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女性犯罪因素的增加也是社会变动现象之一。女性犯罪因素包括女性犯罪主体因素和引发犯罪环境中的女性因素。女性犯罪主体因素可分为不良心理、变态人格和精神病症状三个层次。女性犯罪行为多在其不良心理支配下,其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自私、贪婪、压抑、迷信、空虚、虚荣等几种。在引发犯罪的不良环境困素中,女性往往充当着犯罪者、被害者及成为他人犯罪诱因等角色。这是因为:城市角色矛盾,突出地表现女性身上,易产生消极因素;人际交往频繁,女性的性别、心理特征,易产生受害犯罪因素;家庭功能的不良,易产生家庭矛盾,激化为犯罪因素。  相似文献   

2.
城市犯罪是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而急剧增长的城市问题。我国城市犯罪的研究虽起点晚,但成果累累。表现在对城市犯罪状况研究方向,分析了90年代城市犯罪的一般趋势表现为:城市犯罪随社会转型而增长,外来人口是城市犯罪的重要人口,青少年是城市犯罪的主要人员,财产是城市犯罪的主要目标,共同犯罪是城市犯罪的重要形式,暴力是城市犯罪的重要手段,认为城市犯罪的一般成因主要有:城市生活的差异性导致心理的不平衡,金钱成为城市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中介,淡漠的市民关系为越轨行为提供条件;在城市犯罪的控制策略方向提出,应加强外来人口、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强化城市居民的被害意识,通过环境设计建设以提高社区威慑防范能力。目前我国在城市犯罪研究不存在一些问题,对犯罪成因和犯罪控制方面的研究比较粗浅苍白,研究手段比较单一,实地研究手段少,研究不深入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进程产生的一个后果之一是女性犯罪逐渐增多。最近30余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和逐渐推进,社会结构明显转型,价值观念明显变化,我国女性犯罪率也逐渐上升,女性犯罪问题显露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传统犯罪学向来是以成年男性犯罪为基本标本的,对女性犯罪关注较少,因此,女性犯罪问题及其解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当今我国女性犯罪问题的研究有多维角度,社会角色及其转变即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犯罪青少年的人格特质,为预防矫治青少年犯罪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100名犯罪青少年和正常青少年分别发放"MMPI人格测试量表",进行分析对照,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犯罪青少年与守法青少年人格特质存在着显著差异。三组差异分析表显示犯罪青少年存在着冲动、攻击性较强、情绪不稳定、肤浅多变等人格特质。结论:犯罪青少年人格特质问题应引起学校、家庭以及青少年矫治机构的高度重视,社会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完善心理治疗帮助等积极措施预防矫治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5.
(四)注重现实问题的研究。近几年来我们在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重新犯罪、经济犯罪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国家的决策提供了依据。1.关于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我国解决犯罪问题的基本对策和基本思维,是社会治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新发展。我国犯罪学界就综合治理的内涵、根据、组织、措施以及它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目前,我国犯罪学界一般认为,综合治理的内涵包括: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专门机关与其他部门相结合,有关学科和实际相结合,调动和组织一切社会积极因素,明确分  相似文献   

6.
色相诱惑的陷阱──上海女性犯罪系列报道之一黄国祥,赵荣根犯罪,人类之顽症。女性,世界的一半。人类发展进入到阶级社会,便产生了犯罪。犯罪者有男性,自然也就会有女性,不仅如此,由于女性与男性在生理和心理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女性犯罪更有其特殊性。如果说女性犯...  相似文献   

7.
农村女性在家庭中很少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住房、土地等财产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维护农村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是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农村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法律保护的调查与研究,剖析我国婚姻法律制度对农村女性婚姻家庭合法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在对我国婚姻家庭制度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立法经验,提出个人对构建农村女性婚姻家庭权益保护制度的浅陋见解,希望可以为今后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女性在历史活动中的主动性增强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其中之一是女性犯罪出现了横向扩张的态势和纵深发展的趋向。女性犯罪具有被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这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条件及社会因素造成的。现代社会,女性在犯罪领域内的主动性日益明显,尤其表现在攻击型、物欲型、性欲型等犯罪中。  相似文献   

9.
侵财型犯罪在女性犯罪中所占比重较大,影响也较广泛。调查结果显示侵财型犯罪女性与正常成年女性相比,在多项个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犯罪学在国际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但是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学科。在经济急剧转轨、社会急速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重大刑事犯罪增多,并有进一步严重化的趋势,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成为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和破坏力量。加强犯罪学理论研究,特别是研究新形势下各种犯罪的新特点、新趋势,可以为更有效地治理各种犯罪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犯罪防治与和谐社会构建,围绕这一主题与会者对黑恶势力犯罪、凶杀和暴力犯罪、商业贿赂犯罪、未成年人犯罪、职务犯罪等多个问题领域进行了探讨。会议收到的论文集中反映了我省犯罪学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我省犯罪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1.
下世纪我国刑事犯罪活动主要有几大趋势:一、侵犯财产犯罪仍占主导地位.二、破坏力严重的暴力案件呈多量多样化.三、金融犯罪增多,高技术手段作案现象突出.四、公职人员利用职权的犯罪将有较大幅度减少.五、毒品犯罪仍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减少犯罪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2.
刑讯逼供现状调查报告——以监狱服刑人员为调查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在押服刑人员未决羁押期间的刑讯逼供现状及其主观认知状况,开展了此次调查。调查表明,公安机关侦查案件时,存在着大量的刑讯逼供行为;公诉阶段检察人员较少使用刑讯逼供;变相刑讯逼供较直接刑讯逼供更为普遍,且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较容易出现;男性遭遇刑讯逼供的比例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犯罪嫌疑人较容易遭遇刑讯逼供;侵犯财产犯罪更易遭遇刑讯逼供;在押犯中不存在"反直觉现象"。为预防刑讯逼供,建议提高物证技术水平,降低口供作用;对财产类犯罪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犯罪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绑架犯罪心理指向的实证性调查,从绑架犯罪行为人的图财心理、抗拒心理、报复心理等方面,对我国当前绑架犯罪行为人的心理指向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求促进绑架犯罪的预防、控制、侦讯、矫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资料显示,女性犯罪占比在不断增加,其隐蔽性也不断增强;在有女性参与的团伙犯罪中,女性的作用愈加突出,女性累犯的比率也逐年上升。然而,关于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审讯策略研究却相对匮乏,难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女性犯罪率与低效的女性犯罪嫌疑人审讯工作之间的矛盾。研究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的心理以及女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女性犯罪的特征,更好地分析和评估女性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供述障碍,从而调整和改进针对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北京观察》2008,(1):54
2002年,致公党北京市委针对当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开展了对100名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的调查研究,并向中共北京市委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聚焦未成年人犯罪——对100名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报告提出多项有针对性的建议,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具有愈加鲜明的独立人格和权利地位。同时,女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了相应的转变,女性犯罪率急剧增长,社会危害也更加严重。女性犯罪因其特殊的心理、生理因素,形成了区别于男性的犯罪动机、犯罪行为和犯罪手段[1]。因此,犯罪现场痕迹会表现出女性犯罪人的某些稳定而特有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现象已经引起社会、政府和学界的关注,但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心理研究仍是一项崭新的课题。本文从青少年犯罪心理发展路径、强化机制和犯罪行为习得策略、犯罪行为中的恶性非理性情绪与认知调节、犯罪行为的合理化机制四个层面探讨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干预策略。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能够指引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干预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修改后的新刑法,首次对单位犯罪作了总则性的规定。新刑法总则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新刑法分则也在多处具体规定了单位犯罪的类型。至此,单位犯罪作为一项完整的司法规定,从总则至分则已被正式而全面地载入我国新的刑事法律体系之中。笔者认为,单位犯罪的实施,反映了单位犯罪的某种主观心理状态,即单位犯罪意志,这种意志是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一种有组织的整体意志。在这种整体意志支配下,犯罪主体以单位的名义,为单位的利益,而实施了有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局势的形成和巩固,社会发展正日益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兴趣的热门话题。社会发展对犯罪的影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和深刻,正是这种影响"引起来犯罪率的增长","促进了犯罪类型的变化"。文章针对社会发展过程中财产犯罪增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探讨有效的犯罪对策,这对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更好地治理中国的犯罪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东 《湖湘论坛》2001,14(5):33-34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近几年来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他们的行为不仅毁掉了自己的前程,而且极大地危害了社会。最近,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许多案例令人触目惊心。严酷现实告诉我们,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通过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剖析,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 ──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据资料统计,在50至60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左右,且犯罪类型比较简单,多为小偷小摸、耍流氓等,那时青少年犯罪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