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2007,(5)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极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却充满了坎坷。苏轼一生积极入世,却在仕途上不断遭受挫折。他游宦四方的足迹,也曾经到达过山东境内。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  相似文献   

2.
身为一个"地师级"领导,情愿到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跟那里的百姓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他,就是宋代著名大诗人、曾经做过密州知州的苏轼。"自讨苦吃"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今诸城,宋时辖胶西、高密、安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郏县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苏洵的归焉之地。毛泽东同志也曾为郏县大李庄乡(今广阔天地乡)写下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郏县县委统战部在这片历史  相似文献   

4.
将李白、苏轼合谈 ,的确是有意义的。但如果加上杜甫 ,就更有意义。这是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最熟悉和最尊敬的三位诗人 ,更因为他们的诗歌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类型 ,具有类型学上的意义。就仿佛为我的这个题目而作 ,苏辙在《子瞻和陶诗集引》中不失时机地将老兄苏轼与李杜联系在一块 ,认为“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 ,遂与渊明相比”。苏诗是否一定比李杜为有余 ,此处不论 ;苏诗和陶是否一定要与陶诗相比 ,此处也不论。苏轼虽称颂李杜 ,却又以陶为最高 ,这是可以肯定的。换言之 ,苏轼对李杜还有不满足的地方 ,这不满足的地方 ,也就是满足于陶诗…  相似文献   

5.
沈毅  沈达 《协商论坛》2011,(5):56-57
祖父沈嘉炎,字竹白,又字明甫。祖籍浙江绍兴。1878年8月28日生,因我高祖、曾祖两世宦居河南,遂入河南许昌籍。我高祖茂堂公在清吏部任职,并历任河南许州州判、裕州知州,他的墓碑上镌刻“皇清浩授中宪大夫”;我曾祖闻庭公历任罗山知县、汝宁府汝南埠通判。兴办义学,受到乡民的称颂。祖父竹白公幼年即聪颖好学,17岁时,受业于怀庆府府守江槐庭。因我曾祖与袁世凯有旧交,适逢袁回项城葬其生母刘氏。  相似文献   

6.
说来凑巧而有趣,苏轼先后三个妻妾都姓王(王弗、王闰之、王子霞)。“三王”均与苏轼相处和谐,患难相共;都曾生过孩子:王弗生子迈,王闰之生子迨、过;王子霞(即朝云)生子逐(不幸早死)。“三王”死后,苏轼均分别为她们写过墓志铭、祭文。“三王”在苏轼作品中都曾涉及,如在词作方面:与王弗有关的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因王闰之有“真诗家语”而作《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与朝云有关的词五首《(歹带)人娇·赠朝云》、《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浣溪沙·端午》、《南歌子》(“云鬓裁新绿”)、《蝶恋花》(“花褪残江青杏小”)。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的巴蜀文学作家中,苏辙是性格最丰富,也最为多才多艺的一个。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队。与其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父子、兄弟、叔侄并称的著名例子不少;如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王曹”,三国后期的阮籍与其便阮成并称“大小阮”,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潘岳与其侄潘尼并称“两潘”,明代公安派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会称“三袁”,等等。就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而言,三苏父子无疑是最高的。在…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小传     
《春秋》1998,(6)
九、祸从天降(上)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在徐州任官两年多,又调往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任知州。湖州地处太湖岸边,离杭州很近,他在杭州任通判时到过这里,非常喜爱这块地方,所以这次调动他心情愉快。他到任以后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湖州江山风物,不类人间,加以事少睡足,真拙者之庆。”“拙者”,是他对自己的谦称。但他可不知道,正当他心满意足的时候,一场大祸正在悄悄  相似文献   

9.
蜀中名园三苏祠□黄山人朱德委员长曾在他的诗文中写道:“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与高”。这是对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高度公允的评价。苏氏父子之名,与大文学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齐名,历史上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三苏父子中,...  相似文献   

10.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张申清唐玄宗李隆基曾说过一句十分得意的话:“吾貌虽瘦,天下必肥”。他登基之始,废寝忘食,励精图治,确实把大唐天下治理得“胖乎乎”的,赢来了大唐的“开元盛世”。杜甫曾在《忆昔》诗中描绘道:“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屋,稻米流...  相似文献   

11.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以他们为核心形成的蜀学在当时独树一帜。他们的思想儒、释、道兼容,其中儒学思想占有重要地位。苏洵重视圣人之道与"机权"的关系,苏轼从仁、礼的角度研究儒学,苏辙以"圣人之道,不求为异"为核心,探讨儒学经典。他们学说的主要特征,就是重视圣人之道与人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同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音西)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相似文献   

13.
盈竹 《小康》2005,(9):20-21
无论生活的哪个领域,信用都起着纽带的作用。“诚实信用”更是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信用是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中国,信用被作为道德准则信守。《论语》里提到,“言必信,行必果”,在《中庸》里,诚信甚至被提升到这样的地步,“唯天下至诚,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在另一本影响深远的典籍《老子》里,也提到“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其中强调的是单方面的诚信,这更是说明了将信用作为内心操守信持的习惯。古人强调内圣,强调自我守信、诚信,并且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典范。在当代中国,人们同样认为诚信是做…  相似文献   

14.
一大凡山水佳妙、文风鼎盛的古邑旧郡,其风景常有“八境”、“十标”之说。据考证,此风缘起于北宋熙宁年间,其始作俑者为虔州(今赣州)知府孔宗翰,他在章、贡二水合流处筑起一座八境台,绘图八幅,请大文豪苏轼配诗八首,从此,“赣州八境”名扬天下。距此大约40年之后,无独有偶,时属南剑州的沙县也圈点出“沙阳八景”之美称。为此八景取名的不是别  相似文献   

15.
阳信名人劳乃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乃宣(1843年~1921年),字季埴,号玉初,又名矩斋,晚号韧叟,男,汉族。清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署学部副大臣、代理大臣;近代音韵学家、汉语拼音创始人。祖籍山东省阳信县城西门里(今西北村),劳乃鲎祖父劳长龄诰授中议大夫。其父劳勋成曾任江宁布政司仓大使。乃宣兄弟二人,其兄名乃宽,劳乃宣嗣叔父劳绩成。其祖父迁居浙江桐乡,乃宣生于广平府(今河北永年)。乃宣得承荫监生,1863年在曲阜娶孔悦庭之女为妻,成为孔府的乘龙快婿。关于劳乃宣之祖籍,说法各异。上海出版社《中国  相似文献   

16.
苏轼既是著名文学家,也是很有造诣的经学家,他积平生精力撰成《易传》、《书传》和《论语说》三书,是北宋“蜀学”的重要代表作,也是至今尚可考述最早的宋人经学著作之一。三书撰成之日,苏轼自己十分看重,以为“此生不虚过”,相期为后世学人有以知道自己学术思想的重要成果。然而诸书由于受北宋党禁影响,一直很少版刻传世,直到明代中叶,其《易》《书》二传才与其弟苏辙的经学著作结集为《两苏经解》(其《论语说》竟不可得)行世。然而古往今来整理和研究之者,殊甚寥寥。为提请学人更多关注和深入研究苏轼的经学成就,兹对三书的撰著过程和主要内容特予提要,以便读者对三书的原貌及其流传过程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  相似文献   

17.
守正为心     
正气,《辞海》的解释是:“刚正之气”。它代表着一种正义的精神和堂堂正正、至大至刚的人格力量。 讲正气,加强自身修养为本,“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做到古人所讲的“守正为心”。 守正为心,立基在正。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见修养之基在正。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一、任命贺小荣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行政审判庭庭长。二、任命张勇健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免去其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职务。三、任命杨临萍(女)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免去其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职务。四、任命程新文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五、任命翟超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一、免去王晓东的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审判员职务。二、任命马岩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职务。三、任命陈鸿翔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四庭副庭长职务。四、免去林文学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职务。五、任命高晓力(女)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职务。  相似文献   

20.
云溪子 《小康》2005,(9):67-68
吾在机关工作时,有一老同志,名“常喜”。此老整日春风满面,出语诙谐。一日,吾对此老曰:“老某,您名常喜,真名符其实,名不虚传!您老的双亲太有远见了!”此老笑道:“名虽双亲所赐,然唯愿而矣!若求名符其实,非自身竭力不可!”吾又曰:“您豁达乐观,有何妙方,可否赐教一二?”此老答道:“送你一副对联,慢慢悟吧!‘知足胜过长生药,常乐方能晚白头’。”说完,呵呵一笑,拂袖而去。这些年来,吾不时体味对联的含义,觉此中颇有玄机。足者,充满、充实、够量之谓矣。足,有其客观之一面,也有其主观感受的一面。至于“知足”,则更多主观感受了。谈到感受,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