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一思想政治课的第八课《尊重他人,尊敬师长》的教育目标中,有一条要教育学生懂得文明交往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学会文明交往。这一点十分重要,主要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处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每个人天天都要遇到的,也是不可回避的事情。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的扩大、活动能力的增强,与外界的交往也会日益增多,各种社会关系对每个中学生的成长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文明交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有原则、有方法、有技术。遵循…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结帮现象”的社会心理动因及对策肖成武近年来,一些在校中学生自发结成帮会组织,名目五花八门,什么“青龙帮”、“天马帮…“飞虎队”等,带有浓厚的封建帮会色彩。他们的动机单纯,多受电影、电视、录像或武侠小说中结义成帮的诱惑和社会上“哥们义气”的影响,拉起“山头”,结成帮会,打架斗殴,干出危害社会,殃及他人,毁灭自己的勾当,已经引起了家长的焦虑、老师的担心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学生参加帮会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蔓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特定的历史动因。它是社会环境诸因素中的不良影响作用于青少年心理,并内化为青少年直接或间接的活动和交往的产物。促使中学生帮会的形成不仅有若干的社会客观原因,还有许多主观的心理因素。剖析中学生帮会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如何发生作用的,对于掌握中学生帮会的特,点和规律,防止和减少中学生结帮,以及有效地教育和挽救结帮的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生中出现帮会组织,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1.归属感的转移。对于生活还没有自立、思想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和睦、亲热的家庭气氛和团结友爱的学校生活应是他们最理想的“心理归属”之地和精神上的“避难  相似文献   

3.
要了解学生     
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实效,必须要了解学生。90年代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敢想敢说,容易对现实产生不满,我们不能完全用五六十年代的做人标准来要求今天的中学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在校的中学生,他们出生在70年代后期,成长于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洪流,商品经济的大潮,民主自由的呐喊,嗯呀爱呀的情歌,以及升学考试的鼓点,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这一切汇合成现实约交响曲,伴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在他们的身上,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无不打上时代沟烙印。同时,今天的中…  相似文献   

4.
彭晓晖 《青年探索》2006,(4):F0003-F0003
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三大因素,家长作为青少年健全人格形成的第一任老师,在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代青少年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竞争的社会,崭新的生活理念和多元的人文环境,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上一代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的人生值价观主要受其性格、家庭、朋辈和学校的影响.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在1986年~1987年在一间中学进行有关学生逃学问题的调查,对一千多位学生的性格、家庭关系、朋辈影响和学校生活进行全面的探讨.本文试图用该调查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报》曾以“中学生也过情人节?”为题,报道了情人节前夕新疆某市的礼品店里一些中学生购买礼品送给异性朋友,超市里刻有“Love”字型的巧克力格外受到学生的青睐,“网吧”爆满,一些中学生通过网络给异性朋友发电子贺卡。这则报道警示人们,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那么,中学生异性之间是否需要交往?应怎样交往呢? 一、中学生异性之间需要正常交往 古人云:“人生不能无群。”人要享受正常的社会生活,只有在社会群体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获得。而社会群体是由男性和女性构…  相似文献   

7.
当前,不少学校都发生过中学生离家离校出走的现象。这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家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多数中学生出走,一般都是不辞而别,去向不明,其中有的长期不归,生死未卜。这不仅给学校和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和不安定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对当前中学生出走的心理做认真分析,以便“对症下药”。一般来说,中学生出走心理的萌生,既有其主观因素,又有其客观因素,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当则是其中的主要因素。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既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测量社会公平指数与社会和谐发展指数的重要维度之一。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教育整体环境亟待优化、部分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合促能力较为欠缺、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有效社会融入障碍是现阶段影响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发展和谐化的主要问题。科学推进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坚持流入地负责、全面受教育的原则,推进学校与家庭的良性和谐互动,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
侯丽娜 《前沿》2010,(11):199-200
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高职院校不少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学校应正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他们成为既能适应学校生活又能适应社会环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李小丽 《传承》2014,(3):144-145
如今,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论社会公德还是家庭私德都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衰退现象。部分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既有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原因。总的来说,大学生孝道缺失是社会、家庭、学校、自身几个方面做得不足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孟连傣族拉估族侃族自治县.近几年中学生流失的情况年年都有,1993年更甚。全县有4所中学.1993年初在校中学生为2139入,到学年末(1993年6月底)在校生只有1847人.流失292入,流失率为13.6%。民族地区的教育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民族学生的流失无不与社会、学校、家庭和受教育对象(个人)的影响联系在一起。民族地区中学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困难。孟连地处边疆,全县98%属于山区,山区的经济基础较薄弱.还有相当部分农户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如公信乡1991年人均总收入235元.人均纯收入153元.1992年…  相似文献   

12.
正手机依赖现象无论在成年人社会还是中学生群体中都客观存在,过度依赖手机被称为手机依赖症,其造成的危害巨大。相形之下,该症对中学生的危害更为严重,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进步甚至让中学生出现社交障碍从而影响他们成长成才。为确保中学生健康成长必须严格防控中学生手机依赖症,整合社会、家庭和中学生个人力量,让中学生在手机使用中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手机对中学生成长的正能量,同时又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风险。2018年9月18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扩散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现象,是由与学生相关的社会群体共同建构的。这一建构过程遵循“技术产品——社会群体——问题——解决”的SCOT模型。影响学生对互联网采用的主要社会群体是家庭、学校和网吧。各种利益群体对学生采用互联网均提出了自身的关切,期待与困惑并存。趋利避害是家长和学校解决自身关切的基本原则,他们希望网络能够在学生中积极而健康地扩散。而网吧寄希望于既稳定学生这一忠诚的用户,又缓和政府和舆论的严厉批评。这一建构过程可能对网络在学生中的扩散速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现在的职中学校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在各学科课堂上进行的。如果课堂教学不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开发学科课程资源要立足于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身发展需要,注意选择与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相连的课程内容。职中学生在德育课课堂上“选择学什么”的主要标准是所学知识技能是否有用或有趣。职中德育课涉及到职业道德与指导、法律、经济、政治、哲学等各门社会科学。不管是考虑到学生的求知需要、已有学习能力、理论素养,还是课时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从职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我认为职中德育课…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年轻人高中毕业以后是上大学,还是参加工作或是失业?他们的心态如何?他们生活方式有什么特征?他们是如何找到工作的?失业对他们又有什么影响?本文将作简要的介绍.上大学还是参加工作据80年代英格兰与威尔斯847所国立中学125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有32%的学生继续升入高等学校深造,29%的学生开始工作,17%的学生在青年培训规划中接受职业培训,15%的学生失业.虽然,继续深造是最受欢迎的选择,这种选择在16岁的女孩中最明显地显示出来.对每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是继续上大学还是参加工作,要作出选择是比较困难的.各种各样的人都对学生在作这一选择时施加他们的影响.影响大小的排例顺序是:家庭、学校教师、专业教师、人事部门的官员.但不论谁提出建议,一般趋向都是认为继续受教育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才培养任务的调整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挑战,进一步突出了人才培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因此,强化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既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导,紧紧围绕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努力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人才培养中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一体的基本原则,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软件,人才培养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是以课程为轴心展…  相似文献   

17.
王琪 《青年论坛》2009,(3):27-30
青少年人格养成受到社会、家庭、学校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发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中美两国在对青少年人格养成中双方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人格养成教育上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并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中学阶段是奠定人生观基础最重要的时期。不失时机地、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启蒙教育,以使他们能够成为有觉悟、有文化、懂科学的新型劳动者,具有战略意义,也是当前学校落实十二大精神,迅速开创德育新局面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对中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难度是比较大的。这主要是由于:第一,这一代中学生生在新社会,没有新旧社会对比的切身感受;长在动乱中,童年时期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党、对社会主义缺  相似文献   

19.
要圆满完成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影响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努力优化中学德育整体。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影响,特别是教育影响和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合力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功能,以学校教育为主导,靠家庭教育打基础,用社会教育作辅导,使各种教育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发挥整体效益,提高中学德育质量。一、优化学校德育整体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我们必须把学校各方面的方量协调组织起来,对德  相似文献   

20.
学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数量与日俱增,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诸多不幸和问题。2002年9月1日教育部出台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使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有所遵循。本文分析了学校事故的涵义、分类,提出了学校事故的责任认定原则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