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关系"研究的"关系本位论"视"关系"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为中国社会研究与调查的理论前提,分析中国人文化心理和行为的特殊性,这种范式忽视"关系"的社会结构制约性及其变迁性,易陷入文化本质主义的窠臼;"关系"研究的另一范式则将"关系"视为社会资本,对关系运作现象作技术性实证描述与分析,希冀通过"关系社会学"的研究为世界社会学理论作出中国特色的贡献。两种研究范式都忽视了"关系"现象的"自我实现预言"机制,其研究本身也成为现实中"关系"运作合理化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关系"研究需要加强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意识,一方面,在概念和理论上,应强调关系的情感性,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的情感性关系及其在转型期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重建和加强人际关系的情感纽带中的意义;另一方面,应注重"关系"现象背后的结构与制度原因,探索通过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文化心理建设,打破"关系"循环,使中国人摆脱关系困境,推动中国社会现代性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身份认同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频捷 《前沿》2010,(2):68-70
认同(Identity)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揭示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其概念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出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并对当下的研究提出建议。不仅仅要从文化上对不同的身份群体加以区分,更要从社会资源分配机构上寻求其认同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一笔独具本土特色的社会调查财富。在探索社会学方法本土化的道路中,我们需要一种“向内视角”,关注本土社会调查理论与经验。毛泽东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的目的、社会调查的意义、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社会调查的态度等四个方面,它们是社会学方法本土化的重要资源。同时,作为本土化的成功典范,毛泽东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的创立亦为社会学方法本土化提供了启示:社会学方法本土化离不开对中国国情的考量和关怀,而创新是实现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把处在社会、文化和心理变迁中的人的境况尤其是跨界角色称作边际人,并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观照。晚近作为社会研究一种新型范式的时空分析的产生,为理解和解释边际人现象和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探究工具。青年是现代社会中边际人的一种典型。对于当今多元时空中的青年来说,其呈现的边际性特质异常复杂,表现为多重边际性或混杂性,所导致的实质性问题就是角色困境,即处在多重角色之间的游移性。对此社会科学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各种外在制约下的个体并非被动的,其能动性表现为可以在渗透不同时空关系的结构和文化情境中进行不同社会角色或文化身份间的转换,以达成社会文化适应。笔者认为,在个体层面上所发生的这种能动正是世代生命原理在社会一定层面上实现微改变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黄庐进 《求索》2012,(12):188-190
"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后,"身份"这一概念便逐渐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它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揭示了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有关身份的理论研究主要有身份认同研究、社会认同理论等。本文试图通过社会认同过程阐述了社会身份的形成,揭示自我概念中的不同身份在不同群体中展示的心理学原理,据此对基于自我概念与消费者决策关系的女性消费者5F模型加以解析,分析社会身份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提出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和引导消费者特定的社会身份将成为企业营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母体,后者以鲍威尔民族理论及其民族文化自治主张备受关注,并受到列宁、斯大林的重点批判。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研究社会具体问题的经验社会学,囿于局部视角而无法全面认识阶级问题与民族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在政治上表现为寻求调和与统一的折衷主义,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自决理论与追求人类解放的理论质性;拘泥于实证性偏好和西方理性主义,忽略了马克思主义顺应历史潮流的革命性本质和理论概括性,在解决民族问题等方面走向了改良主义、机会主义。溯源性地分析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及其局限,对于深刻理解鲍威尔民族理论与民族文化自治的错误以及列宁、斯大林对这种理论的批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建盛 《求索》2022,(3):53-61
艺术诠释是美学和艺术理论中的重要难题,传统上主要有四种基本理论类型,它们各有其优势和局限。艺术诠释是一种综合的理解和解释活动,艺术诠释活动各种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张力关系,应该在综合的理论视野中理解艺术诠释活动的诠释学辩证法,尤其重要的是把握艺术作品与理解者阐释之间的诠释学辩证法。艺术作品的意义阐释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艺术的诠释学活动始终是艺术作品的同一性与意义理解的创造性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8.
於莉 《湖北社会科学》2007,26(12):38-41
公共预算与政治之间关系密切。或者更确切地说,公共预算在本质上就是政治性的。作为一种用文化来解释政治内容、政治结构和政治过程的理论,文化理论为解读公共预算的政治涵义提供了一些更具拓展性的分析视角。将文化理论引入到预算研究中来,有利于将财政资源的积累和分配与社会生活的其他许多方面联系起来,尤为重要的是,能够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偏好引入到预算中来。而在预算平衡、预算形式等公共预算的基本问题上,文化理论也提出了独到且深刻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理论社会学的理念导向更趋成熟,理论社会学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以及理论社会学的应用研究的兴起,是为中国理论社会学的重大进展标志.此外,理论社会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学理论主流题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支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精神的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持续发展、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介吸取与反思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创新性运用、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等,将成为下一个五年可以预见到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底层文化资本为底层子弟突破文化再生产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它本身却隐含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道德陷阱:它承认了标准化的高考制度逻辑但并未注意到社会互动中的资本合法性问题;它在打破精英主义秩序的同时又落入了另一种“底层精英主义”;它丢失了社会学的批判本性,为现有的价值分配规则“唱赞歌”。底层文化资本若想真正挑战教育阶层流动的理论与现实,则需将“底层文化资本的象征资本”考虑在内,即构成一种能够在互动中获得承认的资本,并在现有的象征秩序中争取一席之地。在底层文化资本研究中引入象征资本的解释机制意味着关注了底层文化资本的关系性和结构性。在这个意义上,底层文化资本研究宜迈向评价社会学的视角,在评价实践的动态过程中进一步考察底层文化资本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研究”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扬 《学习与实践》2007,(1):146-151
文化研究作为伯明翰的传统,其两代传人理论阐发的方向不同,可见出文化研究重心从文学到社会学的转移。文化研究作为一种意义生产,则体现在大众文化叫板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态势。由此本文就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的关系展开辨析,揭示两者在符号转向、“自我”描述和知识态度上显示差异的同时,终将在重申社会生产性方面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2.
韩红俊 《前沿》2006,(10):126-130
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是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的产生与韦伯把法律纳入社会理论的分析框架密切相关,它是运用韦伯研究方法中的法律理想类型阐释法律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关系的工具。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划分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却产生了韦伯关于“英国法”的困惑,在反思形式理性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法律的伦理化。  相似文献   

13.
王凤 《求索》2010,(6):220-223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斯坦利.费希既是读者反应理论的代表,也堪称实用主义文学批评家,其读者反应理论是实用主义思想在文学思想中的反映。他驳斥意义客观先在论和符号论,反映了实用主义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他对文学与语言二元划分的颠覆以及语言价值判断特征的彰显,与实用主义注重经验和行为效果的观点不谋而合;为说明人们的阐释从未脱离语境的限制,意义符号与社会制度相连,费希提出了阐释群体这一概念,来寻求阐释的一致性与规约性,这恰好与实用主义的理论立场相同:否定以语言、文化之外的所谓客观现实作为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主张从社会、文化、语言共同体内部寻求理论、知识的最后根据。费希把美国文学批评中的实用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实现了实用主义与文学批评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4.
李建群  何小勇 《求索》2007,(10):129-132
当代西方的风险话语是在现代性反思的理论图景中展开的。对现代性本质的不同阐释和对风险与现代性关系的不同理解是区分西方风险话语主要流派的标尺。风险社会理论重视现代性制度的形态转换和风险的政治应对,风险文化理论关注现代性的文化维度和现代风险的建构本性,风险的复杂自系统理论强调风险内生于现代性系统分化的复杂性,风险的“治理性”理论倚重于现代性知识/权力的管理效应和风险控制。梳理和借鉴西方风险研究的主流理论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风险观、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峡移民文化的生成与阐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理解和阐释三峡移民动迁和三峡移民文化的崭新视角。分析发现:在国家主导和社会动员双重动力推动下,三峡移民文化的生成律在于国家、地方政府和移民群体之间的建构性表达;利益相关方参与是移民文化建构过程中的社会性阐释;三峡移民文化的运作表现为建构与被建构之间的互动性要求。进一步反思、弘扬和发掘三峡移民文化,对于推动后期扶持工作中的移民社区发展、非政府组织功能和移民民主精神培育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晓珊  陈洪 《桂海论丛》2005,21(5):17-19
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是中国的经济行为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文章在立足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理论角度、分析并评述了中国经济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并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情况与社会的现实需要,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学需要加强重视的几个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7.
徐小霞 《求索》2012,(4):170-172
托尼.贝内特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将通俗文学与意识形态等同并排斥通俗文学的作法为问题意识,通过分析阅读接受的文本间性,重新界定通俗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多元复杂关系,有力批驳了对文学进行等级划分的传统观点。在此基础上,贝内特融合了文学阅读理论和互文性理论,建构出以阅读为核心,彰显意识形态和权力的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主体、文学领域与社会文化领域等交互作用的文学动态场域这一新型文学批评理论。这既是对英国文化研究受众理论的积极回应,也在理论方法上超越了受众研究和文学阅读理论。贝内特的文学批评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化诗学分析通俗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问题的社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成斌  雷洪 《理论月刊》2002,(1):48-49,83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社会问题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社会性”和“问题性”。本文着重分析社会问题的社会性特征,分别从社会问题的产生、表现、性质、影响、后果、解决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对“社会性”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价值、意义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9.
臧得顺 《思想战线》2011,37(4):46-51
中国30年经济改革和社会巨变的过程中,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也颇为丰硕。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研究员及其培养的博士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博士论文和专著)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师承性学派——社会结构转型学派。这个学派以"社会结构转型作为资源配置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为核心命题,专注于对"非正式制度"、"关系性社会结构"等问题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拓展,对于推动社会学把社会结构作为研究的核心、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及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社会建设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监狱学理论研究成果是监狱文化建设的精神产品,是监狱工作实践的总结与升华,是集法律学、刑事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以法理性与应用性为建构的理论品质,具有前瞻性、指导性、交流性、学术性和应用性等特征。对监狱学理论之研究,既要注重其监狱学的理论研究。还应从应用认知机制的完善,从应用管理机制的建立,从应用激励机制的制定,从应用注意事项的把握,来切实推进监狱学理论研究成果在监狱改造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