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透视大学生手机消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消费对象也在时刻发生着转移,大学生作为整个消费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再是只会呆在“象牙塔”里读书的传统形象,而是正在更多地融入社会。对手机消费的追求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中的一种新时尚。那么,大学生手机消费的现状到底怎样?其消费是否理性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以大学生手机消费的心理与行为为主要线索,运用消费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武汉市高校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与心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徐彦 《青年论坛》2011,(2):52-56
中国已经步入第六媒介时代。这个时代,手机不仅仅是方便快捷的上网工具,同时也是时尚潮流和流行文化的代表符号。手机上网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为了准确掌握当前大学生手机上网的实际情况,预测大学生手机上网将会带来的社会变化以及人际关系,笔者在2010年7-8月,对杭州、宁波、厦门、重庆、西安、沈阳等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访问情况,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此次调查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二是现有的手机上网条件决定了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喜好;三是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认知处在理性实用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3.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但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正在成为继网络成瘾后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又一大"杀手"。面对这一情况,高校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建立相关监管和惩处机制,并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大学生予以正确引导;网络运营商应该积极配合支持;学生应从自身学习出发,提高自控能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自觉抵制手机带来的诱惑。只有相关主体共同发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症"问题。  相似文献   

4.
于淼 《青年论坛》2007,(3):76-77
手机作为信息传播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特征以及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主动占领这一信息传播和理论宣传的阵地,运用手机这一现代传媒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上网媒介不再只依赖电脑才能完成。当今高校,由手机上网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困扰了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文章就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提高大学生道德自律能力,趋利避害的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6.
李敏  张慧 《前沿》2012,(22):185-186
随着3G、WLAN等手机网络的普及,手机媒体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正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抓住手机网络革新和智能手机普及所带来的新的机遇,充分重视和利用手机网络这个新兴平台,进行相关教育改革.本文基于SWOT模型,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缺乏利用手机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6,(11)
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对高校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和德育效果带来了严峻挑战,媒介素养教育时不我待。高校应该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理论水平,开展媒介素养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学会合理利用媒体工具,理性认知媒体信息,提高媒介素养,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6)
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与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冲击大学生道德认知,引发大学生消费观偏差,弱化校园学习风气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对新奇信息的渴求、受从众心理影响、对时尚个性的追求和对情感的寄托,应从大学生个体、高校、家庭教育、社会监管等方面加以思考和探索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和使用手机媒体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新课题。当前,在手机媒体环境下,一些大学生价值自觉失范、社会行动迟滞、媒介素养缺失。我们应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加强舆论环境、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德育模式的创新,努力追求媒介素养培育的"非课程化"、"情境性"和"社会行动体验"。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3)
手机媒体给大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带来极大便利,但手机媒体带来的碎片化、庸俗化和娱乐化等阅读的负面影响,解构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辨别和担当意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可结合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特点,通过开辟民族文化官方微博和微信的方式,开展以"家乡美"为主题的手机文化节活动等,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大学生实现文化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手机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媒体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方式.手机媒体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也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讨以手机媒体教育平台开发为切入点,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唐景成 《传承》2014,(11):60-61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媒体得以迅速发展,由于其具有高度便携性、即时性、互动性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同时也正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开拓了崭新的渠道和空间,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3.
路丹丹 《传承》2012,(4):52-53
目前,由于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阶段,容易给大学生造成"空、虚、大"的不良印象。而红色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开展寻访老红军、探寻革命遗迹等活动,不仅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深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毓 《前沿》2012,(18):105-107
作为新兴的媒体,手机已经成为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载体和沟通手段,而随着互联网络从实验室向手机终端的延伸,手机网络开始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而在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中,大学生是最为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因此而产生的网络道德以及个人道德行为的改变,都将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本文基于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的视角,对时下手机网络道德问题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重塑手机网络道德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蓝廖国 《传承》2010,(12):98-99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俨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及高校贫困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对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最高价值引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近年来,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不同的是: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注重用户体验的交互式传播,并且便捷高效成本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大现实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受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在新形势下,应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做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意识形态方面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通过新媒体视角下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杨坚 《传承》2009,(16):102-103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难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高校和大学生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有社会经济环境、大学生就业素质、高校扩招、就业渠道不畅等因素。应对金融危机,政府要发展经济,出台针对政策;高校应深化教学改革;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择业观念。  相似文献   

18.
吕红雁 《传承》2011,(31):32-3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处于一个全媒体时代,在这一时代下,各种媒体凭借其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交流便捷的优越性,业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深受当今大学生追捧。传媒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起着正面、积极的推进作用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即传媒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要考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在全媒体时代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才能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手机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手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发展.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文章尝试从高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手机对大学生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趋利去弊,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手机作为信息传播新媒介,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样本,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