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2年《民事诉讼法》为了发挥诉讼外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功能而设置了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这一特别程序。保障诉讼外调解协议的法律机制也是多元的,除司法确认程序外,还包括约定民事责任、约定担保、通过公证依法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支付令、民事诉讼以及仲裁。通过比较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与诉讼外调解协议的其他法律保障机制,进一步厘清各法律保障机制之间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具体案件中选择最佳的法律保障机制,才能实现各法律保障机制之间的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法律基础知识》诉讼法一章中,指出了人们解决民事纠纷的两种方式:诉讼途径及非诉讼途径。对于诉讼途径的民事诉讼方式,学生有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对于非诉讼途径中的仲裁法律制度却比较陌生。为更好地理解两大纠纷解决机制,有必要对两种法律制度作一比较。仲裁指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的事项,由一定的机构或个人以第三者的身份居中做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劳动争议仲裁与合同纠纷仲裁。民事诉讼指当事人因民事权益矛盾或经济冲突,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  相似文献   

3.
我国诉讼全能观念根深蒂固,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法院自身考核机制导向偏离与其在非诉讼解决纠纷过程中指导监督作用的缺失,导致很多民事纠纷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要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其架构,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化解大量的民事纠纷,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当前不仅应重视诉讼的作用,更应该重视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作用。当务之急是要纠正片面法治观,树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理念;适应现实国情,建立多渠道的纠纷解决体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性,从而建立起便捷、高效、公正的多元化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5.
杨帆 《求索》2013,(4):48-50
诉讼与和解是两种最主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在诉讼爆炸以及诉讼成本高企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民事纠纷通过和解机制得以消解。目前,法经济学界对纠纷主体"诉讼抑或和解"的选择动机主有标准经济模型与价格理论模型两种阐释框架。根据这两种分析模型,"诉讼抑或和解"的选择不仅与纠纷市场中交易主体对案件判决的评估及交易成本相关,还与纠纷主体进行风险规避时的风险偏好和选择视野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形成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良性互动关系,利于实现通过多元化渠道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改进和强化对行政ADR的引导和司法审查工作,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最佳突破口:借鉴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确认,强化对行政ADR效力的认定;总结劳动纠纷仲裁工作的经验教训,对特种类型纠纷,如果当事人没有经过人民调解或仲裁程序,就把行政ADR作为法院受理民事纠纷案件的前置程序,予以规范;改进和完善对行政ADR的司法审查工作,同级法院对行政ADR原则上实行一审制的形式审查,如要对协议或裁定(复议)所涉及的实体法律关系进行审查,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才能启动,形成行政权与司法权运作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李锐  陶建国 《人民论坛》2012,(26):90-92
群体性消费者纠纷属于现代型民事纠纷类型,一些国家于传统诉讼制度外建立了特别纠纷解决机制以对之进行有效处理。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的巴西,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消费者集团诉讼制度,有效保护了消费者个人权利、公共权利及集团权利,对我国建立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伴随北京市出现的房地产开发热潮,由于房地产业尚不发达,规范房地产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北京市房地产纠纷诉讼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在实践中绝大多数房地产纠纷通过协商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这四种途径解决。北京市要加强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适时进行调解或判决。  相似文献   

9.
伴随北京市出现的房地产开发热潮,由于房地产业尚不发达,规范房地产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北京市房地产纠纷诉讼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在实践中绝大多数房地产纠纷通过协商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这四种途径解决。北京市要加强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适时进行调解或判决。  相似文献   

10.
杨国平 《理论月刊》2010,(8):112-114
行政裁决是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纠纷解决方式。对解决一些特定民事纠纷,行政裁决具有独特的功能,直接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我国行政裁决存在着诸多制度瓶颈,直接影响其和谐主义功能的发挥。英国的行政裁判所制度和日本的形式当事人诉讼制度对完善我国行政裁决制度、发挥行政裁决的应有功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亦鸣 《人民论坛》2012,(14):72-74
从公平、效益和当事人利益平衡角度出发,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应当是包含调解、协商、仲裁、行政解决、诉讼等多种方式在内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充分发挥多元化解决机制的优势,各解决要素除应自我完善之外,还要加强有效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期,司法资源短缺,法治保障不足,社会管理亟待创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第47期处干班社会事业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专题组经过商讨,决定对马鞍山市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再结合学习期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仲裁制度作为一种不同于诉讼的民事争端解决机制,其本身具有专业性、便捷性、自愿性等特点,经过几个世纪 的发展和实践,其在解决民事争议方面的效果和效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认可.利用仲裁机制解决证券争议的尝试 亦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以《仲裁法》为核心的证券争议仲裁法律体系,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 国的仲裁制度依然存在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以证券争议仲裁为视角,围绕我国仲裁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展开,旨在为我国证券仲裁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冲突是每一个社会都必然面对的状态,有冲突就必然产生混乱和无序,因此,社会需要有一定的冲突解决机制来缓解冲突产生的震荡。诉讼是国家权力介入下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多元化冲突解决机制中的主要手段。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诉讼在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冲突时有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私力救济(自决、和解)与社会救济(民间调解、仲裁)这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存在与发展有助于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CEPA争端解决机制的模式比较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PA的顺利实施,并不能掩盖CEPA的不足,特别是争端解决机制的缺位。在CEPA争议解决的基本理论上存在WTO法律化的专家组断案模式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仲裁模式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模式。以NAFTA的仲裁模式为蓝本,并结合CEPA自身的特点,以“附件”形式构建规则取向型仲裁模式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并且在权衡各种争议解决机制利弊的基础上作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赵昭 《人民论坛》2014,(12):250-252
网络时代我国媒体侵权纠纷数量正呈逐年激增趋势,仅仅依靠法律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国内外应对这一问题的成熟经验来看,韩国的媒体仲裁委员会作为准司法机构,其解决媒体纠纷的权威性和高效性备受推崇,对构建我国多元化的媒体仲裁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冰 《前沿》2012,(20):58-60
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采取“一调一裁两审”“仲裁前置”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ADR属性,但却没有完整地体现出ADR的应有含义,并且在实践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弊端.从ADR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应当建立调解、仲裁、诉讼三者并行的纠纷解决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翼杰 《人民论坛》2015,(8):248-250
家事纠纷的特殊性决定解决家事纠纷有必要建立一整套区别于解决普通民事纠纷的机制。国外经验告诉我们:应设立专门家事法院或家事法庭,制定专门家事审理程序,制定专门的家事法,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专门的家事纠纷解决机制,在基层设立专门的家事纠纷非诉解决机构"家事调解中心",将调解作为家事纠纷诉讼的前置条件等。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我国媒体侵权纠纷数量正呈逐年激增趋势,仅仅依靠法律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国内外应对这一问题的成熟经验来看,韩国的媒体仲裁委员会作为准司法机构,其解决媒体纠纷的权威性和高效性备受推崇,对构建我国多元化的媒体仲裁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与民事纠纷解决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庄共同体虚无化、人际关系理性化以及城乡一体化带来了现代乡村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直接要求乡村法治建设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做出回应和调整:建构起以调解和其他ADR形式为底角,以国家诉讼为顶点的三角格局,充分体现国家权威,强势凸现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