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吉林省图们市民政局四项措施认真做好空巢老人关爱工作。一是集中供养,为农村五保空巢老人提供免费服务。建立3所农村社会福利中心,收养农村五保空巢老人,实施生活、医疗、居住一条龙免费服务。二是加大投入,提高农村五保空巢老人服务水平。争取地方财政拨付资金88万元,完成第一、第二、第三农村社会福利中心供暖、厨房、消防报警系统改造工程,并通过市610办公室为第二农村福利中心安装监控设备,改善农村社会福利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九龙坡区“三建立十举措”试点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工作。“三建立”即:建立村关爱空巢老人行动领导小组,建立以村老年协会为基础的帮扶队伍、“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和“志愿者帮扶空巢者”帮扶机制。“十举措”即:一是教育引导空巢老人儿女依法赡养:二是分类关爱,将家庭困难的高龄、失能、半失能的独居或夫妻空巢老人送镇敬老院或老年公寓实行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兴宁市宁增织蔗增管理区老人协会积极拉除封建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该会从1988年成立至今,会员死亡56人,有52人坚持丧事简办,为农村文明建设树立了一个榜样。按照客家农村风俗,老人去世后家里要为其做斋,大操大办,这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也给群众带来严重经济负担。蔗塘管理区老人协会针锋相对坚持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管铁区中每个老人每年交2元钱即可加入老人协会、但人会有个规矩,会员死后不能做斋,丧事由老人协会操办,开个追悼会,寄托哀思。这个规定受到当地老人和群众的欢迎,老人纷纷入会,现全管理区已有会员2…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北省农村老年人口比重规模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低龄老人占比大,高龄老人规模增长快,空巢老人增多,城乡差距持续增大。基于湖北省农村人口养老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建议党和政府从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确保制度完善到位;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政策,确保政策执行监督到位;改善农村养老基础环境,确保服务内容品质到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四个方面着手,应对人口老龄化特别是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府给农民请保姆,还有这样的好事?!在浙江省宁波市的农村地区,很多老人就享受到了这项"福利"。由政府出资聘请的400多名专职服务员,免费为农村老人上门服务,形成了农村"居家养老"的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10,(4):6-6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今年民政部将统一高龄养老津贴制度,全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津贴。同时,民政部正在进行相关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推动老年福利由救助型向普惠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本岗山市旭川庄敬老院成立于1968年5月,现有 老人 110人,职工54人。敬老院收养对象是 65岁以上、因身体和精神有病残需要日常生活护理的老人。 老人欲入养老设施,应由本人或家属向所住区域的市、町、村福利事务所提出要求,事务所对老人的家庭、健康、经济等情况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提交入院审定委员会判定,同时报上一级(都、道、府、县)的福利事务所裁决。批准后区域事务所选定养老设施,通知老人入院。 日本政府对进入养老福利设施的老人根据本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能力收取费用,费用向事务所交纳,老人和养老设施之…  相似文献   

8.
平位 《中国民政》2010,(6):54-56
一个农村青年,把勤劳致富的钱,毅然用来创办养老福利机构,为的是保障农村社区丧失劳动能力的孤老年人老有所养。 一个致富能手,十几年如一日,无偿供养着10个孤寡老人,精心照料,孜孜不倦,享受着尊老敬老的无穷乐趣。他就是北京市首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创建人、朝阳区星光老人康复服务福利中心主任梁宝君。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中的村庄精英角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的治理需要动员各种力量和积极因素的参与而形成合力,单纯的村民自治制度和村委会的体制难以解决村治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村庄精英群体在中国农村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作为村民中有见识、有抱负的人,村庄精英在乡村的治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乡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只要体制外的村庄精英与体制内的村委会和谐共存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庄治理就一定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3,(3):92-93
杜胜利在《理论导刊》2012年第9期撰文认为,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社区日益分化,不断扩大的村际差距造成了社会流动失序,加深了村庄间隔阂,增大了社会风险,致使村庄治理面临巨大困境。而从国家宏观引导分化程度、村庄内部创新治理机制、探索多样化村庄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村庄治理,是应对农村社区分化,  相似文献   

11.
汪洋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4):138-142
孔雀舞是中国和缅甸的傣族边民所共享的民族传统文化事象。起源于傣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傣族孔雀舞在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取得的重大发展和该文化事象与村民的日常生活更加紧密有关。傣族孔雀舞在中、缅两国境内的传承方式和发展现状存在的差异与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有重要的关系。孔雀舞在中国境内的发展为缅甸边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同时,缅甸境内更加传统的架子孔雀舞为中国架子孔雀舞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境交流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对于边境地区的和平跨居、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建民 《桂海论丛》2013,(1):124-128
居家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效整合,是未来我国养老事业重点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多为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提供服务或社区承办服务等模式。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经济欠发达、家庭结构失衡、养老设施匮乏,居家养老模式应成为养老方式的首选。建设广西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应重点完善农村基本医疗照顾,加强农村传统邻里互助关系,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3.
阚景阳 《桂海论丛》2010,26(4):83-86
普惠金融理念注重弱势群体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近年来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普惠型金融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基于法律与契约框架的非人格化交易在农村尚未确立,因而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具有长期性。作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普惠型金融特征和外部性,各级政府应当给予补贴和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制度发源于传统的民间调解,兼具内发性和外生性。从宪政的视角考察人民调解在农村遭遇的困境,很重要的原因是村民自治未能在农村真正实现,导致了转型期农村社会的复杂状态,没有给人民调解在农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尽快实现村民自治,完善基层民主机制,保障村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可以促进人民调解的发展;人民调解的广泛实施,能够为农村提供合理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形成和谐的村庄秩序,构建公平的社会结构.推动村民自治的实现。二者在农村宪政建设的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全国各地出现了民间文化遗产化建构的趋向,这一现象反映了地方社会利用已有资源谋求向外发展的途径和努力,也勾画了民俗传统变化发展轨迹的一个侧面。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呈现了桂北宝赠村侗族祭萨经过展演、阐释和整合,被建构为具有多种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揭示了被遗产化后的祭萨形态与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活动存在差距,讨论了文化遗产化背后的动机及其参与的力量。藉此,也指出了民间文化在新时期的变迁态势。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农村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7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曾经为国家发展做出过"透支"性贡献,可目前他们基本上没有老年社会保障,从代际公正的原则出发,社会有责任通过种种必要的方式改变这种状况。本文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等资料为主要依据,在研究了农村高龄老人的数量、生活、社保等基本情况后,提出应当给他们发放适量的"高龄老人津贴",真正体现人人共享、普遍受益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廷和 《桂海论丛》2008,24(4):70-7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给该地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农村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深入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对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仍然是不容乐观的,当前面临的瓶颈问题就是传承权的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拥有的传承权,是指传承人有权利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承给自己选择的传承人,它是一种新型的私权,同时也是传承人的义务。传承权的基本要素包括:传承权的主体是传承人;传承权的客体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外的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的内容包括下一代传承人选择权、传承方式选择权和惩戒权。传承权的实施主要强调国家保障传承权实施的义务,以及传承权与相关权利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元 《桂海论丛》2005,21(3):61-63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稳定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广大农村尚处于开创阶段。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它的建立与实施,必须经过试点,摸索经验,并同农村其他各项改革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20.
民主文化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影响因素。在当代中国乡村,民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的三层结构模型:自身行为层、民主实践层、政府导向层。它们之间的沟通不畅、协调不力使乡村民主文化发展举步维艰。通过民主实践层的制度安排,实现政府理念导向的真实传递,进而内化为村民自身的民主意识,使民主政治成为其自觉自愿的行为,形成完整和谐的民主文化结构,以促进当代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