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瑾 《警察技术》2013,(1):19-21
符合公安监管工作规律、科学规范执法行为的信息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的第一警力,是推动公安监管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2009年以来,全国公安监管部门以“信息化是公安监管工作第一警力”为指引,以实现公安监管工作“安全、文明”为目标,服务公安中心工作,贴近公安监管实战,精心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专题人物,本刊独家专访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局长赵春光,为读者带回他对于我国公安监所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深度解析。  相似文献   

2.
新的时期对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越来越成为服务公安中心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做好新时期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公安机关各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公安重要基层基础工作之一的监管工作因为其特有的工作性质和模式,更是需要信息化作为有力的支撑。中山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创新思路,立足新起点,强力推进信息主导监管工作战略,建立了以监控为主体的安全防范体系、以戒毒所信息管理系统为主体的信息化办公体系,各项信息化应用日臻成熟,全所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监所的前列。然而监所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重道远,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下的信息化建设仍需要广大民警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加快监管信息警务建设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确保监所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拓展监管职能的必由之路,是监管勤务模式改革的核心环节.加快监管信息警务建设,推进监管工作和谐发展,一是要加强公安监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开展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二期)建设,三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工作与考核机制.同时,要加强风险应对,提前规划整合,确保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公安厅监管总队以建设"全省监所智能化管理平台"为龙头,以实现"智慧监管"为目标,精心做好公安监管信息化体系架构设计和建设应用组织管理,在全省公安监管部门初步构建了以信息化为引领的现代公安监管警务机制,为打造安全文明监所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为落实公安部党委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智慧公安的部署要求,以科技信息技术推进公安监管工作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公安监所保障安全、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在全国公安监管部门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智慧监管建设工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智慧监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智慧监管建设技术指南》,为各地各级公安监管单位开展智慧监管建设应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指引。  相似文献   

6.
公安部监所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金盾工程"建设"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紧密结合公安监管工作实际,标准制订、宣传贯彻、监督检查三管齐下,初步实现了信息标准化工作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智慧监所建设背景下,以"动态信息主导勤务"为出发点,提出了在统一时空框架下的数据汇聚、快速感知、预警研判及共享联动的创新模式,构建以监所真实场景为核心承载的数字孪生安防实战平台,实现监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立体直观呈现,场景化沉浸式表达监所范围内的安防动态、人员信息、警情状态及应急处置等业务,做到实景全局立体可视化高效指挥和智慧监管。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英国监所管理在物防建设、科技信息化建设、制度保障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经验,分析其对我国监管工作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张涛 《警察技术》2013,(5):18-21
对基于数据仓库的监所情报信息分析、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实现进行详细的阐述,介绍监管系统现有数据资源和信息分析需求,探索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在系统中的应用,并结合具体应用原型实例,提出完整的监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过去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技术应用创新丰富监所医疗手段,完善监所医疗机制,实现被监管人员入所体检、所内及出所诊疗信息全程电子建档,引入被监管人员入所前社会医院医疗数据,准确掌握既往病史,积极利用社会医疗资源,探索实现远程就医诊断,充分保障被监管人员生命健康权,减少因病死亡,有效维护监所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服刑人员医疗保障不仅是其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监管改造工作持续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调查表明,对服刑人员实施“全额医保”模式并不能得到监狱、监狱民警以及服刑人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支持。规范服刑人员的劳动报酬、将服刑人员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监狱医院的社会化医疗管理模式是破解服刑人员医疗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极少数抗拒改造、行为恶劣的罪犯实施严管是保证监狱改造秩序,促使这部分罪犯改恶从善的必要惩戒措施。就狱内违法违纪的惩戒而言。它的指向并非是绝大多数积极改造的群体,而涉及到刑事处罚的再犯罪又毕竟少之又少,故严管这一措施确有其主流手段及相对严厉的惩戒效能。但是,由于严管罪犯的“不过如此”心态。以及执法管理者的力不从心,严管效能已渐趋式微。通过数据统计和理性分析,以宽严相济为视角。力求从罪犯为何不惧严管、监狱相关措施的缺位、执法体系及教改手段等层面进行原因探求,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监狱信息化建设价值取向模式与操作支点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信息化建设既是国家法制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又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监狱的性质和职能而言,促进其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监狱的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应当确立政治和经济这两个基本模式。其价值追求的操作支点,应放在确保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服务和谐社会,实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成全事、不出事”等关键选择上。  相似文献   

14.
狱内行凶伤害案件是监管安全的重大隐患。故此,必须建立信息化的狱情监测平台,掌控狱情变化;加大对罪犯特别是暴力型罪犯的监控力度,实施超前防范;主动进攻,强化对重点罪犯的监管与改造,减少行凶伤害危机;开展心理测试,强化不良心理矫治,修正罪犯认知偏差;提高监狱警察危机管理水平,建立长效预防机制,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监狱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八》)的颁行实施,必将对我国监狱工作全方位产生现实而深远的影响。新的刑法立法精神确立必然带来监狱行刑理念的创新;新的刑法制度确立和实施必然要求监狱行刑制度的创新和重构;新的押犯结构必然促进监狱改造手段的创新;新的职能定位必然催生监狱运行机制的创新。以《刑八》实施为契机,推动我国监狱管理的全面创新:确立现代监狱的核心价值体系,凸显社会主义刑罚文明;规范现代监狱的职能设计,科学履行法律惩戒和社会防卫职责;改革传统监狱管理模式,创设中国特色的监狱管理制度;客观审视传统改造手段,构建科学的改造罪犯手段体系;回归监狱工作理性,使监狱行刑从理想走向科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安徽省委八届十三次会议强调:“未来五年是安徽省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监狱工作始终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家的战略机遇期、安徽省的黄金发展期,同样也是监狱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作为全省最大和全国特大型监狱,白湖分局更需要抢抓机遇,主动找准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将监狱的发展置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奋力推进监狱良性循环发展常态化,切实履行白湖分局在“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进程中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7.
警务模式有许多种,但无论何种警务模式,其根本目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警务效能”。“警务效能”是指“警察部门和警察个体,根据国家法律履行职责所获得的工作效益指标”。“低成本、高效益”的警务效能是解决监狱警务资源严重不足和提高警务效率的必然途径。提升警务效能,必须从改革警务模式、创新警务模式、盘活警务资源、提升警察素质入手,大力推进现代警务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监狱基层基础不牢、工作效率不高、战斗力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监狱“监企合一”的监狱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确立了“金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监狱体制改革目标。在监狱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对监狱机构设置与警力配置进行创新,监狱机关实行“大处(科)室制”;监狱管理实行“监狱一监区”扁平式两级管理;撤出非执法岗位所占用警力;建立以女性监狱人民警察为主的监狱教育改造机制;降低监管改造工作一线监狱人民警察工作风险;配置机动警力解决监管改造工作一线监狱人民警察业务素质培训与休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构建监狱安全长效机制是监狱系统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根本着眼点是监狱安全制度、监狱安全监测监控、监狱安全评估预警及监狱安全应急处置等实施效能的稳定与不断提高。构建监狱的安全长效机制,应在统一的安全制度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监狱安全监测监控措施对监狱进行防护,同时通过监狱安全评估预警机制来评估和调控监狱的安全状态,并通过适当的监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将监狱调整到相对“最安全”和“风险最低”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永恒的话题。在服务“首要标准”的方针指引下,对监狱企业实行转型升级,实现监狱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当前,我国监狱企业面临诸多困境,深度解读“首要标准”和“转型升级”,有助于科学认识监狱生产的发展规律,推动监狱和监狱生产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