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卢安宁 《前沿》2008,(6):151-154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社会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领域,关于网络社会的概念、关于网络的本质探讨,是网络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目前关于网络社会的概念仍然存有较大的分歧和争议。针时网络空间的独特社会性,构建一个有深厚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作为支撑的概念分析架构,以解释网络空间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是网络社会学研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网络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应进行全方住、多学科交叉思考和研究,形成新的学科方向。  相似文献   

2.
李威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2):40-43
近年来,网络问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因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民主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丽萍  李文慧 《前沿》2014,(21):197-199
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态度及使用行为,反映着蒙古族大学生网络社区的融入程度以及对网络文化的接受程度。笔者研究发现,网络流行语已经进入蒙古族大学生视野并得到他们的广泛认知;大部分蒙古族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能够接受并能或多或少加以运用。笔者认为,蒙古族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不是客人,他们对网络社区采取了积极接纳和主动融入的态度,对民族文化之外的网络文化体现了较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履香  黄祖辉 《前沿》2013,(4):82-84
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政府、家庭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合力,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消费观,形成网络消费主体性道德人格,增强网络消费自主意识和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网络消费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明建设的三个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军  曾长秋 《求索》2008,(10):87-88
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网络文明建设可通过人性化关怀的路径入手,增强网络文明建设的资源化意识,完善网络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对策,建立职业化网络政工队伍,形成网络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互联网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是造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为有效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必须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加大网络执法力度.提高网络执法水平,加快网络法制建设,构建国际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5期发表《网络保护立法:实名制下的网络社会》一文,建议立法实行实私制,以利于网络监管。笔者认为,网络实名制可以有,但是,要谨防“误伤”。随着电脑的普及,公民在网络上表达意邮成为主流。然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一些网民存发表言论时比较“出格”,有的涉嫌诬陷、诽谤,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浙江省组织系统牢牢把握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机遇,主动认识网络、融入网络、应用网络,着力推进“阳光组工”建设,加强组织工作网络宣传,拓展组织工作网络空间,积极影响网络虚拟社会,不断提高组织工作公信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网络举报、网络监督正成为反腐利器,这已是社会共识。网络传播的快速与广泛性使得信息的发布变得如此轻易且影响巨大,被人肉搜索对象往往无处藏身。这让人们在感受网络强大影响力的同时也有了一份隐忧。网络监督该不该有度?网络言论自由要不要底线?  相似文献   

10.
张小明 《现代人事》2001,(10):24-25
网络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第四大媒体。如同传统媒体需要编辑、记者、主持人一样,网络新媒体对媒体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且要求与传统媒体大不相同。全新的网络世界呼唤全新媒体人才的加盟。  相似文献   

11.
官建文 《传承》2012,(1):25-25
网络的自净机理促进了社会辟谣、反谣力量的壮大,而微博的出现及其迅速火爆,使网络谣言的传递更快捷、更广泛,影响更大。危害更甚。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需要构建一种适应新网络环境的谣言防堵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道德规约相比,网络道德除了具有人类道德的共有特性之外,还具有其他道德并不具备的新特性。高等学校必须正视网络环境现状,立足网络道德的新特性,大胆进行适应性改进和创新思路,才能真正凸显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和网民人数的急剧增加,产生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伴随的虚拟社会,也出现了相应的网络交往和网络社区。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上网的人当中,希望通过上网交朋结友的达34%,这意味着网络交往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内容之一:网络化的交往改变了传统意义的基于血缘、地缘、业  相似文献   

14.
网络实名制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荣林 《前沿》2010,(15):74-76
为了解决网络乌托邦状态造成侵权和犯罪行为,网络管理机构极力主张网民上网实行实名制,然而网络实名制无疑会给网民的自由言论造成影响,从而吓阻网络上的自由言论。为此,我们主张实行后台实名制,这既可以保证网络言论的自由,又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侵权和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5.
韦莉幸 《传承》2013,(4):124-125
国外学界对网络的研究比较早,研究成果较多,内容主要是围绕“网络民主”“虚拟政治”进行。国内互联网和技术尚不如国外发达,相关法律法规也尚未建立或成熟,政府和公众的网络舆论危机意识还比较模糊。国内网络舆论的研究起步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相关网络舆论危机的专著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现在网络上的网店五花八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网络交易也司空见惯,可这些商品大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小物件。然而上海一个女孩因工作原因,接触到易趣 网,迷上网络购物,后受其启发,自己也易趣上开了一家网店,经营钻石生意,不仅自己赚了个盆满钵盈,而且还开创了网络销售奢侈品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智能传播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传播技术,使网络信息传播呈现自由化与全球化、公开化与迅速化、碎片化与隔绝化、透明化与泛娱乐化等特点,为网络空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为其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对网络疆域主权安全、政府公信力、社会信任度、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网络伦理生态等方面造成一定冲击。在智能传播时代,可通过共建网络平台、树立网络权威、加强网络引导、整治网络伦理等路径,助力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2,(7):94-95
刘小刚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所涉事件具有突发性,舆论压力大;所涉群体的行为非理性,控制难度大。从传播机制看,引发网络舆论危机的源头是个人或组织的不当行为,传播的主要形式包括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等,网民、网络媒体、政府是网络舆论危机中最重要的传播力量。网络舆论危机是多种因素混合交融的结果:网络监管不健全,网络伦理缺位,政府的不当处置,媒体的推波助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应加强网络监管,加强网络伦理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媒体管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人类信息化变革,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网络强国建设全过程,通过深化网络空间精神文明建设、系统构建网络文明建设体系、深入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实践,取得网络文明程度日益提高、人民网络生活日益美好、中国网络文明日益引领世界等主要成就。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握正确的创建方向,坚持系统推进、不断完善协同化创建机制,坚持人民主体、不断激发群众性创建活力,坚持创新导向、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随着网络行为失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日趋严重,网络社会的治理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也给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从哲学视域看,网络社会既是现实社会的当代创新,也是现实社会的历史延续,是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统一;网络社会是既有科技属性又有人文属性的社会,也是具有行为规范的社会;用道德和法律这两种行为规范来衡量、判断,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已然出现,并呈日趋严重之态势,因此,网络社会的治理势在必然、势在必行;网络行为失范归根到底是行为者即人的失范,网络社会治理所指向的必然是现实的人;在网络社会治理过程中,须遵循网络社会运行律、网络行为演变律、心理引导律和行为规制律,须坚持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正当性等原则,须做到自我控制与社会控制的统一、道德维度与法律维度的联结、技术手段与人文手段的结合,形成治理的作用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