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本条的规定,拐骗未成年人罪,是指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这里所规定的“拐骗”,是指用欺骗、利诱或者其他手段,将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带走。“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是指使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致使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不能继续对该未成年人行使监护权。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严重化、团伙化、低龄化、物欲化、成人化、复合化的趋势和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方面 ,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 ,坚持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的原则 ,充分发挥打击的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连举 《公安学刊》2008,(4):56-56,57,58
未成年人犯罪既有社会根源,又有环境影响,还有其主观因素。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尤为必要。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未成年人自身四位一体的预防体系,通过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以有效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了解未成年人权利是预防犯罪的基本前提,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是其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强化大众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家庭问题的社会干预和家长参与.  相似文献   

5.
彭春艳  李湘江 《前沿》2007,(10):166-169
未成年人犯罪是诸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想更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应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在净化各方面环境的同时,充分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心理特征,从中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特质,消除其不良心理,从"心"防起,以促进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项矫治和防范,构建科学有效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渗透到未成年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其社会化产生深刻影响。在通过传媒开阔视野并从中得到娱乐、受到教育的同时,各类传媒中的负面信息也对思想尚未定型、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以巨大的不良刺激,成为一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诱因。家庭应过滤媒介不良信息,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春期未成年人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越轨行为的易发年龄段,做好青春期未成年人越轨行为的预防,对青少年的犯罪防控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对初中三年级5594名学生进行了样本调查,发现青春期未成年人越轨行为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学校、家庭仍然注重以分数排名次、以分数论好坏,这种做法对年轻一代的负面作用正进一步显现。预防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是犯罪预防的重要基础,社会有关各方应合力预防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从基础建设上为减少青少年的犯罪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严重,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的特点。这与未成年人自身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有重大的关系。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的相关立法还存在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和预防性、过于框架化等方面的不足。我们应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立法及司法经验,针对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对未成年罪犯的保护,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攀升,引起了社会的密切关注。为了有效抑制和预防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找出其犯罪的原因是抑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前提。本文就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对江西省某县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农村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非常淡薄。为预防和遏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还要重视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普及农村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应秉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要加强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又要合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强化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正,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正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出台,需法法衔接,方能形成系统化的处置预防模式,从而构筑起从预防、处罚、挽救未成年人的犯罪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葛海  刘蔚 《前沿》2007,(7):166-168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实践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应以预防为主,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在净化各方面环境的同时,充分认识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及其危害,以矫治和消除不良心理为重点,从"心"抓起,防患于未然,促进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形成,加强其适应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能更好地满足未成年人保护的需要,有利于增强这部法律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为解决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存在的问题提供法治保障。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故意犯罪较多、犯罪呈现出团伙化特征、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再犯率较高、罪犯的文化程度偏低等。未成年人犯罪既有个人和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原因。为实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预防,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有必要开展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自觉预防犯罪的意识和能力;优化家庭教育,营造积极、健康、愉快的家庭氛围;注重学校教育,实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预防;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低龄犯罪人数激增、侵财型犯罪多、性犯罪增长较快、作案手段成人化和团伙犯罪多等特点。家庭的不良教育和影响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及社会中不良文化和交往 ,是未成年人犯罪率增长的社会成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科学预测是关键 ,加强教育是基础 ,健全法制是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进一步加剧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天津市东丽区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犯罪案件来看,其主要特点体现为:参与斗殴人数较多,斗殴规模呈扩大化趋势;持械斗殴案件较多,暴力程度加重;涉案者大多为男性;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占有相当比例;涉案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高发的原因在于涉案未成年人自身不求上进;是非观念淡薄,从众心理严重;不良文化影响;家庭监护和学校监管缺失。加强未成年人群体犯罪的预防应着力于加强家庭的监护、教育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完善教育机制,加强未成年人的监管;检察机关应主动作为,帮助引导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向社会展示的不仅仅是未成年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误入歧途,更折射出成人世界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教育的失误。反思教育的不良与缺失,强化对未成年人如何做人的教育,把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遏止在萌芽之中,营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艰巨的任务。天津社会科学院关颖研究员的力作《城市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一书,为我们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重要参考。2002年,关颖研究员参加了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未成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类犯罪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且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对宜春市公安局巡警支队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查处的171例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和案件情况的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势头,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家庭保护中的问题折射出法律上的缺陷.父母承担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实施家庭保护并非可以"无师自通".他们在履行其对子女的监护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和必要的指导造成的,而且很难靠家庭自身的力量予以解决.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建立怎样的制度保障、监督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自觉履行其职责?对于不履行监护责任的人采取怎样的惩戒措施?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对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率大幅攀升,并且呈现出群体性、突发性、盲目性和严重性等发展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日本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犯罪原因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等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和学习日本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有效经验和成功之处。以期为我国有效开展预防及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对家庭、学校、社会及未成年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胡俊文 《前沿》2007,(6):109-112
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和家庭的稳定,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尤其重要的是,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建设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为此,分析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立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