是威胁生态平衡、人类自身安全及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在这一严峻形势和背景下产生了环境权的法学概念,许多国家已将环境权入宪纳入了法制道路。当前,我国环境权入宪存在两大障碍:一是环境权定位模糊,二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需要从环境权入宪的方式及法律保障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从体育与公民环境权之间的关系入手,以人为本,以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为目的,从社会体育学的视角出发,对公民体育环境权的基本内涵、内容进行阐述,为今后公民在体育环境权问题上遇到实际困难的,提供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已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借鉴世界各国环境权的立宪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将环境权规定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对公民环境权的内涵、外延、性质进行界定,提出公民环境权入宪的必要性。公民环境权入宪,是未来宪法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为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奠定了宪法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严重的环境危机日益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自身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环境权这一基本法学概念。环境权作为一个法学基本概念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环境权基本内涵的界定以及宪法是否应明确规定环境权仍然存在争议。目前,环境权入宪已成为许多国家立法的一种趋势,在普适性环境权理念背后隐藏着不同法律文化类型的冲突。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权背后的人权理念,比较其与中国人权理念的异同,有利于在中国人权理念语境下寻求环境权入宪的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权的确立与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晶 《长白学刊》2001,(4):38-4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环境法具有一定前瞻性,而环境权是环境法的重要理论基础.环境权应该具有主体私权性,为保护当代人的环境利益,应将抽象性的环境权具体化,使之纳入民事权利体系.同时,对后世主体及类人的环境权的保护已超越了私法的能力,因而环境权部分主体缺位和人类权利与自然权利的终极同一可以构成国家采用公法手段履行环境保护职能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将环境权这一人权导入以人权为价值内核的宪法,是环境权实在化和21世纪宪法面临的重要课题。环境权的诞生发展了传统宪法的人权原则,并在人权主体、人权内涵和人权形式等方面拓展了宪法人权内容,而且环境权是实现民主宪政的途径;是对传统人权观的超越。这势必要求重新审视宪法人权的主体、含义和构成要素;关注国际环境义务承担者的问题、司法救济保障环境权实现的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又必然给宪法哲学和宪政实施的发展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5.
林森 《前沿》2012,(15):72-74
环境权是公民个体和集体要求生活在良好环境、享有良好环境品质的权利,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性权益.环境权与其他人权不同.作为一种基本人权,环境权的主要保护方法是加强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的制度构建,完善以公益诉讼为主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6.
非洲环境权入宪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纯  张宝 《求索》2011,(4):162-164
非洲国家环境权入宪甚为显著,已有24国循此做法,多数国家将其规定在权利法案部分,在权利义务配置上亦各有其做法。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允许公民依据宪法环境权条款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7.
环境权:一种新兴的现代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人权》2002,(3):18-21
人权是最基本的权利,环境权来自人权。生存权位于人权的核心,而如果没有环境权,生存权就不可能得到完善的保障。环境权源于生存权,但超越了生存权,因此它是一种新兴的现代人权。  相似文献   

18.
公民环境权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红 《前沿》2004,(3):126-128
环境权是目前我国环境法学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 ,学者一般主张在宪法中写入环境权条款 ,并认为环境权具有私权性。笔者认为 ,在目前环境权的内容尚不确定的情况下 ,设定实体性的宪法性环境权或私法性环境权均不足取 ,而不必以实体权利相对应的以参与为本位的程序性环境权则应成为今后理论与司法实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组织环境权是村民维护集体环境的公权利,将其界定为"权力"是不恰当的。村民自治组织环境权应包括环境决策参与权、收益权、知情权、监督权、侵害请求权等内容。应在立法上明确村民自治组织环境权,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苏庆华 《传承》2013,(10):120-122
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必须切实维护好各少数民族的环境权益,而环境权益的维护必须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西部开发和产业转移的进程中,西部各少数民族群众环境权益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黔东南各少数民族环境权益维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西部地区环境权益维护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