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些西方国家的某些反华势力,某些存有先天性反华仇华清结的人,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于是便力图遏制中国,炮制并极力推销一种反华论调——“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威胁论”炒了近十年,并未产生他们所企望的遏制中国发展的作用,于是转换角度寻找新的突破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外交》杂志今年polo月号上抛出了西格尔的“中国无足轻重论”O西格尔在题为《中国重要吗?》的文章中说,中国这个“拥有全世界1/5…  相似文献   

2.
不断演绎的政治神话:“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威胁论”自九十年代初在国际舆论中出现,虽明显荒唐,却愈演愈烈,渐成西方对华舆论的主流并呈不断“发展完善”趋势。那么,这则现代的政治神话何以成篇并续版不断呢?循着“中国威胁论”变化演绎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谬种流传、“成势”的原因所在。一、填补真空的“美国之敌”迄今为止国际舆论中涉及“中国威胁”内容的论调很多,论述文章不下百余篇,一些国家政要在各种场合的言论也时有所见,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虽然侧重不同,分量有别,但内容相互交织呼应,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反华逆流。那么…  相似文献   

3.
从“黄祸论”到“中国威胁论”彭怀东一段时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成天在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企图用其编造的谎言蒙混世人的视野。“中国威胁论”是什么货色?只要粗通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会知道:它不过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制造的“黄祸论”的翻版的变种...  相似文献   

4.
丁刚 《时事报告》2006,(1):10-10
新闻事实:近来,“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沉渣泛起,美国政府不但极力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售,还极力阻挠以色列 和乌克兰等向中国出售武器。几起几伏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源自冷战结束后。大的背景是苏联威胁消失了,而中国逐步走向富强。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国威胁论”泛滥于1992年~1993年间。  相似文献   

5.
对西方保守派“中国威胁论”的批评萧功秦四年以前,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在该文中,他提出了一个语惊四座的论点,即在冷战结束以后,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正在联合起来,并将对西方的价值、利益与权力...  相似文献   

6.
《湖北宣传》2009,(3):29-30
关于对“中国模式”特别关注的原因 一是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重新审视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态势先后抛出“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沦”.继而引起全球性的争论。而中国自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还能保持比较稳定和快速发展。使得这些言论不攻自破,也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乃至于美国和欧洲最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都被认为是在学习中国。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际社会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又相继提出“中国崩溃论”,近期又大力推崇“中国责任论”。西方国家的“中国观”是否真正发生改变?中国强调“在国际社会要做负责任的大国”,这与“中国责任论”中的“责任”内涵是否相同?面对“中国责任论”,我们应如何辨析、应对?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威胁论”的邪风在美国又卷土重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声称“中国军费仅次于美国”,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仅“威胁”到台海局势,而且还“威胁”到亚太国家,“威胁”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等等。究竟谁在威胁世界安全?透过种种迹象,人们不难看出,这股邪风背后掩盖的是美国军费无限膨胀、单边主义盛行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何标 《台声》2014,(1):41-41
在京台北学者陈君与访问大陆学者林君,常相切磋论道,一日,谈及“中国威胁论”,对话如下:奥巴马口吐真言 陈君:西方报刊上“中国威胁论”屡见不鲜。其实中国大陆一向韬光养晦,埋头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安全困境"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有关中国和平崛起的讨论日益引人注目。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重点似乎主要在于针对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并且比较多的相关论述着重从中国自身发展的非扩张性来证明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然而,可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全面地探讨国际体系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其中特别是应该深入地研究分析当代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以及由无政府状态所造成的“安全困境”与中国崛起之间的关系,因为实际上相当部分来自于西方的“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前提,就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和与之相联的国际体系中的“安全困境”。“安全困境”与大国崛起及…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一、“三个特色”的来龙去脉“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深思熟虑的思想结晶,是他长期以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三个代表”重要的思想渊源观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后提出的“三个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