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前学界对农民工群体法律意识的代际差异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法律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平等性的评价、诉讼倾向以及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意识并没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并且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并不比老一代农民工高。这一研究发现提醒我们,关于农民工法律意识代际发展模式的惯常认知可能存在误判。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法律意识强弱上的非均衡性,法律认同上的非理性,权利取得和权利救济上的非主动性,守法意识上的非自觉性等特点。进而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主要因素,并对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教育内容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桂海论丛》2006,22(2):82-84
从乡村走进城市,从农业文明跨越到工业文明,农民工面临着从农民到农民工、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角色转换,其法律意识不能仍停留在农民的法律意识层面,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水平的途径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变化可以更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农民工的完全市民化做好法律观念的铺垫。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公民法律意识的复杂性第一,重视、信任社会主义法律的思想逐步成为公民法律意识的主流,同时,轻视法律的意识还相当普遍。一方面,以法律为准绳的行为取向正在逐步形成、壮大;另一方面,"以权废法"、"以言代法"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在一些干部中,政策意识的作用比法律意识更强。第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公民法律意识的主流,但基于损人利己、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产生的各种非社会  相似文献   

5.
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治安和诱发犯罪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行业违规操作、不按程序办事、监管不力、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不强等方面分析了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防止欠薪的各项机制,严格依法行事、规范经营、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等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的推进提升了农民工政治意识的现代性。这主要表现在:政治意识的时代性较明确、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对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程式———选举的基本认同、现代“公民”意识初步形成、政治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政治认知基本理性并具一定水平。农民工政治意识正沿着传统———现代的主路径演进。但由于城镇本身现代性功能的不完整、欠缺和城镇化推进的内生性需求严重不足所产生的逆城镇化暗流限制和削弱了这种提升的力度和效用。农民工非现代性政治意识不仅广泛存在,而且滋长着。这主要表现在:政治参与意识的严重功利性、传统臣民政治意识依然较浓、政治价值在一定层面上的扭曲、反体制和反规则的流民政治意识潜生。  相似文献   

7.
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高农民工地位、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规定和措施,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民工的权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利益,树立农民工维权的主体意识、法律意识,坚持以预防性维权为主,以事后救济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杨子潇 《求索》2022,(1):107-116
在农民法律意识的生成机制中,"感知—判断决策—图式形成"是基础性内在结构,农民生活中的法治实践是外在影响因素。通过观察"迎法下乡"遇冷的现象可知,正负面法律信息与农民的"关系性距离",规避风险为目的的"判断标准",和既有图式对新判断结果的"顺应",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生成的三个关键性因素。它们联通意识生成的内在结构与外在社会特征,形成了完整的法律意识生成机制。正是因为负面法律信息与农民的"关系性距离"更近,农民对法律的避险功能产生消极判断,法律图式又顺应了这些新判断,导致出现了"迎法下乡"遇冷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普法是建设法治浙江的基础性工程。法治浙江目标下的"五五"普法必须以培养和生成公众的法律意识为目标。为此,必须优化和强化公众法律意识生成的利益诱致机制;实现两大普法理念的创新:由重普及法律知识向重普及法律意识转变,由重普及权利意识向重普及义务意识转变;实施三种主体参与式的普法形式:立法参与、诉讼参与和媒体参与。  相似文献   

10.
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高农民工地位、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规定和措施,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民工的权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利益,树立农民工维权的主体意识、法律意识,坚持以预防性维权为主,以事后救济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伍玉功 《湖湘论坛》2007,20(6):52-55
农村村民是农村社会整体法治现代化的主体.认真分析和审视当代农村村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农村社会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前提性认识.农村村民法律意识现状集中表现为无视法律、惧怕法律、避免涉讼以及伦理秩序、清官正义等意识,与现代化法律意识有极大分歧.中国应该通过完善市场经济、强化法律的农村关注、改善农村基层权力运用现状、进行法律启蒙与内化引导等措施,开创中国农村村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会对农民工法律意识产生影响,并进而要求其法律意识发生变迁,但这种变迁会受到农民工个人素质、政府行为以及社会氛围的影响,实践中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变迁的氛围,多措并举对农民工展开培训,完善农民工法律意识变迁配套体系,加快农民工法律意识变迁步伐,控制变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3.
王福泉 《湖湘论坛》2015,(3):106-109
社会转型会对农民工法律意识产生影响,并进而要求其法律意识发生变迁,但这种变迁会受到农民工个人素质、政府行为以及社会氛围的影响,实践中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变迁的氛围,多措并举对农民工展开培训,完善农民工法律意识变迁配套体系,加快农民工法律意识变迁步伐,控制变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4.
杨代成  万武婧 《前沿》2013,(16):122-124
民族地区法律意识的培育是推进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实证分析,发现近年来民族地区民众法律意识水平有了现实的提高,但总体程度上民族地区民众的法律意识仍然淡薄,主要表现为法律认知不足,法律情感淡漠,法律意志脆弱。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探讨我国青少年法律意识教育建设的缺陷及对策的基础上,提出对青少年应进行培养的四种基本法律意识,即法律信仰、权利意识、诚信意识、诉讼意识,并就如何培养这四种意识探讨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法律价值观是人们对法律与主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法律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在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以及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等现代法律意识。深入开展政府主导的全民普法教育,加强学校的基础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及推动社会对马克思主义法律价值观的宣传倡导,是实施法律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杨贤娟  李星星 《传承》2009,(20):76-77
当前,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在畸形的法律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法律意识的形成遵循法律认知——法律尊重——法律评价的递进过程。学校必须针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形成充分的法律尊重,并积极转化为健康的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8.
当前,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在畸形的法律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法律意识的形成遵循法律认知--法律尊重--法律评价的递进过程.学校必须针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形成充分的法律尊重,并积极转化为健康的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9.
富士康事件昭显着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认知的苏醒和权利主张的非理性,而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此,要用多种途径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20.
田宏伟 《前沿》2009,(12):58-60
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过分注重法律体系和法律条文而忽视了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结果造成公民对法律尊重、对法治的信仰意识缺失。不尊重法律、不信仰法治已成为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障碍。通过扩大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范围、重视执法公正等措施,可以培育公民尊重法律、信仰法治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