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有效供给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症结所在,因此,我们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我们以供给侧要素为出发点,来推进大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建立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二是走资源节约的绿色发展之路;三是完善金融服务,增加资本要素的供给;四是增加技术创新要素的供给能力;五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2.
以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为主体的跨省区、向非农产业的流动,成为湖北地区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征。目前,这种流动模式对湖北发展的制约正逐步显现。国家在区域经济布局合理化上要发挥更大作用,政策关注的重点应当从当前确立与完善劳动力市场转向通过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来促使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同时,必须改革关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彻底改变目前劳动力输入地的“经济吸纳、社会拒绝”的地方政策,促使“民工”变成“居民”。  相似文献   

3.
艺丹 《前沿》2002,32(6):72-75
“五·四”女作家群由步入文坛时的“问题小说”到以“爱”为主题的创作 ,表明她们的创作视角由社会转向了表现女性自我 ,女性主体意识由对外的追求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作品中的人物不愿再做封建家庭的奴隶、任人宰割的羔羊、为人刀俎的鱼肉 ,女性主体意识开始在“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中觉醒。从“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我们看到 ,“五·四”新女性们不顾社会、家庭的阻挡 ,勇敢地为实现作为“人”的价值 ,迈出了蹒珊的第一步。这蹒珊的第一步为日后女性主体意识走向全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省委六届十次全会指出,要狠抓教育,从根本上补齐人才短板。这不仅体现了省委对教育一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更是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准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6,(10)
正产业转型升级,从内涵上看是指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决定了其基本路径是创造新的供给。它包括两大核心:在产业发展模式上,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在产业发展动力上,变要素推动为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实现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就江苏而言,创造新供给的核心内容是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1.房地产行业需要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6.
张施  林欣怡 《前沿》2013,(2):95-96
“民工荒”是一个不分地域的全国性难题.“民工荒”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指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出现了供求不均衡.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偏好将极大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因此,本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偏好和政府策略.这些研究对政府了解当前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趋势,制定有效的农民工就业管理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元主体需求间存在明显张力,传统治理模式在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信息公开、流调追踪、资源调配、基层防控、距离限制、健康通行和有序恢复等治理场景中面临诸多困境,难以有效解决“快速缓解、控制和消除疫情”和“化解疫情下多元主体需求间张力”两个关键难题。数字社会下知识、数据和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为传统治理模式向数字治理模式转变提供核心驱动力。本文从供需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各级政府采用的24个数字防疫实践案例经验,构建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字治理框架。研究发现数字社会下知识要素、数据要素和技术要素的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供给机制呈现出多元主体共商共治共享特点,知识要素通过交叉、融合、传承和进化,数据要素通过流转、关联和融合,技术要素通过构建数字化组织、人员、流程和工具等途径赋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场景和过程,实现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力供给。因此,要以提高就业质量为核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改革教育培训;加强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与其劳动效率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要素市场,它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主体,通过劳动力的供需和竞争,实现劳动力效用最大化。与其他要素市场一样,劳动力市场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并以劳动者主体利益导向规律显现其独特的性质。劳动力市场依靠利益刺激功能、资源调节功能、市场导向功能和奖优罚劣功能等的发挥维持正常的运转。劳动力商品化、价值化、资本化、货币化、市场化及社会化,是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也是其基本内容。根  相似文献   

10.
一、财政主动调控经济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商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长期存在社会产品供给“短缺”的局面基本扭转。由此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由以生产为主导转向了以消费(需求)为主导。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日元的大幅度贬值,扩大外需面临...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讲话中重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要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发展立足点从“速度至上”转向“质量和效益优先”的新思想,为转变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艺术劳动主体是艺术劳动力的物质承担者,是艺术生产力中最主要的、能动的、创新的要素.艺术劳动力是艺术生产力的核心,是艺术劳动者内在的主体功能,它在艺术生产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审美感受发现力、创作构思设计力、物化传达制作力、创作方法运用力和审美反思评价力.当艺术劳动者实际从事艺术创作生产活动时,内在的主体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转变成流动的正在支出的艺术活劳动,通过艺术劳动工具的传递,物化在艺术劳动对象上,创作生产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产品,满足社会的精神审美需要.没有艺术劳动力就根本谈不上艺术生产,因此,艺术劳动主体自身内在能力的使用和发挥--艺术劳动力是艺术生产的决定性要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决策由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的转移,中国乡村旅游的结构形成了多方介入的行动者网络,并由此演变为主体交互的关系世界。与此对应,人类学研究呈现了存在论转向与行动者聚焦,继而派生出“多物种民族志”与“多主体人类学”等前沿成果。由此,聚焦旅游研究的“向内转”,将视点由以往关注的旅游线路、游客流量与行业产值等外部表象,转向更为内在的行动主体,考察旅游交互中人的存在、相互关联及价值实现,并关注旅游过程中行动者网络的主体兼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词     
《今日海南》2016,(1):5-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消除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就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这两种误解。  相似文献   

15.
《政策瞭望》2018,(7):36-37
近年来,南湖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退低进高”、“退散进集”双管齐下,既看“亩均所产”,又看“亩均所耗”,以“正面激励+反向倒逼”的差别化政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在革命红船起航地谱写“两鸟”理论的生动实践。一、拓展空间、产业转型、优化环境是“两退两进”的源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受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的影响,与浙江大部分地区一样,南湖区靠块状经济起家、  相似文献   

16.
在活动中学     
教育界流行一句话:“我看见了,但我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已成了一股阻挡不住的巨大潮流。政治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课程,而品德的东西不是“教”可以培养的,所以政治课教学更应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活动中学,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去年我校初二年级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活动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从案例的选择到了解诉讼程序,再到辩护词的编写,最后到…  相似文献   

17.
慈善的伦理意义在于它是以“爱”为内在基点,以“予”为外显标志,以“恩”为互动元素的道德实践.慈善既是个体生命价值的一种实现方式,也是社会主体在“风险”生存境遇下的互助需要,还是社会分配格局的外在调适.慈善事业的现代转型需要立足于三个维度,即慈善主体的普通人转向,慈善方式的互利性包容以及慈善反馈的社会责任彰显.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对现有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产生强烈冲击。根据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划分为科层制供给、市场化供给、社会化供给和合作化供给。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四种不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上分别面临权力重整、绩效重塑、制度重置和监管重启的核心问题。同时,从技术倒逼视角而言,人工智能将驱动四种不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分别从碎片化转向协同化、从隐蔽化转向透明化、从业余化转向专业化和从模糊化转向清晰化。  相似文献   

19.
霍震 《前进》2008,(5):32-34
就业问题始终是国家高度关注、全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劳动力集中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结构经历了深刻变化,由集体公社转向了联产承包,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集中了大量闲散劳动力,许多农民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引起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影响社会进步与和谐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何兴容  蒋和胜 《求索》2010,(2):1-4,28
本文纳入技术水平、要素质量和要素价格等差异化因素,由CES生产函数推导出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证检验模型。应用该模型对中国省际间面板数据(1998—2008)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存在相对要素价格多锥形均衡。劳动力要素相对价格显著不等,并从要素供给弹性、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和产出调整机制等视角阐释了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中国经济实践中不成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