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阶级分析与评价,发现妇女运动是凝聚阶级、民族与性别多重关系的颇具张力的概念。劳动妇女运动和一般妇女运动是两个基本分析范畴。党对妇女运动的评价与态度随着革命形势而发展变化,充满辨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2.
生命之思──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之精神蒋永文研究一个民族的审美理论,必须解读其中所独有的概念、范畴和命题。因为,任何一个民族思想理论体系的独特性都是来源并体现于其概念、范畴和命题的独特性之上的。本文试图依据审美人类学的观点,通过对中国古代审美理论中的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相应地民族问题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民族问题也就集中地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不把经济搞好,民族区域自治就是空的。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包括民族的基本概念和民族问题及其实质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等两个方面的内容。斯大林对民族概念的定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民族消亡是指民族差别的消亡 ,是各民族在团结、平等基础上的共同进步 ,共同富裕 ,而不是本质消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消除民族问题事实上的不平等。而抓住发展 ,就是抓住民族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韩红俊 《前沿》2006,(10):126-130
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是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的产生与韦伯把法律纳入社会理论的分析框架密切相关,它是运用韦伯研究方法中的法律理想类型阐释法律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关系的工具。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划分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却产生了韦伯关于“英国法”的困惑,在反思形式理性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法律的伦理化。  相似文献   

6.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既反映中央与一般地方的权力分配关系 ,也反映一个统一主权国家内各民族之间关系 ,特别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是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治理的重心 ,因此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的本质是民族平等权。民族政治关系的理论体系是以民族平等权为核心范畴和多样性统一的基础而演绎出来的逻辑整体 ,是一个由必然权利 (民族平等权 )、应然权利 (生命平等权、政治平等权和发展权 )和实然权利 (少数民族公民权利、自治权以及与之相应的政府职责 )等组成的权利体系。民族权利是民族政治学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族政治学理论应由以“政治权力”为核心范畴的“权力学”向以“民族权利”为核心范畴的“权利学”转变。  相似文献   

7.
“民族教育”一词,在我国实际上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狭义指我国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教育。本文所讨论的是其狭义的一面。一个概念的形成,有它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少数民族教育的概念亦然。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少数民族教育这一概念的范畴上取得共识,对办好民族教育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为一定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在阶级社会,剥削阶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民族不平等、民族隔阂和民族矛盾,这就是民族问题的实质。在当代,“民族问题是关于消灭民族压迫和民族不平等的问题,关于附属国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摆脱帝国主义枷锁问题,关于建立各民族间真正平等及各民族的友谊合作和互助的问题。民族问题是工人  相似文献   

9.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实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此以往的研究有些模糊.我们认为,国家认同的实质是政治认同,而民族(族群)认同的实质在于文化认同.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认同的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特性几方面可以论证.国家认同与政治认同在认同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价值方面存在关联性.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在认同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依据方面存在包含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治安理论与实践的上位概念或核心范畴———能够规定、衍生治安学基本概念的范畴———是国家关于治安价值、政策、制度、策略、工具选择的理论逻辑起点。治安学理论研究状况凸显了我国治安学界在理论治安学构建方面存在的最需要关注的缺陷———治安学思想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上位的核心概念。安全是主体对客观的安全状态的反映。治安学论域的安全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与自然的非危险关系———社会安全关系,其典型结构形态是社区安全复合体。治安秩序是由国家安全政策、治安行政和刑事法律、法规所确定和协调的以社会、社区安全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外显形态。安全是秩序的实质内容,秩序是安全的规则形式,安全与秩序具有共在性。安全关系是治安领域固有的唯一的自变量,是划分治安秩序边界的根本依据。社会共同体及其主体间的安全关系行动有圈地自守型、攻城略地型、分工协作型和和谐发展型四种基本类型,分别决定着各个层次不同的治安秩序运行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的姓名演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土家族民间传说和汉文献记载的土家族直系先民的姓名入手 ,粗略勾勒出土家族直系先民至少在唐末五代以前大多使用土家语名字 ,其大部分采用汉式姓名约在明代晚期或稍后的史实。在此基础上 ,进而对土家族的族源等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族群与社会文化互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族群划分以族群认同为基础 ,族群认同又以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语言、宗教信仰及习俗文化等因素为基础 ;族群边界的扩延与缩小 ,取决于族群文化张力大小所导致的族群关系的变动。换言之 ,族群、社会与文化实际上构成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了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luidity that permeates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driven by especiall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globalisation, which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 and the state. As the individual nation state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or its economic survival this dependency on the global has as a consequence that it rolls back aspects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thus opening up the national hinterland for further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 These developments initiate a process of disaggregating state and nation, meaning that a gradual disarticul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nation produces new societal spaces, which are contested by non-statist interest groups and transnational more or less deterritorialised ethnic affiliated groups and networks. The argument forwarded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Southeast Asians of Chinese descent utilise these newly created spaces for setting up diasporic-like networks thus providing substance for transnational ethnoscapes or nations without states.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属于我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范畴,它是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指标.意境通过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虚实相生的创作技法,创造性的审美视角,往往能使文学作品产生韵味无穷的美学境界.因此,意境也成为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缩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民族意识弱化;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继续发展,民族意识增强.无论怎样的发展趋势,都将影响到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中文语境中的"族群"及其应用泛化的检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郝时远 《思想战线》2002,28(5):60-70
英文ethnicgroup这一术语引进中国后 ,普遍共识的翻译为“族群”。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在理解这一术语的含义和应用这一术语的实践中 ,存在对“族群”概念理解片面和应用泛化的现象。辨识ethnicgroup翻译为中文“族群”的准确性 ,同时针对台湾和大陆学界有关理解和应用“族群”概念中存在的问题 ,对“族群”应用的漫散无边和替代中文话语的“民族”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质疑 ,可以为全面理解和准确应用这一源自西方发达国家以“认同”为核心的术语 (eth nicgroup)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略论西南民族关系的三重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西南地区民族关系主要在三个方面得以展开。一是民族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是民族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三是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建立起了西南民族关系纵横交错的三重结构。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在这三重结构中影响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一些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民族村镇既是民族文化的空间载体,又是旅游观光的展示实体.只有加大力度保护村镇,才能更好地发展贵州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20.
《人权》2018,(5)
The UN Human Rights Treaty Bodies have repeatedly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fulfillment of its obligations to safeguard the right to work of ethnic minorities, including the insufficiency of materials, the asymmetry of employment conditions between migrating Han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as well as so-called pervasiv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non-Han ethnic workers. The UN Human Rights Treaty Bodies raised these concerns based on various facts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ir suggestions differ. China has replied accordingly.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reply based on the facts, and it should accept those suggestions that are reasonable and on facts.When addressing suggestions that are not based on facts, we should identify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s and eliminate misunderstanding by clarifying the facts and encouraging friendly dialog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